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一整年,Shopee淪為跨境電商小蝦米
從今年開始,東南亞電商巨頭Shopee(蝦皮)就開始一路水逆。
2022年1月,騰訊控股正式減持蝦皮母公司Sea Limited的14492751股A類股份,使騰訊於Sea的股權從21.3%減少至18.7%,隨即蝦皮市值大跌。
3月,蝦皮關停Shopee India,全面退出印度市場。
6月,蝦皮連續關停西班牙、法國市場,在歐洲僅剩波蘭還在運營。
9月,在放棄歐洲市場之後,蝦皮繼續關停在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當地業務,拉美市場僅剩巴西還在運營;19日,蝦皮開始大裁員,涉及公司全部業務線,收回發出的offer。
10月,蝦皮第二波裁員依然在繼續……
外患還未平復,蝦皮就迫不及待開始了內憂。
曾經的蝦皮,閃電戰和瘋狂擴張是它的標籤,外界稱讚它是“東南亞小拼多多”。而僅僅只過了1年多的時間,宮鬥和裁員成蝦皮的主旋律,逐漸淪為跨境電商的“小蝦米”。
中國打法的東南亞公司
蝦皮母公司Sea Limited是由華人企業家李小冬於2015年在新加坡創立,是一個涵蓋遊戲+電商+支付的超級綜合平台,主要業務分為電商平台Shopee、電子遊戲平台Garena、數字金融服務網絡SeaMoney。簡單來説,Sea集團就是東南亞版的“阿里巴巴+騰訊”綜合體。
李小冬復刻中國互聯網公司“燒錢擴張”的打法,在東南亞市場攻城略地,成為新加坡第一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在亞洲市場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第三大互聯網巨頭。而李小冬也一躍成為新加坡新任首富。
Sea集團最盈利的業務是電子遊戲平台Garena,2009年火遍全球的《英雄聯盟》遊戲的東南亞獨家代理權被Sea集團拿到,開始又陸續推出多款熱門端遊和手遊,幾乎壟斷了大半個東南亞遊戲市場,成長過程極度相似騰訊。
據Sea集團2021年財報顯示:遊戲娛樂業務達到43億美元,比起2020年31.9億美元營收上漲了11.1億美元。而2017年時,Sea集團的總營收僅4.14億美元,可見遊戲業務是Sea當之無愧的營收支柱。
Sea集團不光要做東南亞的騰訊,還要做東南亞的阿里巴巴。有了遊戲業務的現金流做支持,2015年成立電商平台Shopee。初出茅廬的蝦皮,面臨的最大對手恰恰就是被阿里收購的Lazada。
成立於2012年的Lazada,曾經是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2016年4月,阿里巴巴斥資10億美元入股Lazada,並在2017年6月追加約10億美元投資,持股比例由51%提升至83%。2018年3月,阿里巴巴再以20億美元增持Lazada。
但接受阿里收購後的Lazada開始頻繁換帥,長期處於組織調整的陣痛。被蝦皮抓住了難得的黃金時機,效仿拼多多開始了瘋狂補貼活動,甚至推出了幾分錢的商品,以極低客單價大量掠奪市場。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Q1季度,蝦皮的GMV已經全面反超Lazada;到了2020年Q3季度,蝦皮的月平均訪問量已經是Lazada的四倍。
自疫情以來,東南亞地區新增電商消費者數量已超7000萬人,預計到2026年將突破3.8億人。憑藉東南亞極速增長的互聯網用户,蝦皮在2021年完成了51億美元的營收,超越遊戲業務43億美元營收,成為Sea集團最被外界看好的王牌。
核心部門內鬥不止
膨脹的蝦皮並沒有停下它瘋狂擴張的腳步,在2021年蝦皮陸續進軍歐洲、南美洲和亞洲,部署巴西、阿根廷、墨西哥、西班牙、法國、印度等多個海外市場。
為了推動蝦皮全球化佈局,在2021年Sea集團通過籌資獲得74.02億美元現金流淨額,其中40.5億美元來自發股、28.46億美元來自發債,導致同期集團淨虧損達20.47億美元。可謂是舉集團之力來供養蝦皮全球化。
但蝦皮還是低估了開拓海外市場的困難程度,再加上全球金融環境突變,最終導致還不到一年,歐洲、南美洲和印度這些海外市場都已經陸續關停,僅僅只剩下巴西和波蘭還在苦苦支撐。
印度電商平台App下載榜單
除了電商業務受阻之外,Sea集團的現金流支柱遊戲業務也出現了滑鐵盧。今年年初,印度以數據安全為由封禁Sea集團旗下最受歡迎的《Free Fire》手遊,而《Free Fire》在印度的下載量高達2.38億次,在印度每月能有超500萬美元收入。在封禁消息傳出當日,Sea的股價暴跌18%。
核心業務受損,截止美東時間2022年10月20日收盤,Sea集團股價跌至47.39美元/股,而去年同期,股價則高達361.74美元/股。僅一年時間裏,Sea集團市值從2000億美元縮水至266.21美元。
海外市場的關停,不僅是出於“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蝦皮的內部問題可能更加尖鋭。
2019年,為了快速招募優秀的IT人才來滿足蝦皮的快速擴張,蝦皮將新加坡的IT部門總部搬到了深圳。自此以後蝦皮的工作彙報就變得非常複雜,需要新加坡和深圳兩地不同部門來回拉扯,溝通成本急劇攀升。
除此之外,大量中國互聯網文化開始衝擊蝦皮,據網絡曝光的蝦皮內部新規定:員工每年需要完成5次OKR,直接和績效、升職、年終獎、轉崗掛鈎;還要寫週報、月報、思想彙報等各種繁文縟節。
中國互聯網的“傳統藝能”開始對新加坡本土員工造成極大影響,最終導致大批老員工離職。用組織冗餘、管理失衡來形容現在的蝦皮格外貼切。至於那些具有中國互聯網公司背景的中高層“空降兵”,要為蝦皮海外市場的失敗承擔多大責任,只有蝦皮內部清楚。
而股價大跌、海外市場失利的蝦皮,也迫不及待開始降本增效、去肥增瘦,掀起了裁員潮。
9月19日,蝦皮召開全員大會,宣佈裁員行動正式開始。據蝦皮員工爆料:多部門裁員30-60%,個別甚至高達90%,賠償金為N+2。
蝦皮全球員工總數超過6.7萬名,國內部門員工人數大約為5000-6000人。據據蝦皮2022年Q1季度財報顯示:蝦皮的員工成本、一般行政費用等,同比增加1.621億美元;其中,由於員工人數的增加,增加的成本達1.133億美元(約人民幣7.9458億)。
不止國內裁員,Shopee在印尼、泰國、越南等多個市場也進行了裁員。
東南亞市場何去何從?
在失去大部分海外市場之後,蝦皮只能迴歸老巢穩固東南亞市場,但它還能繼續守住自己的霸主優勢嗎?答案可能不盡如人意。
數據分析平台Similarwed發佈了最新報告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蝦皮在東南亞各國站點網站總訪問量為4.79億,較上月下降4.4%;Lazada各站點網站總訪問量為1.93億,較上月小幅度上漲1%。
除了面臨瀏覽量下跌以外,蝦皮還要面臨更強大的敵人,TikTok。
2022年4月以來,TikTok Shop跨境電商業務陸續上線了東南亞的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5個站點,加上2021年就已經上線的印尼站點,字節跳動的跨境業務逐漸佈局整個東南亞。
在流量方面,TikTok已經在東南亞積累了2.65億活躍用户,佔據整個東南亞地區40%以上。面對TikTok如此龐大的用户數量,沒有哪個品牌和商家會不動心。
蝦皮和Lazada依然佔據了東南亞電商的龍頭位置,但失去集團給予資金支持,蝦皮需要自己賺錢養家了。目前,蝦皮已經取消了新賣家的免傭政策,還將商家傭金上調了約1%到6%。
之前低價沖銷量、花錢買流量的“拼多多式打法”也徹底告終,蝦皮逐漸迴歸理性。通過提高佣金、費率、鼓勵商家多投廣告,增加平台收入。
面對來勢洶洶的TikTok,蝦皮還是有着“主場優勢”。有着多年東南亞運營經驗,更瞭解風土人情、文化差異、宗教問題和各國政策。而這些長期積累的實戰經驗,都是TikTok的軟肋。
俗話説,強龍不壓地頭蛇,在東南亞這片充滿神秘氣息的新大陸,誰能笑到最後,仍需要長期觀望。
本文源自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