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本屆進博會剛剛落幕,但“進博效應”並沒有結束。“全球首發、中國首展”是本屆進博會新亮點之一,既有“高大上”的高新技術產品,又有“接地氣”的日常生活用品。商品琳琅滿目,無論是機器人、無人機還是鮮牛奶、口紅都在“四葉草”閃亮登場,吸引受眾無數。
在逆全球化勢頭依然嚴峻的情形下,中國仍堅持舉辦進博會,一方面,表明中國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有意通過開展進口貿易為內循環注入發展動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儘管某些貿易伙伴實施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但中國開放的大門卻越開越大,歡迎全世界來擁抱中國14億人的大市場,更加體現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的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
第三屆進博會相比於前兩屆而言,最大亮點莫過於深挖數字經濟潛力,與數字經濟結合更為緊密。這從側面反映出,在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趨勢下,中國的消費潛力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而做好數字經濟這門功課,將有力促進經濟復甦回暖。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6.2%。不難看出,現如今數字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貨通天下”是許多國人的夢想,隨着廣大民眾收入水平提升,對於消費升級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其中,“買全球”過去還是一個比較奢侈的方式,需要依靠人力帶貨,大老遠把東西從海外揹回國。不僅耗時長、費用高,而且選擇還比較有限。
進博會的舉辦,為普通人買到物美價廉的全球優勢商品提供了新的渠道,與數字經濟的結合則進一步深挖了購買力。直播電商、智慧物流、人工智能、大數據、雲存儲的快速發展,都讓消費變得更加便捷,讓老百姓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全球福利。
在現有全球治理秩序中,西方國家無論在規則制定上,還是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依舊處於優勢地位,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總體還處在較低位置,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較弱。這些年,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全球經濟遭受重大沖擊,加之今年疫情影響,中國成為事實上的“增長髮動機”、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堅定支持者。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關係將迎來全新機遇和挑戰,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積極推進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有利於世界市場健康有序成長,讓世界發展搭乘上中國高水平的數字經濟快車。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當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着發展的全新挑戰,只有以數字經濟為重要抓手積極打造互聯互通的世界,全球經濟才能儘快走出陰霾,迎接更加燦爛的明天。
(作者:黃日涵,系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