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與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以下簡稱:黃埔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協同優勢,在棚户區改造、城市更新、建築固廢垃圾處理等領域展開互利合作。
專家表示,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能建的一艘旗艦,此次葛洲壩集團攜着央企優勢伸出合作之手,一方面展示了向循環經濟領域縱深發展的戰略導向,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對黃埔公司實力與信譽的肯定和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後者的董事長正是近年來悄然淡出公眾視線的陳光標。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慈善界有一位陳光標,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從事什麼行業,他的善款究竟來自何處。其實,當眾多企業家紛紛投身於房地產、電商平台和資本市場弄潮的時候,陳光標卻義無反顧地投身於一個冷門的行業——拆除。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裏,身為一家有着1300多名員工的民營企業掌門人,他在拆除產業中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説誠信是任何企業普適的生命線,那麼陳光標則更進一步,從循環經濟中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齊頭並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除舊佈新 準確把握時代脈搏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見證了中國基礎建設的飛速發展。在中國城市化發展歷程中,波濤奔湧的建設大潮催生了一個全新的行業——拆除。
拆除過程中的噪音和揚塵讓社區居民越來越反感,大量固廢垃圾的散落與填埋為環境整治造成了越來越大的梗阻。誠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言,“任何重大的社會問題背後,都包含着呼之欲出的商機。”而陳光標就以敏鋭的嗅覺率先發現了拆除產業中孕育的巨大商機。一旦認準了目標,他就潛心研究、精耕細作,20年如一日將企業打造成為行業領頭雁。更為難得的是,在社會責任感的驅使之下,他將這個標準尚未定型的產業與環境保護聯繫起來,將商業經營與之所鍾愛的公益事業融合到一起,發掘出人生和企業的社會價值。
雄安新區綠色環保拆除啓動儀式
“我曾經嘗試過多個行業,而最終聚焦於綠色環保拆除事業。這雖然是一份又苦又累又髒的工作,但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每當我看到那些破舊瀕危的房屋、幾近坍塌的橋樑、黑煙沖天的煙囱,一股信念便油然而生:只有破,才能立;只有除舊,才能布新。在黃埔公司拆除的地基上,一座座全新的大廈拔地而起,大量可能歸於填埋而污染地下水的建築垃圾重新變成可以循環利用的建築材料,每當看到這一切,我的內心就充滿了無限的自豪與喜悦。”陳光標表示,隨着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綠色拆除行業將大有可為。
綠色拆除 用科技推動廢料再生
今年5月,黃埔公司開展綠色拆除的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在華北一片大型拆除項目中,先進設備和機械的進場不僅極大降低了噪音污染,還將揚塵控制在最低範圍之內。
在這裏的工地上,既沒有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也沒有遮天蔽日的揚塵肆虐,更沒有人聲鼎沸的緊張忙亂。炮頭機、挖掘機等一排排先進的工程機械矗立其中,液壓剪、金剛鋸、水壓刀、破拆機器人等一整套先進拆除設備有條不紊地分工作業着,一台看上去像“變形金剛”的移動破碎篩分機將拆除後的建築廢料進行現場加工,生產出再生透水混凝土等綠色建材,實現了拆除工程的綠色、環保、高效、循環。
據介紹,作為國內領先的拆除公司,黃埔公司近年來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改進拆除工藝,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譬如:公司與東南大學合作,對再生混凝土的力學性能、熱工性能、抗震性能等進行研究;公司研究開發的“智慧雲系統”,不僅能偵測拆除項目的地理環境,規劃最合理的垃圾運輸交通線路,還能實時監測車輛行駛軌跡等,確保工作全流程的安全可控……拆除水平的提升為踐行綠色發展提供了支撐,目前,黃埔公司對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基本達到95%以上。
“隨着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綠色拆除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希望通過自身實踐,讓更多的人轉變對拆除產業‘灰頭土臉’的固有認識,更多地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陳光標表示,我們不僅要從垃圾裏面找利潤,更要從循環經濟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堅持初心 將“安全、智能、環保、高效”落到實處
安全包括生命安全、財產安全和環境安全三個方面。保障這三個方面的安全,不取決於有多麼響亮的口號,掛多麼寬幅的標語,而是要將安全意識切實滲入到每位員工的意識裏,並落實到每個細微的行動中。
今年年初,黃埔公司進駐上海高橋石化工廠進行拆除,但這裏的拆除難度卻大大超出了此前的預期。
“高橋石化老廠區運營多年,很多地下管道里都存在未排乾的易燃物。儘管之前有專家表示可以施工,但我們還是決定先給管道里注水、注沙,排幹易燃物後再予以拆除,以確保萬無一失。”黃埔公司一位項目經理説。最終項目順利完成,黃埔公司卻因此增加了20%的成本。
這一看似“花錢買罪”的做法,是黃埔公司珍視自身信譽的寫照。“我們將誠信看作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對於拆除行業來説,就是要確保安全、環保。”陳光標説。
認真守法,是企業經營的底線。記者瞭解到,我國目前專門針對拆除行業的相關法規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7年5月份發行的新版《建築拆除工程安全技術規範》。這一版的《建築拆除工程安全技術規範》在2004年版本的基礎上細化了“文明施工”的要求,增加了“節地、節水、節能、節材和環境保護”的條文。在有些同行叫苦的時候,陳光標卻喜不自勝:“《規範》提高了行業的門檻,能夠更加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黃埔公司一直將這些原則貫徹在操作實踐中,並且做得非常細緻和具體。”
對照標書的每一項要求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這只是黃埔公司開展拆除工作的第一步。對於每個項目,黃埔公司都會事先組織相關專家實地考察,對施工方案進行反覆論證。如果施工中發現現場與圖紙、標書等文件不符,就會及時向發包方反映情況,並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解決方案。為免除填埋對土地、河流造成的危害,避免建築固廢運輸產生揚塵等問題,黃埔公司還提出“建築固廢規範堆放、嚴密遮苫、就地循環”的綠色工程標準,使整個拆除過程做到零排放、零污染。
效率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法寶。保證工期甚至提前交付,可以贏得委託方的信賴;客户的信賴意味着能及時結清工程款,不至於拖欠員工的工資;健康的現金流可以幫助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性能的設備,從而形成運營的良性循環。在“智慧雲系統”的協助下,黃埔公司運用獨創的工藝方法和操作流程,提前完成了多個標誌性橋樑、大型廠房、高聳建築等複雜環境的控制爆破和技術密集型拆除項目,在行業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回報社會 低調慈善更重春風化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陳光標説,最讓我收穫成就感的就是自己多年來支配經濟成果的方式。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很多人都記得陳光標帶着60台工程機械支援災區。但不為人知的是,這些設備原本是要用於黃埔公司在山西實施的一個拆除項目。為了救災,陳光標因此背上了賠償責任。
“很多人對我的做法不理解,這讓我很苦悶,但我並不灰心,我心裏一直想得都是先富帶後富。”陳光標説。
據陳光標介紹,從賺到第一桶金起,他就開始四處捐贈,投身於公益慈善事業。持續高額的慈善投入在某種程度上佔用了黃埔公司較高的發展資源,但在他眼裏,卻換來了更為重要的東西。“在黃埔公司,人員流動性每年僅為5%,大家信得過我,也願意為慈善奉獻自己的力量。”陳光標説。從長遠來看,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自身發展並非不可調和,因為良好的聲譽有助於降低溝通和交易成本,固廢的循環利用也能為企業創造二次收益。
談起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陳光標坦言,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是從“無”到“有”,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成為先富起來的幸運兒,然後再從“有”到“無”,用自己創造的財富回饋社會、回報人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張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