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大數據交易漸熱,挖掘數據“石油”我們準備好了嗎?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題:大數據交易漸熱,挖掘數據“石油”我們準備好了嗎?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龔雯、張超
大數據交易迎來一波熱潮。今年1月,湖南大數據交易所在長沙試運營。這是繼貴州、陝西、北京、上海之後,國內最新設立的新型大數據交易所。與此同時,多地政府和企業也在積極籌建數據交易場所。
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數據被稱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價值巨大不容忽視。大數據交易升温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挖掘這一寶貴資源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小標題)北京、上海等地發力數據交易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以來,我國先後有40多個城市宣佈籌建或正在籌建數據交易場所。此外,還存在大量以某個企業為主開展數據交易的場所。
在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下,每天、每分鐘都在不斷產生的數據,與土地、勞動、資本等一樣被列為生產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數據被譽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專家表示,如同石油驅動了工業化時代的發展,大數據將驅動信息與智能化時代的發展。正因如此,數據的商品屬性也日益凸顯。
不過,據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復旦大學教授黃麗華觀察,每年全社會數據量增長率約40%,但真正被利用的數據量增長率只有5.4%。
“我們需要讓數據流動起來,真正讓數據發揮價值。而要流動起來,就意味着需要有中間環節。”黃麗華説。
2020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佈,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各地紛紛出台與數據有關的條例和辦法。近期,多地迎來大數據交易市場建設熱潮。
2021年年底,上海數據交易所在浦東新區揭牌成立,首批簽約“數商”為100家,登記掛牌的數據產品為20個。
2021年3月成立的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被業界稱為開啓全國數據交易所2.0時代的標誌性機構。這家機構採用“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新型交易範式,目前已入駐100多家單位。
“我們類似於一家大型超市。”北數所負責人李岷用這一比喻,來解釋數據交易內容,“既有出售原始數據的‘生鮮區’,也有成品類數據產品的‘食品百貨區’,還有‘訂餐加工區’,能滿足不同類型、層次客户多樣化的交易需求。”
據介紹,北數所交易的產品包含數據、算法、算力等三類。如以“宮保雞丁”來打比方,交易的不僅有“雞肉或黃瓜”這樣的數據原材料,也有“宮保雞丁菜譜”這樣的算法,還有製作成品菜的“廚房”——算力。
(小標題)數據應用:提高徵信評估效率與廣告精準度
據瞭解,目前數據交易所的供給方,主要包括中國電信、中國銀聯、國家電網等數據密集型企業,萬得、聚合數據等“採銷一體”的數據供方,以及其他獲得授權參與交易的企業。
需求方則主要包括金融類企業、在線服務類企業(電商平台等)、在線廣告類企業、科創類公司、科研機構等,其獲取數據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市場預測,進行智能化運營和科學決策。
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數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與傳統的資源不一樣,數據不是孤立的資源。”黃麗華説,數據要素能提高其他四個傳統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具有“乘數效應”,在交易中也有一些特殊考量。
記者瞭解到,目前數據交易的熱點產品,主要集中於徵信計算和在線廣告等方面。
比如,上海數交所成立首日達成的一項交易是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和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的“企業電智繪”。國網上海電力對企業用電數據進行脱敏和深度加工後,形成涵蓋企業用電行為、繳費、水平、趨勢等內容的數據產品,提供給工行。利用這一產品,能降低銀行甄別客户時的信息不對稱風險和時間成本,同時為企業申請信貸業務提供信用支撐。
北數所有一種數字交易合約叫“企業普惠金融數字畫像”。合約應用商是某銀行的北京分行,旨在解決普惠金融業務中營銷和拓客的痛點。這一交易只交換計算結果不交換數據,結合銀行自有業務數據,可提供準確的小微企業數字畫像服務。
數據交易的基本流程是怎樣的?
據介紹,“數商”先要找律師事務所進行合規審查,確認數據來源是否合法、加工是否得當,同時由質量評估機構進行質量評級,確認無誤後,數據產品可在交易所掛牌。
那麼,數據的價值如何評估?
黃麗華提出,數據產品可分為公共數據和非公共數據(商業數據),從具體定價方法來講,公共數據定價一般採用加工成本加適當利潤的方法,形成政府指導價格;商業數據產品定價常用的有成本加成定價法、需方收益定價法和市場定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數據都可交易。“只有可被計算機計算、具有一定通用性、可描述清楚、重複交易、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數據產品才能交易。”黃麗華説。
(小標題)無場景不交易,個人隱私不碰
業內人士提醒,按下“快行鍵”的同時不能忘記繫上“安全帶”。目前,我國數據流通交易市場的建設仍處於探索期,很多人擔心個人數據被交易,產生法律風險。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山棟明介紹,目前上海數交所的原則是不合規不掛牌、無場景不交易,個人隱私不碰,涉及國家安全、違背公共利益的都剔除在外。
如果將數據比喻為菜場裏的土豆,在傳統交易中,賣主不會關心買土豆是要做什麼。而在數據交易市場,買方必須説明“土豆買來是為了炸薯條還是做燉菜”。
據瞭解,上海數交所會在數據產品掛牌前進行合規審查,專業機構對法律風險進行認證,分級分類確定數據安全等級。不同級別的數據將對應不同級別的交付方式。
對於事後數據購買方違約使用數據產品的行為,數據賣方可通過數據仲裁中心維權,確保數據購買方依法依約使用。此外,上海數交所目前還在探索建立誠信管理制度,將違約使用數據的企業列入上海數交所失信名單中。
李岷説,北數所正引入數據審計機制,如果第三方數據審計機構發現購買方違規使用數據,將向北數所及相關部門提供材料。
目前,全球多國已意識到數據資產的價值,紛紛出台相關法規。我國已形成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的合規“三駕馬車”,也有多部涉及數據合規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國家標準。但專家坦言,數據合規審查在制度上仍存挑戰。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中提到,建立健全數據流通交易規則。探索“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的交易範式,在保護個人隱私和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分級分類、分步有序推動部分領域數據流通應用。
“數據流通交易市場建設是複雜的系統工程,需從制度體系、市場體系、基礎設施和監管體系建設等方面通盤考慮。在堅持邊創新發展邊優化體系的同時,還要加強理論與方法研究,指導我國數據交易市場有序健康快速發展。”黃麗華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