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英才覓新機

海歸英才覓新機

回望即將過去的2021年,許多人才引進新政給留學歸國人才帶來了實惠,不僅為其創業實踐提供了便利,也免去了不少海歸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與此同時,留創園標準化建設按下“快進鍵”,也將進一步提升園區孵化留創項目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海歸創業。

“願意來”更得“留得住”

2021年,不少城市引才的腳步並未放慢,通過放寬落户政策、人才住房、創新創業補貼等多種方式吸引人才,誠意滿滿的扶持政策也為留創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強勁助力。

僅11月以來,就有不少城市更新引才政策。在江蘇南京,建鄴區、鼓樓區、棲霞區等共推出800餘套房源,針對引進人才定向供應;在江蘇南通,購房自住,具有碩士學位(或副高級職稱、高級技師職業資格)以上人才可享受15-150萬元的購房補貼;在四川成都,高新區發佈首批“百萬年薪”崗位名錄,覆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金融等行業門類,其中新能源、金融、區塊鏈等管理研發類年薪最高可達500萬元;在廣東珠海,擬向高技能領軍人才按其年薪的50%給予工作獎勵,最高不超過30萬元,每家企業不超過5人……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升級的疊加,對科技創新和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深層次融合與良性互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人才“願意來”更得“留得住”,已成為各地引才共識。

一線城市引才熱度不減

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釋放留學人員就業創業利好信息。

在“完善重點羣體就業支持體系,增強就業保障能力”部分中,《規劃》提出,“健全校內校外資源協同共享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多元化服務機制,將留學回國畢業生及時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範圍”。

各地引才正熱,一線城市同樣也對海內外優秀人才的引進、激勵、評價、服務保障等重要環節進行突破和創新。

今年7月,北京出台《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與落户密切相關的辦法引起公眾普遍關注。9月,《上海市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類)“十四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向社會公開,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到成果轉化、科技支撐,覆蓋23個大類239個小類的人才。11月,深圳正式啓用高層次人才“鵬城優才卡”,覆蓋人羣包括海內外高端人才及優秀留學生(具體為深圳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和“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持卡人可在入户、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人才安居、出入境居留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在廣州,為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創新人才的引進速度,當地發佈30條人才引進新政,發放人才補貼超過1.4億元……種種扶持政策,傳遞出引才引智“不以一把尺子衡量”、吸引集聚海內外英才的積極信號。

海歸英才覓新機

留創園再迎發展新機

《規劃》中同時指出,“實施大學生創業支持計劃、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啓動支持計劃”,並強調要“支持地方進一步加快建設留學人員創業園,持續推動省部共建”。

今年5月,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編制的《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和服務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正式實施,消息一經發布很快便引發熱議。《規範》第一次對留創園的建設服務提出了推薦性行業標準,這對於推動全國留創園向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進一步提高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綜合運營能力做出規劃。

事實上,留創園經過多年發展,建成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留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給初創團隊以支持。但同時,留創園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不只是不同地區的留創園發展水平不均衡,同一地區的不同留創園發展也不均衡,有的則存在服務不專業、服務內容和範圍與留學生團隊需求不匹配等問題。

“以北京的留創園為例,有一些做得非常成功,孵化了很多成功企業,但也有一些留創園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從全國範圍來看,這種差異就更為明顯。”在《規範》主要起草人之一、原北京理工大學留創園負責人鄭雲看來,“標準化建設”是編寫《規範》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

“《規範》涵蓋了對運營管理機構的條件要求,明確了留創園開展服務的9項通用服務流程及要求,明確了服務的內容、團隊入駐、創業培訓等具體要求。”鄭雲表示,《規範》將對留創園的專業化發展產生影響。“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留創園的綜合性和向某一專業領域發展的專業化將同時發展。現在已有一些留創園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專業方向,形成產業聚集,這對於留創企業和留創園是雙贏。” 鄭雲如是説。(本報記者 孫亞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2月29日 第 10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9 字。

轉載請註明: 海歸英才覓新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