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之下,京東健康的考驗開始了

王如晨/文

京東健康(6618.HK)今日高開,午盤一度漲近10%,市值達3784億港元。惜尾盤大幅跳水,漲幅僅2%,市值3508.6港元。

昨日被甩開225億的阿里健康,今日漲逾4.6%,市值3430.8億。雙方相差僅77.8億。平安好醫生微漲0.55%,市值1055.5億。

面對京東健康勢能,昨日MSCI很快做出響應,將其納入MSCI標準指數及大盤股指數,12月22日起生效。加上2020年亞洲最大IPO案名聲,京東健康風光無兩。

不過,可以預判,接下來,它將迎來挑戰。此刻,資本市場愈美妙,未來幾季壓力便愈大。

它有確定性部分,不確定性同樣多。行業現狀決定的業務架構、商業模式、政策面的開放與波折,會迫使它回到基本面。若忽視行業屬性,過度為資本市場折腰,即便手握大筆現金,亦難避免陷入被動。

確定性主要在於兩點:一是疫情刺激之下的數字醫療、大健康未來發展趨勢;二是現階段基於京東商城醫藥板塊而來的醫藥電商主業與履約支撐。

第一點,疫情不僅驗證了在線醫療、大健康價值,更是改變了很多人接受醫療服務的方式。行業前景自不必説。這確實也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確定性之一。

至於京東集團支撐,除了醫藥電商板塊外,還有平台品質與物流體系支撐。這是京東健康6年來營收增長基礎,也是招股書中佔比80%以上的主業。

疫情刺激下,京東健康還享受了母體一段幸運時光。上半年,尤其Q1,全國物流一度中斷。京東健康因有母體獨立物流體系與自營業務,大樹之下乘涼,履約體驗出彩。相比它,阿里、阿里健康這方面一度吃虧。Q1履約服務確實一度被動。

加上疫情帶來的需求。京東健康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76%至88億,高於阿里健康2021財年上半年增速兩個百分點。後者營收71.62億,同比增74%。

衝刺IPO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誰不願借力東風呢。

但這又何嘗不是壓力?

京東健康半年同比增速並非常態。2017年至2019年,收入分別為56億、82億、108億,同比增速談不上出色。疫情刺激出需求,消費習慣也會有一定穩定,但並不意味着全部轉化為在線交易,維持同比增速很難。

考慮到這是核心主業,也就決定了未來幾季增速與規模的天花板。在線醫療服務價值還沒真正釋放,變現機制更不用説。

京東健康名義上已獨立運作6年,但此刻無法真正脱離京東母體。不止醫藥零售與物流,還有品類、用户觸達,以及“醫、藥協同”層面。

當然也有一些利好:一是京東健康在強化大健康概念,品類會擴充,交易業務會增加;二是本土政策在開放。

關於前者招股書裏羅列很多,屬於既定動作,不展開。政策面確實在鬆動。本月中,國家藥監局《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佈,處方藥網絡銷售有了新指引。

這動向喜人。此前多年,一直在試點、探索,時有鬆緊,指引不夠明顯。這意味着,醫藥電商有了潛在的規模化機會。同時,“醫、藥”協同也將有賴於處方藥,獲得沉澱基礎。

京東健康會繼續強化兩大優勢:品質與履約。這在大領域確實屬硬功夫,也是京東多年來矮化同業的策略。然後它應會藉此強調醫、藥協同,強化垂直一體佈局。若這個環節有了關鍵突破,地位也就坐實了。

但這是理想描述。

政策面確實在鬆綁,但網售處方藥目前並未完全開放,存在許多安全痛點、行業阻力。而且即便此刻真正開放,京東在線協同短板也非常明顯。

招股書裏,它強調所謂“閉環”,但更多屬形式上的入口與平台支撐體系協同, “醫、藥聯動”並未那麼明顯。

這背後跟它的入口、數字化能力有關。京東健康今日若脱離京東母體入口,單靠其獨立APP,幾乎弱化大半。

這種依賴暫時還無法突破。同時,它為衝刺IPO建構的業務架構,也有待發揮更高效能。

2014年以來,京東健康與部分地方政府建立合作,也拿到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截至年中,在線電商超9000家第三方商户,平台年活躍用户達8000萬,日均在線問診約9萬人次,平台累計用户超1.5億。此外O2O藥急送與線下實體打通,履約超過200個城市。

這種描述始終難脱離京東集團入口與支撐體系的影子。帶有疫情刺激下、為衝刺IPO而梳理的痕跡。醫、藥協同的體系就很難真正奏效。如此在線醫療服務,就缺乏真正的轉化。

當然這屬於行業共同挑戰。阿里健康醫藥電商收入營收佔比更高,擁有富爸爸卻缺乏巨型電商平台支撐的平安好醫生也是如此。但兩家同業獨立運營氣質更濃,而且在線服務更有優勢。

平安好醫生規模雖較兩家小,且尚未盈利,在線醫療佈局卻更聚焦,尤其前年以來家庭醫生打通多個環節的壁壘,形成了一套標準服務,創造了平台化效應。而且隨着年初組織與人事變動,它勢必會進一步整合與協同平安集團旗下兄弟板塊資源,在更大場景展開競爭。

阿里健康佈局更完整,運營精細,生態打法出色。儘管電商板塊佔比更高,但實際運營卻靈活精細。疫情以來,它向上對接品牌商和大型經銷商,向下鏈接線下醫藥連鎖企業、貓超、零售通、盒馬等,已貫通全鏈條,成為品牌商、經銷商和終端消費者間的紐帶,加速下沉。此外,它在更多品類的大健康概念(甚至已借收購藍帽子涉入食品在線服務),以及多端服務觸達、數智化能力的生態開放運作方面,更有競爭力。

截至目前,阿里健康業務架構合理,多端協同作戰能力更高。生態戰,確實也是阿里系更擅長的部分。

儘管京東健康“品質+履約”能刺激對手,但健康是個特定領域,競對註定不可能輕忽能力建設。過去一段,阿里健康在品質、安全可控、溯源等環節強力佈局,同時幾乎調集了集團整個2B能力。甚至可以預判,它一定也會協同集團鍛造更獨立的履約體系。

財務面上,京東健康營收、利潤似乎出色,但就潛在市場規模而言,談不上能左右格局。儘管手持大筆融資,子彈充足,但這個領域的競爭,註定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之戰。今日的局面,只是剛剛開始。

2022財年,阿里健康勢必會在營收、品質安全、履約能力上衝擊京東健康,甚至不排除再度上演整合案,尤其線下與基礎設施部分。同時,它會繼續保持用户觸達、精細化運營、生態體系的優勢。

千萬也不要忽視平安好醫生,它背後母體,同樣正在強化大健康佈局,後者獨特的優勢非阿里、京東所具備。

同時我們看到,美團、拼多多們也在快速衝刺。未來一兩年,不排除獨立出垂直單元,聚焦涉入。事實上,美團早已體系完備。拼多多近來已開始在組織、主體、入口上發出聲音。

疫情給了大健康一種確定性,它有遼闊未來。但這領域,想形成真正生態,還會經歷複雜博弈,涉及長期鉅額投資,資金、技術、人才、組織、精細化運營、戰略定力、執行力考驗很多。不要説那些媒體、社區形態的APP,甚至連上述巨頭都可能出現分化。過去幾年,我們每次重大機遇窗口開啓後,業界不是一片樂觀,相反,行業整合快來臨了。

於京東健康來説,它有確定性,但也有不確定。尤其此刻,剛剛IPO,來自投資人、資本市場的壓力不會那麼輕鬆。一旦運營獨立性為市值折腰,等待它的將會是巨大考驗。別看幾年來連續盈利,尤其今年明顯擴大,2021年,在規模、生態建設與毛利之間,它需要平衡再三了。

這動向,也會體現在京東集團那裏。京東健康兩日風光之下,京東集團美股、港股確實兩日下跌,跌幅雖不到2%,背後傳遞的信息,不會那麼輕鬆。京東集團確實處於一體化開放進程中,“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定位之下,基礎設施屬性日益明顯。垂直單元的獨立,邏輯上會壯大前端生態,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規模化與效能。但短期內,也會透支它的電商平台單元的營收與毛利。因為京東集團仍有相當部分業務屬於直營。若開放維度不能壯大,獲利剛進入穩定期的京東集團,面對市場波動期的京東健康,不排除出現“雙殺”效應。

一個興奮期的京東健康,面對相對穩定的阿里健康們,儘管擁有營收與獲利優勢——IPO勢能之下,Q3/Q4應該也不會差,但2021年,無論資本市場還是實際運營、財務面,未必能佔到便宜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8 字。

轉載請註明: 風光之下,京東健康的考驗開始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