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A股在指數層面並未再現春節後的快速下跌,但部分白馬龍頭股的調整還在持續。本週一,千億市值機械龍頭恆立液壓跌停;週二,600億元市值的建材龍頭中國巨石跌停;作為核心資產標杆的貴州茅台股價也一度跌破1900元關口。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收盤,在1年內,公司總市值在500億元以上,且股價最大回撤幅度超過50%的白馬龍頭股已有21只。其中,滬硅產業-U以65.92%的回撤幅度居首,中微公司、英科醫療、金龍魚、航發動力等多隻市場前期熱門股股價均遭腰斬。
從行業分佈看,上述“被腰斬白馬股”主要集中於半導體、新能源、券商、軍工、醫藥等此前的強勢板塊。從基本面看,上述個股多為各自細分領域的龍頭,且最新公佈的業績報告多未出現“致命缺陷”。
那麼,為何調整數月後,多數白馬股仍未出現明顯企穩跡象?在機構看來,原因仍在估值上,尤其是在2021年全球通脹預期的背景下,即便股價已經腰斬,仍有部分白馬股“並不便宜”。
有券商提出,市場可能低估了全球通脹和流動性預期對A股核心資產的影響力。天風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從邏輯上講,A股核心資產、港股互聯網龍頭股、美股科技股是全球三類最核心的資產,也是類貨幣化的資產。理論上會受到全球通脹和流動性預期的影響。目前A股核心資產波動性放大可能只是個預演。
毋庸置疑,伴隨春節假期後的一波快速調整,A股核心資產的性價比確實有所提高。但“性價比提高”不等於“高性價比”。國金證券分析認為,在超大盤龍頭股估值相對偏高的背景下,預計未來市場大概率將通過寬幅震盪或輪動來消化估值,資金可能會繼續從高估值板塊外溢。
因為對任何資產的投資都需要考慮估值水平,從A股歷史經驗看,估值過高的股票即使業績表現非常好,投資者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及絕對收益率均不高。相比之下,部分細分行業龍頭卻仍處於估值窪地,在經濟復甦和盈利上行週期中,具有較高的業績彈性。
歷史經驗還顯示,白馬股“填坑”能力遠強於績差股。在市場風格再平衡後,上述超跌的白馬股,不排除有一部分未來會再度走強。如一度回撤超過50%的幾隻疫苗概念股。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春節假期後,代表超大市值龍頭的Wind茅指數跑輸大盤,就是性價比的自我修正。此前數年,Wind茅指數表現已經連續佔優,並且估值在春節假期前達到歷史高位。春節假期後Wind茅指數大幅下跌,但並不意味着超大市值公司就此“謝幕”,龍頭公司的業績佔優和估值溢價邏輯並未改變。
興業證券王德倫策略團隊則表示,機構“抱團”的白馬股標的,未來將呈現分化走勢,業績的優勝劣汰將成為對白馬股的重要擇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