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員工死於心腦血管病”……這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話語,均出自華大系掌舵人汪建。
以“能説、敢説”聞名業界,汪建有些特立獨行,也成為了任正非口中“有爭議的神人”。而這位風雲人物,將迎來第二個IPO。
五年前,華大基因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大關,被稱為“基因界的騰訊”。上市之日,汪建兩次拒絕敲鐘,把敲鐘的機會留給了一些罕見病患者。
如今,華大基因兄弟公司華大智造也將登陸資本市場。8月31日,華大智造開啓申購,IPO定價87.18元/股,擬募資25.28億元。
作為國產基因測序儀龍頭,華大智造能否扛起國產替代的大旗?將會在基因測序行業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汪建收穫第二家上市公司
1954年出生的汪建,今年已經68歲。汪建的前半生是科學家,在赴美留學期間,開始接觸基因科研領域,後來擔任中國科學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執行主任。
1999年,汪建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同時成立了華大集團。
汪建認為:“萬物生長不靠太陽,立體農業不靠土壤,掌控生老病死不是夢想。馮侖説我是活在未來,混在當今,這話我愛聽,世界是為活得長的人準備的”。
2007年,年逾半百的汪建,帶領華大基因落户深圳。同年,他領導華大基因完成繪製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
帶着“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理念,2017年,華大基因叩開了深交所的大門。
華大基因上市之時,汪建與公司高管團隊站在一邊,把敲鐘的機會給了六位需要基因技術關懷的特殊人士,汪建説“我們希望我們上市敲響的是基因疾病的喪鐘”。
在上市後不到2個月,華大基因暴漲十餘倍,一度創下千億市值神話。如今即將登陸科創板的華大智造,能否複製華大基因的暴漲路徑?
從華大基因和華大智造的關係上看,二者為上下游的關係,華大智造的主營業務為測序儀及配套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華大基因重要的儀器、試劑供應商。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實際控制人都是汪建。
華大智造的創立要追溯到2013年,當時華大集團收購了美國基因測序公司CG公司,獲得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並在CG的基礎上發展起了基因測序儀器業務。
2016年,華大智造正式成立,主業為基因測序儀業務和實驗室自動化業務。IPO前,汪建旗下智造控股持股41.15%,汪建旗下華瞻創投持股為11.15%;汪建間接持股為52.3%,為公司的實控人。
上市前,多名股東突擊入股
頭頂“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的光環,華大智造在一級市場備受追捧。
2019年,華大智造完成首輪融資,規模超2億美元,投資方為中信金石、松禾資本、東證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
2020年5月,華大智造宣佈完成超過10億美元B輪融資,領投方為IDG資本、CPE,華興新經濟基金、國方資本、華泰紫金、鈦信資本、上海賽領、基石資本、上海鼎峯、國泰君安創投等跟投,老股東中信證券/金石投資、松禾資本等追加投資。
除此之外,據招股書披露,華大智造還進行過幾次增資擴股:
2020年1月6日,由中信併購、金石智娛、金石金汭、金石翊康、共贏一號、共贏成長、鍥鏤投資、松禾成長、松禾一號、東證騰驄、東證騰騤、松禾四號、Green Pine 以投後估值 25.12 億美元(摺合約168.91 億元人民幣)對華大智造有限進行增資。
2020年4月7日,由共贏一號、Ascent Cheer、鼎鋒華禪、中洲鐵城、上海賽薈、上海賽領、平陽鈦瑞、鈦信一期、鎮江威詢、華蓋信誠、國君共欣、領譽基石、領匯基石、馬鞍山宏峯、廣發信德、青島西海岸、青島海控金控、紅華一號對華大智造進行增資,增資價格按照投後估值199.15億元計算。
2020年5月25日,華大智造以轉讓及增資價格按照投後估值213.50億元獲得上海國方、華泰戰新、蘇州華興、CPE、平陽鈦瑞、鈦信一期、豐盈六號、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智娛、金石金汭、三峽金石等股權投資。
2020年6月24日,華大智造進行了第四次增資,由天津鯤鵬、豐盈七號認購,認購價格按照投後估值220.49億元確定。
也就是説,在半年的時間內,華大智造通過增資或股權轉讓,新增機構投資者超過40位,投後估值也提升至220.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