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內量化私募產品大面積回撤,據私募排排網數據,在已提交上月數據的683只股票市場中性私募產品中,有433只產品收益率為負、佔比到達63%,有11%的產品回撤幅度超過3%。具體來看,杭州塞帕斯、鳴石投資、致誠卓遠等知名量化私募的中性產品近一個月回撤幅度超過4%。
導致量化私募基金大規模回撤的因素
一般來説量化私募基金會採用的量化策略有三種,指數增強策略、市場中性策略、CTA策略。
CTA策略容易在大波動和大趨勢的市場環境中獲利,即一年的2-3波行情就能將全年的收益實現,其他時間是處於橫盤或者回撤的狀態。
而阿爾法策略容量較大且較適合於情緒穩定的市場,以此來達到市場上漲,如果某一板塊異軍突起或權重類急拉這樣容易使一攬子股票的表現在短期內不如指數。另一方面,極度瘋狂的市場會導致股指期貨升水,從而對產品表現造成一定的浮虧。
指數增強策略因為受市場貝塔影響過大,其週期性與股票高度相關。
茂源資本CEO郭學文指出,每年到了11月-12月,公募基金等大資金一般會調整持倉,這會導致股票市場行業、市值、成長、價值等風格的調整,而今年年底A股風格變化明顯,疫情後宏觀經濟的較快恢復推動了週期性行業復甦,同時市場對於貨幣政策常態化的預期升温。
這種背景下就導致資金快速由前期強勢板塊流入低估值的順週期板塊,金融、週期等低估值行業引領行情。
其次,今年11月,市場資金主動調倉,熱點比較散亂,價值股和成長股無序輪動。市場結構的快速變化對量化選股策略造成了較大壓力,尤其是相對中頻量價策略的阿爾法策略受影響較大。
總體來説回撤根本原因是市場的流動性、波動率下降,這種情況比往年11到12月份有過之而無不及。
量化私募遭遇滑鐵盧,卻不必過於擔心
今年因為結構性牛市行情因其波動性使得“低迴撤、收益穩健及風險可控”的量化私募基金大規模擴展,百億量化私募擴至10家,同時還誕生了千億級的量化私募巨頭,但因為短期大量資金湧入量化賽道,導致該賽道過於擁擠,為產品同質化導致風險增大,預期收益整體下滑。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狀況不會持續很久,最近健康、消費、科技等賽道受到重點關注,資金也向這三個板塊集中,並且根據機構判斷,現在還屬於牛市初期,指數大概率上漲。
一來是健康行業未來需求旺盛,二來消費板塊行業景氣度不變,三則科技板塊有政策的大力扶持。
上週漲幅居前的板塊主要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計算機等,其漲幅分別為5.98%、3.68%、2.95%等。因為在三大黃金賽道(科技、醫藥、消費)充分回調之後,市場依舊會切換到成長股,市場風格只是短期震盪,並不意味着風格就此反轉,順週期行情依然有望延續。
隨着市場在新的風格下逐步趨於穩定,量化策略也會逐步跟上節奏,預計到12月下旬可能就大致恢復正常。
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專業機構的比例在上升,因此整個市場的超額收益都會下降,量化機構間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投資者還是需要尋找一些結構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