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劉子琪
來源:圖蟲
存款利率持續走低,固定收益類產品成為理財產品主流。
2023年9月1日,6家國有大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1年期下降10個基點,2年期下降20個基點,3年期、5年期下降25個基點。這是繼6月初全國性商業銀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後,時隔不到3個月的再度下調。
在六大國有行的帶領下,各上市股份行和各地城農商行紛紛選擇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另外,部分農商行、村鎮銀行也在持續跟進調整中。近日,多家中小銀行發佈下調存款利率公告,調整範圍覆蓋活期、定期存款多類。調整後,3年期定存利率大都在3%以下。
在存款利率不斷下調的背景下,以往傾向儲蓄的投資者對於收益波動率較高的投資產品保持較為謹慎的投資態度,更傾向於收益較為穩定的債券、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銀行理財等低波動固收類產品。
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固定收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投資於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
不過,有專家提醒,儘管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風險較低,但並不等同於沒有風險,大部分固定收益類產品都有風險,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槓桿風險等。
固定收益類產品仍佔理財產品主流
據南財理財通數據,截至2023年10月24日,今年來全市場已發行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23257只(含私募產品)。
從投資性質來看,固收類產品佔比96.51%,混合類產品佔比2.07%,權益類產品佔比0.44%,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佔比0.99%。由此看出,固定收益類產品仍佔據理財產品的主流。
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在理財公司投資週期為1-3年(含)的公募混合類產品近一年收益排行榜中,4家理財公司產品上榜,分別為寧銀理財、招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
其中,工銀理財產品上榜數量最多,上榜5次;招銀理財和寧銀理財各有2只上榜;建信理財有1只產品上榜。
分產品來看,排在榜單前三名的分別是寧銀理財的“寧贏個股臻選2號”、招銀理財的“招智合富1號A款”和工銀理財的“全鑫全益”。截至10月20日,近1年淨值增長率分別為6.02%、5.28%、4.54%。
不過,寧贏個股臻選2號近1年最大回撤也保持在較高水平,為8.16%,近1年年化波動率為11.46%,是榜單中唯一超10%的產品。寧贏個股臻選2號發行於2021年12月9日,風險評級為中高,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最短持有期3年。
相比之下,工銀理財上榜產品最大回撤也處於較低水平。從產品回撤情況來看,工銀理財上榜產品近一年最大回撤均低於1.5%。
作為本期工銀理財收益第一的產品,全鑫權益成立於2021年4月14日,內部風險評級為PR3(中風險),為偏債混合類公募產品,投資週期為1001天。
該產品持倉保持較好的流動性。截至三季度末,該產品資金28.77%投向現金及銀行存款,非標資產投資和權益投資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6.96%和24.67%。
據本次榜單第二名招智合富1號A款三季度運作報告,截至三季度末,該產品總資產金額為27.09億元,資產組合投向整體偏債,非標資產佔比近四成,固定收益類資產合計佔比近八成。其中,39.02%的資金投向非標資產,32.81%的資金投向債券,現金及銀行存款佔總資產的比例為7.16%。
展望四季度,該產品投資經理表示,在固收方面,預計流動性環境中性略偏緊,實體融資需求仍偏弱,資金利率區間震盪,匯率因素或有所改善,但短期內仍為制約資金中樞的最大因素。
債券型基金規模大幅增長
今年6月,公募基金規模超越銀行理財,佔據居民理財C位,並在三季度保持領先優勢。
10月25日,公募基金2023年三季報披露收官。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總規模為27.2萬億元,較二季度末微跌,總體保持穩定。其中,債券型基金規模大幅增長,與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債券型基金增長1488.95億元。
從規模增長原因來看,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旗下部分債券型基金較為出彩。例如,截至三季度末,泰信添鑫中短債規模接近170億元,而今年二季度末其規模不到50億元。
此外,債券型基金三季度實現盈利356.94億元;貨幣基金整體表現突出,三季度貨幣型基金實現盈利570.49億元,且從盈利排名前20的基金產品來看,貨幣基金數量達15只,佔絕大多數。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認為,貨幣型基金規模與權益市場走勢之間呈現着一定的負相關性,有着此消彼長的關係。今年以來權益市場陷入震盪盤整的局面,賺錢效應減弱,疊加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資金或出於避險需求和儲蓄傾向,轉戰貨基。
中融基金表示,年初以來權益類基金業績普遍表現不理想。相比之下,作為低風險理財產品的貨幣基金,因投資成本低、流動性強等優勢,在當前震盪且充滿不確定性的行情下,成為投資者資金的“避風港”。
據統計,三季度公募基金產品盈利榜單第一名是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盈利27.57億元;天弘餘額寶緊隨其後,三季度實現盈利27.39億元,相比二季度盈利的31.2億元有所減少;排名第三、第四的是招商中證白酒指數A、華寶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實現盈利均為20億元左右。
從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盈利排名來看,部分以固收見長、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紛紛站上榜單前列。三季度,10家基金公司虧損超過100億元,其中絕大多數是以主動型權益類投資為主的頭部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