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丨曾起訴奧巴馬、狂打價格戰,這家風電公司走上科創板

作者丨邱曉芬、編輯丨蘇建勳

風電裝備領域又迎來一家上市公司。6月22日,三一重能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為29.8元/股,上市當天股價漲了37%,收盤時市值達到了482億元——是行業龍頭金風科技的七成。

和一眾國產風機設備廠商一樣,三一重能在2008年就已經入局,隸屬於三一集團。只不過,這家公司前期的發展之路並不順暢,創業第十個年頭,才勉強吃下1%的市場份額。

三一重能的背後,實控人梁穩根一直是一位頗有手腕的領導者。發生在他身上一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十年前曾因為在美國的項目投資得到不公平待遇,梁穩根在美哥倫比亞特區聯邦法院起訴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而一身膽氣的梁穩根,所帶領的另外一家公司“三一重工”,也在十年間從一家小小的焊料廠,也坐上了國內機械領域的頭把交椅。

梁穩根似乎希望把同樣狼性的思路複製用在三一重能上。儘管“起了大早,趕個晚集”,三一重能着實野心不小——在招股書文件中,赫然寫着目標是“成為新能源行業的中國第一和世界品牌”、“成為風電領域的三一重工”。

焦點分析丨曾起訴奧巴馬、狂打價格戰,這家風電公司走上科創板

大唐陝西定邊風電場

現在看來,這個目標還任重道遠,但在過去的三年,三一重能一直瘋狂飛奔。

梁穩根重新切入市場的時機很“巧”,剛好是在陸上風電補貼結束之前,行業中出現了一波“裝機潮”,市場機會爆發,頭部企業消化不了太多訂單,給第二三梯隊的玩家留足生長機會。

把子彈集中在陸上風電的三一重能,用價格借勢吃下了足夠多的市場紅利,營收翻十倍到百億隻用了三年的時間,市佔率也同時難得擠進了前十的位置。

但上市吸飽了彈藥之後,三一重能進入了一片新的叢林。

搭上陸上風電最後一班車

雖然是風電領域的“後進生”,三一重能最近幾年的業績增長飛快。

從招股書上看,三一重能在2018年的虧損超過3億元,進入2019年,情況出現好轉,隨即扭虧為盈。此後的兩年,三一重能的業績堪搭火箭,2021年營收達到了102億元,是2018年時候的7倍。

營收快速增長之餘,三一重能的市佔率也在快速提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統計顯示,三一重能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時候只有1.2%,這時候距離這家公司成立已經過了十年。到了2021年,三年的時間內,三一重能的市佔率上升到了5.7%,擠進了行業第八名的位置。

高速增長,三一重能是用打價格戰和產能換得的。

2020年是國內陸上風電補貼的最後一年,行業內的搶裝潮轟轟烈烈。數據顯示,2020年的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超過100%。有行業自媒體曾經指出,在此前華能的一次招標項目中,三一重能以2392元/kW的價格中標,而遠景和明陽的報價分別是2500元、2600元。而在搶裝潮以來,三一重能這種低價拿單的現象,在行業裏面並不罕見。

不過低價只是一方面,用低價拿下單子不算太大本事,只要願意讓利都可以做到,能不能消化訂單還要打問號。而這也對各大風機設備廠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一重能此前公開表示,公司的應對策略是,2020年用建造智能製造工廠的方式,提高產線生產效率——公司單條產線最高的生產效率能達到“100天生產800颱風電機組”。這在行業裏是一個不低的數字,其他廠商也鮮少有組建數字化工廠。

焦點分析丨曾起訴奧巴馬、狂打價格戰,這家風電公司走上科創板

三一重能青海特高壓外送基地

此外,三一重能能接受低報價的原因還在於,“三一系”其他公司的優勢在於機械工程設備,這對於這家風電廠商的降低成本也貢獻了力量。

三一重能在2016年也逐漸做出轉變,主抓葉片、發電機這兩項風機最核心部件的生產——而其他多數風機廠商更傾向於“研發+整機組裝”這種更輕便的商業模式。

探向上遊核心部件生產,擴充產業鏈,讓三一重能承擔了比行業更大的資產負率和資金壓力。但現在看來,梁穩根這步棋還算是明智——在搶裝潮期間,有自己的工廠,三一重能自己的風機業務有了足夠產能支撐,可以吃下靠價格肉搏搶下來的訂單;另一方面,也可以向產能告急的同行們銷售葉片和發電機,擴充業務。

這種做法讓儘管大打價格戰的三一重能,毛利率也沒有元氣大傷。2019年-2021年風機設備行業的毛利率基本在20%-21%之間徘徊。三一重能的招股書顯示,這三年的毛利率數據浮至行業水平之上,分別達到了34%、30%、29%。

總結下來,在過去的三年多以來,三一重能在需求端打價格戰 ,供給端用自建工廠保障產能,趕上了中國陸上風電市場的最後一趟末班車。

一場新鏖戰的序幕

成功上市後,三一重能的要面臨更大的挑戰。

陸上風電補貼終止之後,對於三一重能來説,低價傾銷換份額的戰略無法故技重施——廝殺激烈的中國風電市場,永遠不缺黑馬,報價沒有更低只有最低。

而更大的問題是,三一重能在此之前主要把精力放在了陸上風電上,海上風電和海外市場的佈局還沒有真正開展。而後者顯然是未來風電市場兩塊最大的蛋糕。

三一重能在招股書中也直言不諱未來的風險。“期內業績增長主要是受益於公司面向市場需求的風機開發策略,以及風電行業補貼政策退出催生的搶裝潮,未來隨着補貼退出和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公司業績存在上市當年下滑50%的可能”。

為此,這家公司在招股書中提到,接下來計劃投入海上風機研發,同時開拓海外市場,包括重點佈局印度、越南在內的國家。

而這兩個領域,顯然也是競爭更激烈的所在。彭博社數據顯示,2021年海上風電相裝機量同比增長了160%。在海上風電領域,運達股份、東方電氣在內的廠商基本全員到齊,第一梯隊裏,明陽智能、遠景科技也已經有了先發優勢,技術儲備已經準備多時。

而海外市場也一直是國內風機廠商一塊最難啃的骨頭。和中國光伏征戰海外大殺四方的故事不一樣,中國的風電巨頭們在海外的佔比並不大。

國內風電公司最早謀求“走出去”的是金風科技,這家公司2021年年境外收入只有48億,只佔到總體營收的12%——但再這種情況下同比增長還能達到95%,也足以説明原先海外市場基數之小,以及現下增長之迅猛。

而在這個更廣闊的市場,中國兇猛的風機廠商,也直接站到了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通用電氣這些老牌玩家面前。

現下中國的風電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前十名玩家幾乎吞下了九成的份額。在各家拼命擠進前列之後,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不會改變。三一重能接下來的仗,不會更輕鬆。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4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分析丨曾起訴奧巴馬、狂打價格戰,這家風電公司走上科創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