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報道
7月13日,A股小幅反彈,新能源賽道板塊繼續領跑,寧德時代大漲超7%。從個股來看,上漲公司超過3300多家,漲停公司達89家,下跌公司1200多家,跌停僅為5家,市場回暖跡象明顯。截至收盤,三大股指全線收漲,兩市成交9424億元。與此同時,市場有消息傳出,首批環交所8只碳中和ETF上週全部結束募集,有業內人士認為,今日新能源賽道再度活躍或與該消息有關。
(A股主要指數翻紅)
(風電板塊漲幅居首)
新能源板塊繼續領漲,機構看好磷酸錳鐵鋰電池前景
7月13日,A股在新能源產業鏈的帶動下繼續小幅反彈,資金圍繞各地高温對電力板塊展開攻勢,風光儲疊加賽道股成為全場焦點,風力發電漲幅超5%,位居首位,充電樁、特高壓、光伏逆變器、鋰電正極、光伏等板塊漲幅均超過3%。
從漲幅居首的風力發電板塊來看,泰勝風能、天能重工、時代新材、天順風能、恆潤股份、振江股份、吉鑫科技等多股漲停或漲幅超10%,金雷股份、海力風電、電氣風電、江蘇新能、東方電氣、運達股份、大金重工等也漲幅居前。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大幅上漲7.01%,提振整個新能源板塊。據悉,寧德時代、欣旺達及億緯鋰能的磷酸錳鐵鋰電池已在今年上半年通過電池中試環節,正在送樣品給車企測試,其中寧德時代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量產該產品。
目前,主流錳基電池包括錳酸鋰、磷酸錳鐵鋰、富鋰錳基等。有業內人士認為,錳基材料中,磷酸錳鐵鋰作為磷酸鐵鋰最重要的改進方向之一,有望率先產業化應用。
當下市場主流的動力電池為三元鋰和磷酸鐵鋰,而磷酸鐵鋰憑藉低成本、安全性強等優勢,在產量、裝車量方面已超三元電池,但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接近峯值。
作為磷酸鐵鋰的升級版,磷酸錳鐵鋰電池具有更高的電壓平台,能量密度可高出15%左右,且保留了磷酸鐵鋰電芯的安全性及低成本特性,是多家動力電池廠商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
新能源為何異動?碳中和ETF開始建倉?
據媒體報道,首批環交所8只碳中和ETF上週全部結束募集,而認購資金合計超過150億元。也就是説,近期將有超百億資金即將建倉碳中和板塊。
7月12日,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南方基金髮布旗下碳中和ETF的成立公告。成立公告顯示,易方達碳中和ETF的首募規模為42.74億元;南方碳中和ETF的首募規模則為32.65億元;富國碳中和ETF為29.39億元;廣發碳中和ETF為21.58億元。4只產品合計規模達126.36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百億資金規模基金短期或對產業鏈個股起到提振作用,7月13日新能源板塊異動或與之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首批碳中和ETF投資的標的是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指數簡稱:SEEE碳中和;指數代碼:931755),該指數是根據100只成份股,通過加權平均之後編制而成的指數,購買碳中和ETF基金就相當於購買了這100只碳中和的股票。
這100只成份股涵蓋了清潔能源與儲能、綠色交通、減碳和固碳技術等深度低碳領域,以及火電、鋼鐵、建材、有色金屬、化工、建築等高碳減排領域。
從碳中和指數成分及權重來看,前20只個股權重達60%,其中寧德時代權重排名第一,超過10%。若簡單按照這一比例計算,短期或將有15億資金買入寧德時代。
(碳中和指數成分股及權重)
碳中和如何佈局?
華夏基金認為,新能源長期空間依然很大,汽車電動化的過程剛剛開始,未來將進入加速電動化階段。光伏發電佔比提升空間依然很大,光伏平價時代也將到來。雖然新能源短期部分個股漲勢過熱,但站在中長期維度看,行業仍具備較大的投資機會。
同時,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魯亞運表示,目前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氣候目標,各國加速推進減排進程已成為大勢所趨。我國碳中和工作加速推進,國家能源轉型按下快進鍵,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中和板塊前期回調,原因分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外在原因包括市場風格的切換,美聯儲加息對成長板塊並不是一件好事。內在原因包括高估值、獲利了結雙重壓力,以及硅料價格上漲引發對光伏盈利增速的擔憂。
對於未來佈局,興業證券表示,擁抱碳中和帶來的能源革命的強主題,佈局三條投資主線:對於傳統產業而言,碳中和或將成為“供給側改革2.0”,能夠直接或間接起到節能減排作用的方向,也將迎來“彎道超車”式的發展機遇;對於新興產業而言,碳中和將產業引入飛速增長的快車道。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能源供給格局,不僅直接推動風光發電產業鏈的發展,也將為中間環節和下游能源消費創造出新格局。
北上資金賣出力度加大,兩融餘額現連續回調
但值得注意的是,7月13日早盤波瀾不驚的北上資金在午後卻加大賣出力度,截至收盤,淨賣出約69億元。Wind數據顯示,日內滬股通淨賣出37.84億元,深股通淨賣出30.9億元,北向資金近三日連續減倉累計超120億元。
與此同時,市場兩融餘額現連續回調。截至7月12日,A股融資融券餘額為16164.0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16200.84億元減少36.77億元,連續三日出現回調。從兩融餘額變動趨勢來看,自6月初低位回升以來累計增加逾1000億元,最近幾日卻出現連續回調。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資訊僅供參考。上述所列示上市公司僅陳述其與該事件相關,不作為具體推薦,投資者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