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的進步,不少互聯網企業也藉助“風口”逐漸發展壯大,而製造業也是社會生產的動力,特別是發達國家,也會大力推動製造業的發展,例如日本、美國製造技術一直都位列世界前端,在我國也有不少低調發展起來的製造企業,正威國際和恆力集團都是其中之一。
在2020年全國工商聯發佈的中國民企500強中,恆力集團以5567.3億元營收,成為我國第四大民營企業,而它的前身則是一家快要破產的紡織廠,陳建華就是靠着“收廢品”起家,一步步將它發展壯大。
陳建華出生在江蘇吳江,由於家境貧困,很小的時候他就養成了獨立的性格,為了減輕家庭負擔,14歲的陳建華就輟學在工地打工,聽老師傅説“乾的活多錢就拿的多”,陳建華不怕吃虧,每個月乾的活最多,同時他也是工資拿的最多的那一個。
也就是在工地打工的這段時間,陳建華遇到了大學畢業的範紅衞,兩人情投意合,年齡雖然相差4歲,但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一個是大學金融系的高材生,一個充滿抱負的年輕人,創業的想法也由此萌生。
因為在工地受了傷,陳建華休養了半年,同時也讓他發現了蘇州養蠶商機,當地很多紡織廠會找養蠶户收取蠶絲,於是他就先將蠶絲收過來,然後“倒手”賣給工廠,從中賺錢利潤,靠着“收廢品”,幾年的時間陳建華就積累下來了幾百萬的財富。
後來在範紅衞的建議下,陳建華也明白過來,與其做投機的商人,不如自己實實在在做一番事業,那時正好有一個機會擺在他們面前,1994年一家國企的化纖廠瀕臨倒閉,兩人拿出了全部積蓄300多萬元將廠給買了下來,這也是恆力集團的前身,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兩人才正式開啓財富之路。
在兩人手上,工廠很快恢復了生機,隨着訂單的增大,效益也逐年遞增,而也就是夫婦兩人的魄力,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下,範紅衞決定再次擴大生產規模,由於提前做好了準備,在經濟復甦之後,恆力集團率先投入生產,獲得了來自全球各地大量的訂單。
然而另一道難題也擺在兩人面前,由於化纖原材料供應受阻,原材料價格不斷被抬高,大量紡織廠因為成本增加面臨停產,範紅衞果斷從國外引進生產設備,自己生產化纖原料,這才徹底從困境中解脱出來。
在2014年,恆力集團就發展成了資產千億級的民企,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如今一年的營收達到了5000多億元,在我國百強民企排名中位列前茅,僅次於華為,比肩正威集團與蘇寧,而現在的恆力集團不僅在紡織業上有發展,另外在電氣設備、原油煉化領域也有涉及。
在2018年福布斯榜上,陳建華以503.7億元的身家,成為了蘇州首富,而在2020年胡潤白手起家富豪榜中,範紅衞身價達到了675億元,排在第6位,很顯然,恆力集團的發展,也離不開範紅衞的努力。
從恆力集團的發展上不難看出,實體企業在壯大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各種挑戰,雖然互聯網企業佔據了現在“半壁江山”,但是隻要穩紮穩打,一樣能在同行業中脱穎而出,恆力集團如今也是世界500強之一,而這家民營企業就是由陳建華夫婦兩人創造出來,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