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股怎麼投?貨幣政策怎麼走?私募最新研判來了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財經

  私募看貨幣政策:偏寬鬆的基調已確認

  穩增長和成長板塊將是投資主線

  降息後LPR也跟隨下調,近期,貨幣政策的不斷落實和加碼,在私募看來,貨幣政策偏寬鬆的基調已經確認,預計一季度寬鬆取向的政策還會陸續出台。而在政策偏寬鬆下,私募一致認為,將利好穩增長的板塊,此外成長類板塊、低估值板塊等也頗受關注。

  貨幣政策偏寬鬆的基調已經確認

  近期,貨幣政策的不斷落實和加碼:1月17日,MLF和OMO利率下調10bp。次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點”;隨後 1月20日,央行盤前宣佈5年期LPR下調5bp,為近20個月首次,一年期LPR下調10bp。

  對此,清和泉資本認為,2022年整體貨幣政策是比較友好的,最近的動作其實是貨幣政策的不斷落實和加碼,其對2022年的流動性環境相對比較樂觀。“2021年年末央行已採取全面降準和下調LPR五個基點,已經預示了今年貨幣寬鬆的環境。而這次MLF不但降低了10個基點而且超額續作了2000億元,表明央行逆週期調控正在加碼。政策利率的下調會通過影響銀行的負債成本,從而傳導到LPR和企業貸款利率,從而提高市場流動性,也滿足了市場流動性上升的要求。”清和泉資本表示。

  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判斷,貨幣政策偏寬鬆的基調已經確認。向後看,貨幣政策將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保持寬鬆基調,以達到對經濟增長的呵護作用,國內流動性將保持寬裕。2021年末央行口徑下我國宏觀槓桿率較2020年末下降7.7個百分點,國內通脹整體保持温和,美聯儲尚未開啓加息,均為我國貨幣政策寬鬆提供空間。

  遠惟投資總經理王爍傑分析,2021年下半年開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的貨幣政策傾向寬鬆,降準降息均已落地,貨幣或仍有進一步寬鬆可能。但從全球流動性角度看,美聯儲的加息和縮表計劃是超預期的,這對國內貨幣政策寬鬆的走向造成了掣肘。因此,今年開年的市場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或是國內投資者對於全年的貨幣寬鬆走勢產生了分歧。其認為,一季度貨幣寬鬆是確定的,後續三個季度寬鬆節奏和力度或取決於穩增長效果落地,以及美聯儲下半年縮表造成全球流動性擾動的情況。

  靜瑞資本也相信接下來還會有其他具體的政策,政策工具箱裏的工具是充足的,相信今年不論是在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方面都會較為寬鬆。在其看來,整體而言,流動性寬鬆的目的是防風險和促增長。一方面是防止在某些行業如地產去槓桿的過程中出現金融連帶風險,另一方面促進消費,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因此對於符合經濟發展方向的民生消費和製造業升級會持續受益。此前受到緊縮影響的行業中,也有部分優質企業實際槓桿率不高,行業供給側淘汰競爭者之後也會受益於集中度提升。

  辰翔基金總經理張斌彬認為今年是一個貨幣穩信用的政策走向,但是真正的穩信用需要金融機構和企業的配合,現在最大的最有動力的最有迫切壓力進行信用擴張的主體還是民營房地產企業,但這顯然與我們調控房地產行業的政策相違背,所以穩信用這一塊要看是否有一個強有力的抓手,現在大家期待新基建包括的都是風光核氫、儲能、電網、5G等,但這些投資體量在短期內無法取代房地產,並且在技術、財務方面的可行性上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進行驗證。

  穩增長和成長板塊將是主線

  在當前政策偏寬鬆下,A股將如何演繹?瀚川投資總經理陶冶認為,短期而言,流動性的邊際寬鬆預期有助於修復前期較為悲觀的經濟增長和信用風險預期,但基於此進行過於短期的交易性操作可能性價比不高。從長遠看,其認為經濟轉型期帶來的總量壓力,會使得流動性相關的政策有不斷邊際寬鬆以刺激信用需求復甦的可能,而信用需求最為敏感、最能落地的也許更可能是具備“新”成長、投資回報率高、長線現金流保障更強的行業,如大製造領域中的優質產能升級、新材料與新技術突破、能源端結構性優化等。

  綜合而言,其認為,逐步寬鬆的政策支持一方面使其對傳統行業優質龍頭的估值修復更有信心,另一方面也應當把投資更多聚焦到新事物、具體化的細分行業和企業的景氣程度、可持續性判斷上,把二級市場的佈局更多往投資層面的思維引導,經濟轉型、市場具備活躍性的背景下,個股alpha會更為顯著。

  清和泉資本分析,降息對A股短期內是有利好作用,長期得看政策組合拳整體的效果。利好的板塊可能有兩條線,一個是穩增長的板塊,另一個是成長類的板塊。超預期的降息也使得市場風險偏好增大,有利於成長股的回升,但高估值仍需要經歷一個消化的過程,只有高成長性和性價比合適的成長板塊預計表現良好。

  具體而言,首先,其認為汽車智能化,軍工以及新能源板塊都會走出不少高業績增速的細分板塊。其次,降息進一步驗證去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穩增長政策,如果後續另有財政政策施行,新基建等板塊預計能表現不錯。此外,政策拖底導致未來的經濟的回暖,也會導致人們可支配收入預期的提高,從而對去年消化了一年估值的消費板塊有比較好的支撐。

  方磊稱流動性保持寬鬆對A股是利好的。2022年隨着市場對“穩增長”政策效果的懷疑逐漸減小,投資者情緒將有所修復,市場也有望結束震盪逐步向好。具體而言,各個板塊都有結構性機會值得挖掘,低估值板塊和穩增長板塊可能更加受益。雖然利率降低理論上利好成長股,但由於部分成長板塊估值處於高位且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景氣度出現明顯差異,成長風格整體對此次降息的彈性可能不大。“穩增長”或將是最近一段時間的投資主線,因此“穩增長”板塊可能會有相對好的表現。預計隨着經濟回暖後行業景氣度之間的差異將出現縮小, 資金或將開始關注估值合理性,低估值板塊也將收益。

  王爍傑認為,今年整體看機遇仍大於風險。國內貨幣實質性寬鬆的傾向是明確的,而市場預期提前受到全球流動性收縮預期的影響,在開年即予以反應,造成了市場較大幅度下跌,若市場對全球流動性擔憂的情緒宣泄後,估值將回到合理甚至偏低的位置,待一季度末隨着一季報展開,市場關注點會重新回到細分行業基本面中來,若業績增長趨勢強勁,且估值合理甚至偏低的行業和個股或可開始啓動。在消費偏弱、經濟託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光伏、綠電、數字基建等可為確定性較強的投資發力點,行業增速和相關公司業績有可能超市場的預期,盈利和估值雙升推動的行情在年內是可以期待的。

  張斌彬認為A股現在處於一種真空期,正處於有效信息真空狀態下的觀望的階段,降準降息之下,短期內偏傳統的地產鏈、銀行保險等會有一些估值修復的機會,但都是階段性的,缺乏長期的邏輯,中長期發展來看更看好新基建和新興產業,與其一起成長,資金面上更寬鬆的流動性也會讓更多的資金去追逐和擁抱具有增速和發展空間的稀缺行業和標的。

  中歐瑞博認為A股市場是較難發生系統性風險,但各行業景氣度和估值分化較為嚴重,預計2022年仍然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穩增長政策相繼落地

  私募開年維持高倉位運作

  今年以來,穩增長政策相繼落地。在宣佈降息後,央行再度下調LPR利率,釋放了明確的寬鬆信號,彰顯穩增長的決心和力度。對此,受訪私募分析稱,預計今年國內的宏觀環境整體較為積極,市場系統性風險不大,市場表現將會延續2021年的波動狀態。

  在開年A股市場震盪下行的環境下,不少私募機構仍保持高倉位運作,整體倉位變動不大,但在投資組合方面做了一些調整。

  穩增長政策相繼落地

  寬信用趨勢進一步明確

  近期,穩增長政策相繼落地。對此,清和泉資本認為,今年國內的宏觀環境整體較為積極,中央時隔多年再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增長政策預計較為積極。全年經濟預計前低後高,逐步修復具有信心,流動性整體維持寬鬆,上半年好於下半年。不過,國外的宏觀環境相對較差,美聯儲帶來的金融收縮效應,對全球經濟恢復和流動性帶來一定的挑戰。整體上,市場系統性風險不大,不悲觀。

  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分析認為,國內政策“穩增長”的決心是很大的,因此政策力度將滿足經濟逐漸好轉的需求。隨着政策發力,預計國內經濟將邊際好轉。向後看,穩增長將依靠財政和貨幣雙寬。中央經濟會議新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的表述,後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將雙管齊下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財政政策方面,基建投資政策效果將逐漸顯現,新老投資有望共同發力。

  遠惟投資總經理王爍傑表示,2022年經濟將階段性下行,國內央行釋放流動性穩增長的意願強烈,而發力重點依然在新基建上,其中確定性較強的是以光伏綠電為代表的新型電力系統投資。國際環境雖然複雜叵測,但部分領域(碳中和)的國際合作較去年變得更加清晰。市場對全球流動性預期在開年出現變化,導致市場中真正具有成長方向的行業各股出現較大回調,估值水平出現快速收縮,與行業中實際情況出現背離。

  站在當下時間點來看,王爍傑認為,2022年依然是複雜多變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對於專業投資機構來講,投資脈絡相較於去年更加清晰,即行業高增速疊加相對低估值的標的作為持倉組合。雖然今年會延續2021年市場波動的狀態,概率上仍存在有突發事件發生導致市場擾動的可能性,但我們相信,市場對這些或有意外事件的反應還是難以扭轉對於大趨勢的演繹。

  對於今年的市場走勢,中歐瑞博指出,今年依然會按照新型牛市的劇本來演繹資本市場,同一時期有牛市、熊市、分部牛與分部熊。底層邏輯在於行業景氣度,政策,投資者預期三個關鍵因素。再有一些行業受疫情衝擊有些行業週期性的影響,2021年比較困難的,2022年依然會出現分化,有行業繼續擴張,有行業會持續收縮,機會和風險我們認為都來自結構性。

  辰翔基金總經理張斌彬判斷,今年市場將温和震盪。大地產、大金融、大週期、大消費、大醫藥、科技等六大行業板塊無大幅下行風險,向上空間亦有限。機會來源是在共同富裕、中國智造的背景下尋找專精特新、細分賽道的未來冠軍。

  此外在市場風險方面,方磊認為主要有兩方面需要注意,第一,疫情發展超預期,經濟恢復壓力加大。目前疫情出現了新的變化,奧密克戎毒株雖然致死率較低,但傳染性較強。雖然我們認為疫情最終對經濟的影響將趨於減弱,但並不排除短期內出現疫情況情超預期、地方防控政策力度加大的情況。第二,海外貨幣政策轉向將影響全球流動性,對A股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國內政策主要還是以我為主,疫情後人民幣匯率升值、匯率雙向波動、中美利差處於較高水平均為貨幣政策寬鬆打開空間。

  靜瑞資本關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地產經濟結構調整帶動經濟持續下行。由於地產及相關產業鏈在經濟中佔比較大,產業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新的發展動能無法迅速彌補缺口。目前宏觀政策已經明確要以穩為主,需要時間和耐心來切換經濟結構調整。二是疫情持續。疫情是壓制經濟尤其是消費和服務業復甦的重要因素。第三產業是就業的重要容納地,持續的疫情對居民收入影響較大。國內外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需要非常慎重。三是潛在通脹。供給不足以及全球經濟效率下降,可能使我們面臨長期通脹壓力,最終將傳導到產業鏈與居民消費中去。

  清和泉資本稱,當前市場的主要風險在於海外美聯儲收縮超預期。美聯儲加息週期中,全球市場過往存在較大的波動,市場的風險偏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新興市場的匯率和流動性預期容易受到牽制。開年以來,市場的波動很大程度也來自這方面,也就是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的節奏大幅提前,3月份加息的概率目前已經接近100%。

  開年權益市場震盪調整

  私募仍維持高倉位運作

  年初A股市場震盪下行,各大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波動。其中創業板指跌幅較大,14個交易日下跌8.67%,另外滬深主板市場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對此,不少私募機構仍保持高倉位運作,整體倉位變動不大,但在投資組合方面做了一些調整。

  王爍傑分析認為,開年市場大幅調整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由於資金層面擾動,去年漲幅好的公司開年大幅下跌。第二,美聯儲超預期的鷹派表態對市場信心造成影響。第三,經濟不確定性加大但加大財政穩增長的確定性高,造成市場板塊高低切換,即低估值暫時佔優。但從全年角度看,依然看好的行業,其基本面我們看來在2022年逐季向好的趨勢沒有變化,無論從長期看還是中期看,業績增速還有超預期的可能。比如光伏行業下跌之後,年內未來出現戴維斯雙擊的概率進一步加大,當前在配置上並沒有進行大幅調整。

  在倉位方面,靜瑞資本依然維持高倉位運作。“今年年初雖然市場調整相對劇烈,但對於我們組合影響較為有限,淨值不但沒有受到衝擊,反而增長穩健,更好的驗證了我們絕對收益理念的投資目標,我們對組合今年以來的表現都較為滿意。”

  靜瑞資本指出,任何投資都有收益和風險兩面性,在取得收益的同時,其實還要考慮承擔了多少風險,目前我們組合資產均是由內在價值確定且價格較低隱含回報率較高的標的組成,因此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強。

  中歐瑞博開年來的整體倉位沒有太大變化,只是調整了各行業配置的倉位佔比。因為按照中歐瑞博的四季理論來看,目前市場正處於夏季,需保持進攻防守的倉位,但開年以來市場分化更為明顯,對於一些開始出現階段性泡沫的核心資產和新經濟成長性公司,是需要降低倉位,轉而提高低估值好公司的倉位。通過以上對投資組合裏個股定性定量的分析,開年以來中歐瑞博的產品淨值表現穩定。

  張斌彬也告訴記者,在整體倉位方面沒有什麼變動,但做了一些內部的結構性調整,減少了一些按PE相對來説較高的、看PEG成長一類的股票,增加了一些短期靜態估值來説更合理的個股。

  不過,瀚川投資在開年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倉位調整,但更多是基於至少6-12個月細分行業與個股價值創造實現路徑,是一個梳理、優化持倉的過程。“我們更願意把今年一季度理解為一個市場尋找共識的階段,因而一月份仍處於建倉期,估值層面的安全邊際錨定比短期非理性的小幅波動更為重要。”瀚川投資總經理陶冶説道。

  不少私募準備持股過節

  看好消費和製造業升級

  儘管開年以來A股市場連續調整,但不少私募表示對春節後市場比較有信心,將保持較高倉位運作。私募積極尋找風險性價較高的資產,一方面關注消費醫藥、低估值大盤股、互聯網等,另一方面也看好製造業升級,包括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等中長期機會。

  看好春節後A股市場表現

  多數私募準備持股過節

  多數私募看好春節後行情,打算持股過節。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稱,2000年以來春節後股市上漲的概率較大。以上證綜指為例,春節開盤後一週和一個月中,分別有16、14次呈現上漲,上漲概率為73%、64%。“我們認為不用過度關注持股還是持幣過節。對於中長期投資者而言,一兩天的漲跌很難構成買賣的依據,大概率也不會影響中長期收益。一般情況下,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公司更為重要。”

  清和泉資本稱,大部分情況下是恆定倉位,不太做短期擇時,基於對2022年全年並非熊市的判斷,會保持中高倉位運行。“我們認為因為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跨週期和逆週期政策的結合,中國股市受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影響有限,A股大概率不是熊市。尤其年初回調後,我們對春節後的股市仍然懷有信心,機會更多了。今年的組合配置會更均衡一些,構建組合時對估值的敏感度將會比去年高一些。”

  辰翔基金總經理張斌彬表示,將用50%的倉位來過節,過往兩年更多地看行業公司增速變化、超預期的可能性及其對應估值的合理性,“現階段我們一定程度上也很看重短期的靜態估值、財務狀況,經過很多行業板塊的大幅估值和股價調整,我們也在尋找有反轉或反彈機會的標的。”

  靜瑞資本説,“目前找得到足夠多符合我們風險回報率要求的公司,不會因過節而調整倉位。整體而言,我們認為2022年的市場依然有許多機會,市場流動性和政策面優於去年。尋找並配置風險性價比較高的資產,規避經濟下行帶來的盈利下降影響,以及在成長空間中配置有供給側壁壘的優質企業是主要方向。”

  不過,瀚川投資總經理陶冶認為,2022年股市對於重視基本面價值的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博弈層面的不確定性較大,因此在倉位上,簡單的持股還是持幣不是最優風控方式,而因以機會驅動配置,投資機會還是充裕的。“年初市場讓人糾結,因為大家更希望從大範圍、大邏輯去尋找機會,比如地產是不是整體性反彈、基建是不是要再來一個大刺激等,但在這個討論和驗證過程中大家又發現,短期行業分析難以找到大的抓手,即便看得清行業性積極或消極,個股的分化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從選股和佈局策略上,我們認為現在需要獨立地分析每個行業、每家公司階段性的宏微觀條件以及中長期價值創造的方向合理性以及估值風險收益關係。”

  部分私募積極佈局,中歐瑞博表示,長期看好新經濟賽道,但要回歸常識,從買賽道的成長主題投資切換到買公司的成長投資,探尋產業鏈深處二、三級菜單的估值合理且優質的公司。“我們已提前做好佈局,同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倉位從而賺取超額收益。”

  遠惟投資總經理王爍傑認為,低估值高增速高景氣賽道,三角成立的時候,一定市場非常差。核心原因之一,美聯儲政策等不可控因素或對流動性潛在影響會形成制約,造成市場預期的擾動。當前市場對於這一情況的反應較為充分,成長股的估值收縮,而對後續增長的確定性以及超預期的行業並沒有合理的反應。“因此我們認為在此時點需要抓住高增速同時相對低估值的行業和公司,待未來高增速得以驗證。”

  私募關注消費醫藥、低估值大盤股

  看好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等中長期機會

  不少私募現階段關注低估值領域,中歐瑞博表示,高景氣度會出現在電動車、光伏、風電、功率半導體等行業,對於受鄙視的熊市後期的行業和賽道,比如互聯網、中概股、地產、金融等,可能會迎來否極泰來的機會。

  靜瑞資本稱,希望配置確定性高、風險性價比好的資產,以達到絕對收益。目前關注幾個方向:一是AH市場中低估值大盤價值股出現風險收益非對稱機會,比如電信、能源、基建、礦產等行業的一批國企或央企,產業地位穩固,現金流優異,同時其產業與地產週期下行關聯度不大,這些公司極低的估值提供了較高的股息率與隱含回報率,公司業務層面受經濟下行影響小,同時內外資關注度都不高,交易不擁擠;二是持續聚焦製造業升級,無論是破除“卡脖子”的國產替代,還是已經具備產業鏈地位的消費電子,以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和雙碳轉型中,都湧現出許多機會,目前部分製造業行業估值較高,在尋找相關機會時,傾向於詳細研究供給端技術壁壘;三是受益共同富裕大方向的消費和醫療,14億人口的內生消費市場以及人口老齡化等趨勢十分確定,疊加共同富裕的背景,一些大眾消費品存在巨大的空間,在醫藥端中國更需要能夠低價進入市場和醫保的好藥,研發與商業化能力並重的公司會持續獲得市場份額。

  方磊認為,今年結構性行情下,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去挖掘機會,部分景氣度有所回升且估值合理的細分板塊可能值得關注。以消費板塊為例,隨着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國內經濟將出現好轉,消費需求將繼續向疫情前常態化水平收斂;另外供給出清的邏輯或將逐漸在消費行業體現;同時,PPI-CPI剪刀差收斂、CPI保持温和上漲,利潤格局將逐漸有利於下游消費;部分消費板塊相對估值處於合理空間內,今年開年市場高低切換的特點已初步顯現。

  另外,私募也看好新能源等中長期機會,王爍傑表示,雖然短期市場可能被資金層面、或者美聯儲相關政策預期等多方面因素所擾動,但長期來看,光伏行業基本面在2022年逐季向好的趨勢並沒有變化,看好光伏、綠電運營商等行業,其中的中小市值品種藴含着投資機會。另外,隨着科技週期的演繹,下一代功率半導體、數字基建等充分受益於本輪科創週期賦能的領域展現的機會也會越發明顯。此外,隨着消費領域在2021年的深度回調,醫藥以及互聯網的拐點也在逐步形成,部分品種在近期已或有表現。

  張斌彬也説,近期地產產業鏈、銀行保險等有估值修復的機會之外,中長期來看,在共同富裕、中國智造的背景下尋找專精特新、細分賽道的未來冠軍。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