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海濤聊金山和小米:雷系生態的傳承與兄弟情

範海濤聊金山和小米:雷系生態的傳承與兄弟情

從撰寫《一往無前》到《生生不息》出版,傳記作家範海濤用口述歷史的方式,從她近百位採訪對象的口中,近乎沉浸式穿越了金山和小米的兩個十年。作為最接近金山集團的觀察者,她是如何看待金山和雷軍的?(鈦媒體注:收聽【鈦媒體電台】第12期完整版,點擊Vol.12 範海濤聊金山和小米:雷系生態的傳承與兄弟情。)

十年前,張旋龍和求伯君約談雷軍20餘次,為的是希望雷軍能夠解救處在困局之中的金山。當時剛剛喝過“小米粥”的雷軍,猶豫再三:出手,對不起小米一起創業的同事和投資人;不出手,金山就會被賣掉。

雷軍還是出手了,他跟金山的感情太深,當時他有一個信念,就是要讓這家老公司活下去。

“雷軍賣過一次卓越網,他知道賣公司意味着什麼,太痛苦了。”範海濤説,“金山在雷軍心目中的重量真的是特別的不一樣,因為他在這家公司最開始是工作了16年,然後又工作了大概12年。將近30年的這麼一個工作流程。這個公司可以説就伴隨了他所有的青春歲月,以及他所有的痛苦反思和覆盤,都在金山這個故事裏。”

令範海濤更加震驚的,是雷軍在重新接手金山集團之後,沒有拿過金山集團的工資,包括2014年金山集團贈予的他的400萬股股票,他也都當成福利送給了金山的員工。“一個30多歲就完全財務自由的人,做事的出發點可能確實是跟普通人想的已經不一樣了。”範海濤評價。

當然,通過對小米公司和金山集團兩家公司的深入洞察,範海濤對於雷軍的商業思維也有頗多感受。她把雷軍參與創立的金山、小米再到順為資本等並稱為“雷系生態”,生態中從產業到實業,再到資本之間的互相借力,構成了雷軍獨特的商業方法論。

以下為範海濤的敍述實錄(略經鈦媒體編輯,有刪節):金山之約寫完小米再寫一下金山怎麼樣

很多人都會問我為什麼寫完了《一往無前》之後會選擇金山作為我下一個項目。在我心裏這兩個項目早就已經預定好了,是接連出版的。

特別有意思的是2019年11月2日,第一次在小米科技園見到雷軍的時候,他跟我説,他説要不然寫完小米,你們再寫一下金山怎麼樣?當時我其實內心還是挺震驚的,我在想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訴求,而且就是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會跟我説這樣的事情?

後來寫完生生不息之後,我才發現小米的故事和金山轉型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本身就是在10年當中並行發生的。

很多人對小米的故事還是比較瞭解的,因為它是一個在聚光燈之下的故事,大家第一很好奇,第二媒體上的報道也非常的多了;但《生生不息》講得金山轉型的故事並不為人所知,它的轉型非常的艱難,艱難程度可能超過了一般管理者的想象。

我寫了這本書之後才知道,其實金山在雷軍心目中的重量真的特別的不一樣。因為他在這家公司最開始是工作了16年,然後又工作了大概12年,將近30年的這麼一個工作流程,幾乎就是一個人生命中的絕大部分。

所以這個公司可以説伴隨了他所有的青春歲月,他所有的痛苦、反思和覆盤,都在金山這個故事裏。

所以我覺得雷軍在第一面的時候提到為金山寫傳記,第一個是讓金山轉型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知道,另外一個我覺得他內心可能有一種情結,他想把這個故事很好地呈現出來。

所以在寫完《一往無前》幾個月之後,我基本上很快就動手開始寫《生生不息》。剛才我們倆進門的時候還在想,其實我覺得這兩個故事的順序,可能有點寫反了。我發現很多雷軍在今天一些戰略的思考和決定,其實都是跟他前16年在金山的一些經歷以及他的一些失敗息息相關的。金山只有經過了蜕變思考和覆盤,其實才會有今天的轉型以及小米今天這種成功。

讓雷軍痛苦的兩年也是洞察商業的兩年

在離開金山、創立小米之間兩年的空檔期,雷軍當過兩年專職的天使投資人。其實我後來跟他聊才知道這兩年他非常的痛苦,而且這兩年他非常的down to earth退去了所有的光環。沒有秘書,沒有司機,沒有任何助理,其實每天就揹着一個雙肩背在整個創投圈去交流、遊走,他把自己放到了一個非常原點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中我覺得他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思考,以及對商業環境的這種觀察,所以才有了小米今天的成功,以及他在金山實行的這5步戰略改革,所有的動作都是來源於這兩年。

做天使投資人的那兩年是一個挺特別的年份,這兩年其實也是中國風險投資,在逐漸從一個草莽的階段走向成熟,移動互聯網正在萌芽當中。

我覺得一個人會在財務自由之後痛定思痛,還要重新二次創業,就是因為金山給了他巨大的創傷。他是一個無比勤奮的企業家或者管理者,他幾乎是用100%的熱情和一天至少十五六個小時去全心投入一件事情。但是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在金山重寫WPS的那幾年,其實傳統的軟件已經失靈了,大家不再依靠渠道了,新興的三大門户正好是在那個年代崛起了。

其實他也不是沒有做轉型,他建立了卓越網,盡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夠跟上新的趨勢,但是因為他當時並不擅長融資,沒有像淘寶那樣融到鉅額資金,所以卓越網最後的命運就是出售給了貝索斯。

這一段經歷,雷軍每一次一提起來就是賣掉一家公司的無奈和惋惜。如果是一般人賣掉公司獲得了鉅額財富,應該很高興,但像對於他這樣的創業者來説,賣掉公司是個巨大的創傷。因為他希望成功,他想做事情,他想讓商業模式在中國成功。所以對於他來説獲得鉅額財富並不是成功,商業模式沒有鋪開是一種最大的失敗。

什麼造就了小米和現在的金山

我有時候在回想,因為我寫了一些人物傳記,我會發現往往是一些巨大的失敗,其實會刺激這些人內心當中的一些野心,或者是痛定思痛的一些想法,能夠構成他未來巨大的成功。這也是為什麼昨天的創傷造就了今天的小米。

比如説小米為什麼就是要採取直銷的模式,不通過渠道?後來我才明白,因為金山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是重度依賴於渠道的,真的要跟經銷商有非常好的關係,就是私下裏真的要把自己喝醉幾次。所以我覺得小米後來走互聯網模式,把渠道幹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金山或者是雷軍在金山時期體會到了渠道給他帶來的痛苦。

第二個我覺得也得益於金山的經驗。實際上卓越網我後來查了一下跟淘寶網的崛起差不多,都是03年、04年的時候。為什麼就是淘寶融資成功了,但是卓越融資沒有成果?

雷軍也跟我説,他當時覺得他自己融資能力不夠,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創投圈子裏紮根了兩年。這對於雷軍未來融資,包括對於小米的融資都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他想建立小米的時候,其實已經在融資圈裏建立自己的人脈以及相當的能量了。

這家公司感覺其實很獨特,雷軍真的是用金山過往的經歷,就像我説的過往的一些失敗的經歷都在他生命中形成了一個點,他把這些點全給解決了,比如他覺得自己不善融資,他就變成了一個善融資的人,比如他討厭渠道,他就變成一個不依靠渠道的人。

所以我發現《生生不息》和《一往無前》我覺得真的是一個連貫的故事,只不過我可能確實寫反了,但是我現在很欣慰,我覺得通過《生生不息》更深刻地看到《一往無前》裏面有一些東西它更值得挖掘。

金山轉型成功靠得是敢自我革命

其實我一直想把這本書叫《破繭重生》,這就是我對金山這家公司的重新定義。以前我覺得這家公司可能就是在一個繭裏面,因為在那個年代,金山毒霸靠殺毒一年2億的營收,如果真的直接免費殺毒,就等於抹掉2億的收入。一般的人説實話,都不是特別有這個勇氣。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金山當初是在一個繭裏面,真的得有一個人有魄力把它給去除掉,把所有的這個東西進行一場革命。

當時金山整個的營銷體系是公司最高掌權部門,是執行部門。説不可能革命的原因是,每個人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比如説我是營銷部門的老大,我把自己先給割掉,其實這個是不通常理的,所以就需要一個更高的改革者來從各個方面用現代治理的方式把這個公司改造。

一家企業一定有一個核心的靈魂領導者,如果沒有核心領導者的話,這個企業的文化是沒有辦法一以貫之的,其實你會發現每家公司都是有這樣一個核心的領軍人物,這個領軍人物是文化的塑造者,其實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精神的引領者。你會發現在一家公司工作,你真的需要一個精神的引領者在支撐着你這股勁兒。要不然大家為什麼為這個公司服務,為什麼不換家公司?所以我是覺得這個領軍人物是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在金山轉型的過程中,雷軍已經儘量把中間的硝煙和血腥部分已經降到最低了。因為很多當時包產到户、關停並轉的一個模式,不是説直接就把公司就這塊業務就直接砍了。很多時候是採用一種方法,就是説給你錢入股,單獨剝離出來,我還是你的小股東。如果你這塊業務能做成了,我公司還可以得點,就是得一些股東的分紅,如果做不成,其實也就是算改革的成本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方法實際上相對來説還算比較温和。

大家回憶起那段時光還是很唏噓的。10年前的歷史,比如今天的西山居其實還算不錯,但當時西山居,真的很多人你會聽到親耳聽到他們對當時的這種西山居喪失了信心。然後因為當時是管理層持股,好多人都認為公司都這樣了,還讓我拿錢買這個公司的股份,真的你會聽到真實的這樣的聲音,所以你才會感覺到進行這種改革還是非常不容易和艱難的,就是好多人真的出現了巨大的搖擺,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裏面管理層其實做了大量的工作。

金山的兄弟文化和傳承

寫作之前,我採訪了很多原來在金山的人。金山是一家極其注重兄弟文化的公司,其實我覺得這個兄弟文化不是故意的,真的是因為一起要對抗微軟,要一起打仗,大家的關係才特別緊密。以至於出來之後因為年輕時候一起打過仗,即便後來離開了,關係還是會很好。

另外金山有一個特別獨特的文化是傳承,金山很多業務真的是手把手教出來的,就是師傅帶徒弟,徒弟再帶徒弟是以那樣的方式。

金山還有一個戰功文化。戰功文化是説,我把這塊山頭打下來,給人一種很士氣磅礴的這麼一種感覺,包括到今天的金山雲、金山辦公都有這種感覺存在。書裏面有一個細節就是講是遊戲業務還是哪個業務有一年做得非常好,然後直接獎勵了幾輛寶馬,一水都停在公司樓下。採訪的時候,員工自己提到了這件事。實在是因為二三十歲因為戰績好,就獲得了一輛寶馬,其實對每個人心理的衝擊都是很不一樣的。

這家公司也有一些情懷驅動在裏面。金山辦公我就覺得特別像一個福報的故事,因為當時金山辦公太苦了,而且沒有任何人覺得這家公司還能好好活下去。但現在,在所有公司裏它又變成了一個市值最高的公司。

現在在辦公軟件領域,金山辦公算是為數不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誌性企業。金山辦公的自主知識產權來自於早期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他們花了賬上所有的現金,也就是3500萬元重新寫了代碼。如果沒有當初重寫的代碼,也沒有今天的WPS。我也問過張學龍和求伯君為什麼要重寫,我自己的感覺是當一個東西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面旗幟的時候,你沒有辦法放下。所以金山辦公上市的時候,雷軍説過一句話,説重寫WPS真的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決定,真的如果從商業的角度上,當機立斷就應該砍掉。

雷軍的商業思維產業+實業的“雷系生態”

我發現金山的發展其實借鑑了很多小米在發展中的力量,比如説金山雲第一個客户就是小米手機的存儲服務,如果沒有小米的雲存儲服務,實際上就不可能有金山雲今天的發展。當時這家雲公司沒有任何品牌,在技術能力極其孱弱的情況下,不會有任何客户來買單。

但因為是兄弟公司,所以小米為金山雲買單了。然後還提供了很多技術支持,才讓金山雲能夠從一家從零起步的公司走到今天上市。

你還會有一個神奇的發現,也就是這這些公司其實是相互借力的。我後來總結,小米、金山和順為就是一個雷系生態。順為其實後來也投資了金山辦公,然後也助力了金山辦公的成長。

這是雷軍的一個商業思維,就是產業加實業加落地。就是説我有資金給你,然後你要做符合趨勢的實業,這兩個一助力你的業務就有增量了。

實際上這就是她一以貫之的一個商業方法論,他其實非常完美的把商業方法論貫穿到小米,也應用到了金山,所以就成就了兩家公司,我覺得還是很了不起的。(收聽【鈦媒體電台】第12期完整版,點擊Vol.12 範海濤聊金山和小米:雷系生態的傳承與兄弟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76 字。

轉載請註明: 範海濤聊金山和小米:雷系生態的傳承與兄弟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