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孫正義又一家公司破產:100億打水漂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財經

孫正義投資版圖裏又一家公司倒下了。

投資界獲悉,曾獲軟銀孫正義15億美元支持的供應鏈金融科技企業——格林希爾資本(Greensill Capital)申請破產保護。

2011年,格林希爾資本由前花旗和摩根士丹利金融家格林希爾(Lex Greensill)創立,公司業務聚焦於供應鏈金融領域。2019年5月,在願景基金一名工作人員的引薦下,孫正義發現了這家公司,隨後連續投資兩輪共計15億美元。如今,這筆投資有可能要打水漂了。

不過孫正義總能找到扭轉頹勢的辦法。3月11日,被稱作韓國版“阿里巴巴”的Coupang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最新市值達到811億美元,而軟銀正是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憑藉此前的投資狂賺1000億元回報。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孫正義仍將繼續書寫着兩種不一樣的風投人生。

又一家被投企業倒下

兩次共投100億,如今要打水漂

曾被孫正義寄予厚望的格林希爾資本倒下了。

2011年,格林希爾資本的前身——北芬納茲(NordFinanz)銀行股份公司由金融學家萊克斯·格林希爾創立,總部位於英國。隨後在2014年,格林希爾資本將其收購。

這家公司聚焦於供應鏈金融領域,主要業務是可以讓企業延長支付賬單時間,減少供應商的應收賬款時間。簡單來説,就是為中小企業提供短期貸款,金融機構從中賺取利差。

格林希爾資本和孫正義的相識,源於願景基金的一名管理人員的引薦。彼時,孫正義發現如果軟銀投資了格林希爾資本,那麼後者可以為陷入困境的軟銀所投資的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作為條件,軟銀不必提供價值相當的抵押品。因此,孫正義決定出手投資格林希爾資本。2019年5月,軟銀向格林希爾資本投資了8億美元;同年10月,又加註6.55億美元,兩次合計投資約15億美元。

作為一家被孫正義極其看重的公司,格林希爾資本與軟銀有着盤根錯節的合作關係:軟銀購買格林希爾資本的類債券證券,格林希爾資本則為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組合中的兩家公司Fair Financial和View提供融資。

除主要財務支持者軟銀外,格林希爾資本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瑞士信貸資管部門管理的瑞信供應鏈基金,這吸引了投資者注入了100億美元資金,借款人包括軟銀投資組合公司Oyo Hotels、移動軟件公司Fair Financial以及模塊化建築初創公司Katerra等;二是格林希爾資本銀行。

但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開始擠壓供應鏈,投資者從格林希爾資本公司最大的資金來源瑞士信貸基金撤出了數十億美元。格林希爾資本向孫正義表示,他可能不得不收回向軟銀投資組合公司提供的融資。於是在去年12月,格林希爾資本確認撇除了建築初創公司Katerra 4.35億美元的融資。為此,願景基金不得不向Katerra追加了2億美元,以維持其運營。

據瞭解,格林希爾資本的合作客户十分廣泛,除了信用評分很高的機構外,為了盈利,它還向願意支付更高利息的不太知名的公司提供融資,包括小型初創企業和被視為高風險借款人的公司,這也為日後申請破產,陷入財務泥淖埋下了伏筆。

最典型的是,格林希爾資本創始人好友——英國的鋼鐵大亨Sanjeev Gupta的借款。據瞭解,Gupta的多個家族企業先後向格林希爾資本提供的貸款總額高達50億美元左右。而這些錢,很大一部分被Gupta用於併購同業競爭對手,以及擴大固定資產投資,這些錢,短期內很難償還,違約就不可避免,而這對格林希爾資本的現金流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想當初,格林希爾資本和WeWork一樣,被孫正義十分看重,不僅在軟銀的活動中吹捧格林希爾資本公司,還稱這正是他所期待的投資目標。隨着格林希爾資本申請破產保護,這可能是其自WeWork以來,孫正義遭遇的第二次投資挫折,願景基金所持股權存在被完全抹去的風險,這也意味着孫正義投出的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億元)或將全部打了水漂

剛剛投出韓國版“阿里巴巴”,

孫正義一舉大賺1000億

雖然再度遭遇投資挫折,但這並不影響孫正義成為IPO大贏家。

3月11日,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在紐交所成功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0%。目前市值達到811億美元,摺合5323億元人民幣。招股書顯示,軟銀是Coupang的最大股東。這意味着,孫正義又押中了一家電商巨頭,這家公司也被稱為韓國版的“阿里巴巴”。

據瞭解,Coupang的總融資規模為46億美元,這是繼2014年阿里巴巴融資250億美元之後,國外企業在美國紐交所最大的IPO規模,也是2021年美股最大的非美國公司IPO。在上市之前,Coupang的IPO融資就達到了30億美元,市場估值為490億美元,簡直就是有一個“超級獨角獸”。

Coupang成功牽手資本市場,這對處於低谷期的孫正義來説,是一個極大的慰藉。2010年,Coupang由韓國大型財團之一現代集團總經理的兒子金範錫創立。Coupang發展模式類似京東,它一直在韓國構建自主物流中心和送貨系統。早在2014年,Coupang就推出了“次日”送貨服務。截至目前,已在韓國30多個城市建成了100多個全覆蓋網點和物流中心。此外,它在韓國擁有1400萬用户量,約佔韓國人口的三分之一。要知道,韓國總人口才5000多萬。

Coupang和孫正義的緣分始於2015年,軟銀在給Coupang投資了10億美元,2018年再次投資20億美元,投後估值為90億美元。兩次合計總投資30億美元,摺合為人民幣約200億。在Coupang上市之前,軟銀集團的願景基金持有Coupang公司38%的股份,是第一大股東。

僅僅6年時間,當初的200億元,如今已經增值超過1200億元,這樣算來,孫正義從韓國版的阿里巴巴身上賺了超過1000億元。看來,孫正義對於電商公司的判斷,十分精準。

Coupang也沒有讓孫正義失望,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它的銷售額就超過4萬億韓元,四年內的增幅高達10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儘管受疫情影響,Coupang的銷售額也高達13萬億韓元,與2019年相比,實現了高達90%的增長,成績十分亮眼。

在此之前,雖然WeWork的給軟銀造成了巨大的財務漏洞,讓孫正義很被動,但其斬獲IPO的腳步卻從未停下

2020年夏天,軟銀所投腫瘤藥公司Relay Therapeutics上市,市值14億美元,當初投資3億美元;緊接着同年12月,餐飲外賣公司DoorDash上市後,軟銀6.8億美元的投資變成了110億美元;同時,願景基金曾投資4.5億美元的在線房產新創公司Opendoor通過“借殼”方式成功上市;而在近日,德國汽車經銷網站Auto1也成功上市,軟銀2018年投資的4.6億歐元所對應的持股市值在上市後翻了三倍。

孫正義還是那個孫正義

儘管在近兩年來,孫正義與軟銀願景基金飽受質疑,但他卻總能頻頻化險為夷,上演滿血歸來的戲碼。

一年之前,軟銀願景基金的鉅額虧損讓孫正義遭遇“至暗時刻”。軟銀2019年財報顯示,軟銀願景基金2019年錄得的經營虧損達1.8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57億元),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即投資的Uber、WeWork及其三家聯營公司公允價值大幅下滑。

僅僅時隔9個月,軟銀願景基金便化身成了軟銀業績爆棚的最大功臣。

今年2月,軟銀集團發佈了2020財年第三財季的財報,截至去年12月31日,軟銀當季歸屬於軟銀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72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期的550.35億日元暴漲2029%。與此同時,2020財年前三財季,軟銀淨利潤達到3.055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4倍。

其中,軟銀願景基金2020財年第三財季利潤為8440億日元,同比大增22倍,佔軟銀總利潤近80%。截至第三財季末,願景基金一期持有82筆投資,投資成本為763億美元,公允價值為900億美元;願景基金二期持有26筆投資,投資成本為43億美元,公允價值為93億美元。

而對於Uber、WeWork這兩個爛攤子,孫正義還是沒能忍住動手。

據外媒報道,今年1月12日,軟銀願景基金以大約20億美元的價格轉讓了所持有Uber股份的17%,剩餘持股市值為105億美元。目前,軟銀願景基金已經實現了50億美元的Uber投資賬面盈利。

至於最讓孫正義頭疼的WeWork,也終於有了一個交待。今年2月底,軟銀與WeWork聯合創始人、時任CEO亞當·諾伊曼達成了一項法律和解協議。據悉,諾伊曼將放棄一年的WeWork董事身份,並通過向軟銀出售WeWork股份套現大約4.8億美元,軟銀則將向諾伊曼支付5000萬美元以承擔法律費用。這意味着,軟銀會完全掌控WeWork,雙方也將結束此前的法律衝突。

與此同時,孫正義也在加緊尋找“中國下一個阿里巴巴”。

2019年11月,軟銀向貝殼找房重注13.5億美元。去年8月,貝殼找房成功赴美IPO,股價一路飆升。截至去年9月底,軟銀在貝殼找房的持股價值已達到約64億美元,這意味着孫正義這筆僅在當時的投資回報就達到了375%。但這遠未結束,貝殼找房的市值仍在一路飆升,其最新市值已高達720億美元。

從願景基金一期投資對象的地區分佈來看,美洲佔比為36%,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則佔比高達46%,成為孫正義重倉的區域。而在軟銀投資的中國獨角獸企業中,已有多家明星企業在近期流出了IPO傳聞,包括字節跳動、滴滴出行、滿幫集團、作業幫等。

可以預見的是,軟銀在2021年有望迎來超級獨角獸IPO盛宴。或許,孫正義用十分鐘投出阿里巴巴萬億市值的神話不會再上演,但他在風投史上的傳奇經歷仍會繼續書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