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組合,自1月1日開始,截止到上週五(4月16日),成功投入16次,每隻16000元。
行情的原因,定投當然也是浮虧的。單隻基金浮虧2-5%不等,綜合起來,組合浮虧4.22%。不過從第一張圖表可以看出,4月初開始,定投組合的淨值走勢已經開始比滬深300強了。
4月第一週反彈的幅度大一點,定投組合的表現就比平均水均強,也是在用數據證實定投的邏輯是正確的。
均衡基金組合,自從3月初倉位滿了之後,也沒有動了,目前情況如下:
收益和倉位變化圖表如下:
整體浮虧近6%。因為這波調整主是是針對核心資產的,所以組合的波動比大盤要大,不過小編還是相信大A的,今年降低些收益預期,核心資產也終歸是核心資產,行情也還是會有的。
自從春節後急跌開始,大盤跌了300多點,震盪區間超400點,市場的熱度明顯降下來了,熱門基金經理的新發產品都沒有再出現一天募集結束還配售的情況。
雖然大盤波動了400點,但是把時間拉到大A牛熊週期這個維度來看,3700也不能稱之為高點,400點也不算多,所以可以説市場還是那個市場。再者,基金經理也還是那些基金經理,但為什麼前後2個月,市場對他們的認同度就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其實想想,無非就是投資心理在作祟。行情好的時候,平時做固收理財但反有一點點虧損都不能接受的人,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花佔比不低的資金去買某個朋友説的且自己完全不懂的股票或者金融產品,至於這個股票或者金融產品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風險,早就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旦市場回撤,甚至大幅回撤時,又開始怨聲載首,大罵大A要完蛋了,基金經理水平臭。
這中間,一方面不排除基金經理管理不好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做為投資者的我們,要反省一下(行情不好的時候,也是回頭來思考梳理自己投資邏輯的時候),自己承受波動的能力和是否做了資產配置。
簡單的説,100萬的資產,浮虧10萬,你是否可以接受?浮虧到20萬呢?
每個人的情況應該是不樣的,但能忍住浮虧到20%的不多(這裏指基金,不是自己操作的投資,股票另當別論,很多投資者可以忍到腰斬,就因為是自己買的)其實大A的回撤幅度就是20-25%,映射到金融產品上,向下波動可能超過30%。
在上漲尤其持續普漲的時候,投資者很容易忘記這個向下波動的可能性,也忘了自己能不能承受。去年小編就見過不少原本預期一年10%收益就很滿足的投資者,豪不猶豫去買高風險的各種公私募產品(不是説這樣一定錯,但現象確實是存在的)。這中間在高點賣出的人幾乎沒有,畢竟又不是神怎麼可能預測到市場中期的轉折,但是下跌時能做到理性對待不罵街的就不多了。
再來説資產配置,這個詞往深了説可以寫論文,但實踐的到投資中,普通投資者對它的感覺可能更像是啥都買一點。但是就像小編的均衡基金組合一樣,如果市場下跌時殺跌的行業或者風格剛好是你的重倉,那麼你賬户的資產下跌速度就比大盤要快得多。資產配置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分散風險,控制回撤幅度。
當然,分散投資也會讓資產在普漲或者大牛市中的增長速度不如大盤平均數,但是投資的目標不是賺一把就跑,而是要保存本金常年獲勝,再用複利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