近日,“風電夥伴行動·零碳城市富美鄉村”活動(以下簡稱風電夥伴行動)在北京舉行,該計劃由118個城市與600家風電企業共同發起。
風電夥伴行動計劃提出,力爭2021年年底前啓動首批10個縣市總規劃容量500萬千瓦示範項目。
“十四五”期間,在全國100個縣,優選5000個村,安裝1萬颱風機,總裝機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為5000個村集體帶來穩定持久收益,惠及農村人口300萬以上。
根據計劃,“十四五”期間,在推進在開發建設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海上風電的同時,着力推動山東北部、閩南外海、廣西北部灣以及海南省的海上風電規劃建設。
至2025年,力爭將陸上風電高、中、低風速地區的度電成本分別降至0.1元、0.2元和0.3元,近海和深遠海風電度電成本分別降至0.4元和0.5元,海上風電逐步實現平價將推動沿海地區的清潔能源轉型。
我們認為風電夥伴行動的落地,將加快風電行業全面平價上網的進程,而這一定程度上會倒逼產業鏈降本,從而激發行業活力。國內新增裝機風電裝機容量將保持快速增長,行業有望維持高景氣度。
落實到投資端,從產業鏈利潤分佈來看,下游風電運營商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從風電行業發展趨勢上看,國內獨立第三方生產葉片的龍頭企業更加具備競爭力,未來或更加受益。
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6大階段
1986年,我國首座示範性電廠——馬蘭風力發電廠在山東榮成併網發電,標誌着我國併網風電產業拉開帷幕。總的來看,我國風電行業發展大致經歷了早期示範、產業化探索、快速成長、高速發展、調整、穩步增長等6個階段。
早期示範階段(1986年-1993年):主要利用國外捐贈及貸款,建設小型示範風電場。政府的扶持主要在資金方面。如支持風電場建設及風電機組研製。
產業化探索階段(1994年-2003年):首次建立強制性收購、還本付息電價和成本分攤制度,由於投資者利益得到保證,促使貸款建設風電場開始發展。
快速成長階段(2004年-2007年):主要通過實施風電特許權招標來確定風電場投資商、開發商和上網電價,通過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細則,建立了穩定的費用分攤制度,迅速提高了風電開發規模和本土設備製造能力。
高速發展階段(2008年-2010年):我國風電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風電整機制造能力大大提升。啓動建設海上風電示範項目,累計裝機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但也造成了電網建設滯後、國產風電機組質量難以保證、風電設備產能嚴重過剩。
調整階段(2011年-2013年):風電併網難和消納難等問題日漸突出,棄風現象嚴重,加上許多企業虧損和風電設備質量問題,許多企業甚至國慶退出風電產業,行業調整洗牌。
穩步增長階段(2014年-至今):洗牌過後,我國風電產業基本遏制了過熱,發展模式基本實現了從重規模、重速度、重裝機到重效益、重質量、重電量的轉變,風電產業進入穩步增長階段。
風電平價時代到來 助推行業快速發展
風電產業鏈由三部分組成: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製造、中游風機總裝、下游風電場投資運營。原材料包括鋼鐵、夾層系統、玻璃纖維和碳纖維等。零部件包括葉片、齒輪、發電機、鑄件、變流器、軸承、主軸、電纜等。
一般來説,某些重要的零部件的生產專業性較強,具備技術壁壘,通常由風電製造企業向零部件企業定製採購。一方面,由於風機後期不可能頻繁維護的特性,這樣就導致了一旦零部件進入廠家的供應鏈,就相當於形成了長期穩定的供應關係,新進入者沒有積累的話很難輕易進入大廠的供應鏈。
而中游的主機廠生產的風電機組,其下游主要由幾個國有風電運營商採購,因此不具備太強的議價能力。
從整個產業鏈的利潤分配來看,由高到低依次是下游投資運營商>上游零部件製造商>中游整機廠商,毛利率大致為分別為50%、30%和20%左右。
圖1:風電行業產業鏈圖譜
隨着技術的發展,目前全球陸上風電度電成本為0.25元/度,低於傳統的化石能源(0.32元/度)和光伏(0.37元/度)的度電成本,成為最便宜的能源。疊加能耗雙控政策實施後綠電還能有一定的溢價,風電賺錢效應也開始好轉。
從風電產業發展的影響政策來看,風電上網電價是過去影響風電裝機需求的最重要因素。目前陸上風電已經實現平價上網,根據規劃海上風電在未來3-5年也可實現平價上網。這一定程度上也會倒逼產業鏈降本,從而激發行業活力。
2021年1-8月,全國風電新增併網裝機14.63GW,同比增長45.72%,累計裝機容量從2020年底的282GW提升至296GW。
圖2:我國累計新增風電裝機量
8月份,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206萬千瓦,同比增長39.19%,環比增長19.08%,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保持較快增長。
根據國家能源局,預計到202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總發電裝機的50%左右,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將佔全社會用電量增量的50%以上。隨着可再生新能源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風電市場未來將佔據全球更大的市場份額。另外,隨着沿海各省海上風電項目持續快速推進開發建設,國內風電行業未來將有巨大發展空間。
大功率 高塔筒 長葉片將成為風電行業發展趨勢
從風電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上看,風電大型化能夠顯著減低靜態投資額和度電成本,從而提升風電項目的經濟性,刺激風電裝機需求。因此,大功率、高塔筒、長葉片將成為未來風電行業的發展趨勢。
舉個例子,因為過去風電機組功率普遍較小,一般國內都在使用2MW、1.5MW或者更小的0.8MW。我們按照0.8 MW測算,如果需要建設一個100MW的電站,則需要125台機組。而目前,國內陸上單機容量最大的發電機組為8MW,同樣建設一個100MW的電站,則僅僅只需要13台機組。
從投資成本上看,設備購置費、和建安工程費用佔了絕大部分,而在裝機台數減少的同時單機成本並沒有成比例的增加。這13台機組的設備費、場地費、運維費明顯要比125台少很多。因此使用大功率機組,在投資成本上便有了下降的空間。
圖3:風電初始投資成本構成
那麼如何提高單機的最大容量,無疑就是用更高的塔筒,更長的葉片。風機裝的位置更高,使用的葉片更長,便能獲得更大的風能,產生更大的功率,風電轉換的效率也就更高。
從市場空間上看,根據預測,2019-2027年,全球風機供應鏈潛在市場價值高達5400億美元,其中,葉片和塔筒的市場潛力最大,分別超過1000億美元。
圖4:2019-2027E風機供應鏈市場空間
首先,我們先來看發電機組的關鍵零部件——葉片。一般來説,葉片是整機中最貴的,也是最重要的零部件,其尺寸、形狀直接決定了能量的轉化效率,也直接決定了機組的功率和性能,因此風電葉片在風機設計中處於較為核心的地位。
目前,葉片製造企業分為兩種,獨立第三方和完全自己生產(整機廠的葉片部門),而獨立第三方葉片廠商為主流。目前,中國僅有10家第三方葉片企業存在,而前三家企業控制了2/3的本土市場。
這三家獨立第三方葉片企業分別為中材科技、時代新材和艾郎科技。其中,中材科技在2020年有10GW產能,這大概是中國本地需求的1/3。時代新材是中國第二大的葉片供應商,2020年出貨3000套葉片。艾郎科技也有3000套的葉片產能。
從毛利率上看,國內主要葉片上市公司近三年葉片毛利率呈現出不斷上升趨勢。其中,中材科技葉片業務毛利率均高於時代新材和艾郎科技。
圖5:主要葉片上市公司葉片毛利率對比
再來看看對風機起到支持作用的零部件——塔筒。其作為風電機組和基礎環間的連結構件,也是實現風電機組維護、輸變電等功能所需要的重要部件。
由於風電塔筒生產工藝在產業鏈中相對簡單,進入門檻較低,短期內我國塔筒企業短期內劇增,因此造成了行業集中度不高的格局。
目前,國內塔筒上市公司主要有天順風能、泰勝風能、天能重工和大金重工。其中,天順風能營收多年位於行業第一,2020年實現營收50.53億元,市場佔有率達10%;2020年產量達62萬噸,目前產能70萬噸。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司暫無海上風電項目。
圖6:國內主要塔筒上市公司產能情況
從毛利率上看,今年上半年,國內主要塔筒上市公司塔筒毛利均呈現出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其原材料鋼板價格不斷上漲所致。利潤空間的下降將進一步加速行業出清,龍頭企業一方面利用規模優勢與鋼企達成合作減少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有足夠的話語權對下游提價,抵消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市場集中度有望逐步上升。
圖7:2018年-2021H國內主要塔筒上市公司塔筒毛利率
總得來説,隨着風電行業全面平價上網進程的逐步加快,國內新增裝機風電裝機容量將保持快速增長,行業有望維持高景氣度。
落實到投資端,從產業鏈利潤分佈來看,下游風電運營商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從大功率、高塔筒、長葉片的行業發展趨勢上看,國內獨立第三方生產葉片的龍頭企業更加具備競爭力,未來或更加受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