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財經 | 貧富分化加劇凸顯美政策弊端和制度失靈
新華社華盛頓5月20日電(記者許緣 鄧仙來 高攀)美聯儲近期一項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在美暴發一年多以來,美國貧富分化不斷加劇。分析人士認為,疫情進一步拉大美國貧富差距,但貧富分化問題由來已久,其根源在於美國政策弊端和制度失靈。
美聯儲日前發佈的2020年美國家庭經濟狀況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四季度,約四分之一受訪成年美國人認為自身經濟狀況較一年前更差,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達到2014年發起該調查以來最高值。不同族裔對自身經濟狀況看法的差異正在拉大。
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6.4%。但“亮眼”表現背後卻存在更多的“失衡”。
1月27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聯儲大樓。(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據牛津經濟研究院測算,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美國收入排名前20%的富人資產增加約2萬億美元,而排名後20%人口的資產減少1800多億美元,經濟復甦紅利並未普惠不同收入階層。
分析人士指出,疫情加速美國社會財富集中,但貧富分化加劇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政治經濟制度失靈帶來的長期和深層次危害。
從短期政策來看,美聯儲作為美國貨幣發行機構和貨幣政策制定機構,在疫情下無節制地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對貧富分化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知名投資人斯坦利·德魯肯米勒日前抨擊美聯儲不計後果地印鈔,是加劇社會財富水平兩極分化的“罪魁禍首”。他還指出,美聯儲超寬鬆貨幣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這對生活開支佔預算大頭的窮人傷害顯著,但對富人的影響則小得多。
美國政府近期提出向大企業和富裕階層加税以緩解聯邦財政赤字危機,試圖藉此緩解日益嚴重的收入不平等。但有研究顯示,在美國1969年、1976年和2013年實施的三次税改中,提高有效資本利得税率只在短期內降低收入前0.01%羣體的總財富佔比,長期而言並未根本改變貧富分化趨勢。
5月19日,一名男子坐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聖馬特奧的一家購物中心外。(新華社記者吳曉凌攝)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其2019年發表的著作《人民、權力與利潤》中將造成經濟不平等的“元兇”直指美國政治經濟體制。他認為,民主制度正被寡頭用來進行裝模作樣的選舉,經濟制度也在少數公司主導行業的趨勢中遭到破壞,導致不平等加劇和經濟增長放緩。
《紐約時報》在同年發表的書評中指出,支配美國經濟運轉的遊戲規則從來都偏向富人,這加劇了經濟不平等,並造成市場力量向各行業的大公司加速集中。文章説,大公司和富人將財富實力轉化為政治力量,通過推動減税和放鬆監管等政策改革鞏固其經濟地位。但在此過程中,依靠公共教育機構、工會組織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人利益更加受損。
無獨有偶。美國前勞工部長萊克在其2020年發表的著作《體制》中提出,積累更多財富和權力的美國精英階層正在“接管體制”。財富與權力相互結合,製造寡頭政治、破壞民主制度。美國政治經濟體制已經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