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工具箱”

  跨境資本流動是否平穩,關係到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健康,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份,主要渠道跨境資金流動合理有序。貨物貿易和直接投資仍為資金淨流入的主要項目,體現國內經濟穩步恢復、生產供應鏈穩定有序的支撐作用;受開學季影響,留學需求帶動服務貿易支出有所增加;企業分紅派息等利潤匯出從季節性高峯迴落;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項下跨境資金流動基本均衡。

  近年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以美國、歐盟為代表的經濟體先後實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跨境資本流動不斷呈現出新趨勢、新特點。大致來看,2005年以來,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呈現出國際金融危機前規模逐年攀升、危機後在大幅縮量基礎上反覆波動的特點。去年以來,在國內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推動下,跨境資本雙向流動更加活躍。2020年,經常賬户順差274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户逆差1058億美元,年末外匯儲備餘額3.22萬億美元,應對外部衝擊能力較強。

  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跨境資本流動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伴隨着風險,尤其短期跨境資本具有逐利性、易超調和順週期性等特點,短期資本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容易引發跨境金融風險甚至演變成金融危機。歷次危機表明,在缺乏完善的金融監管的情況下,跨境資本大幅流入會刺激金融機構過度承擔風險,加劇金融體系脆弱性,放大宏觀經濟波動,當資本突然大幅流出時導致風險集中爆發。即使是長期開放且擁有高度發達金融市場的國家,大規模且波動性較大的跨境資本流動也會給其帶來風險。為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倡導建立“綜合政策框架”,也就是政策“工具箱”,以應對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政策“工具箱”籌建並非難事,難的是如何變“工具箱”為“百寶箱”,這高度考驗使用者的智慧,要求使用時遵循合理的次序和原則。具體到我國實踐,2017年,我國提出了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有效維護外匯市場穩定,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比如,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和評估,構建前瞻性的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從重事前審批轉向強調事中事後監管,加強外匯批發和零售市場的行為監管;高度關注貨幣錯配、期限錯配等風險,定期組織現場檢查等。

  當前,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一方面,要加快深化國內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為我國跨境資本平穩有序流動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持續推進金融雙向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兑換,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礎設施,提高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使用中的便利化程度。穩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

  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更離不開國際合作。要加強與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境外貨幣當局等機構的信息溝通和監管協調,加強政策互信和貨幣政策合作,以促進全球資本有序流動,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姚 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8 字。

轉載請註明: 建好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工具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