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的衞星圖片顯示,一艘重型貨船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新航道擱淺。 | 新華社發
日前,一艘懸掛着巴拿馬國旗的重型貨船“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新航道擱淺,導致航道堵塞,影響國際原油運輸供應。隨着持續數日的救援工作在26日再告失敗,市場緊張情緒不斷上升。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因此在26日持續震盪上行,收盤時顯著上漲。
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41美元,收於每桶60.97美元,大漲超4%;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上漲2.62美元,收於每桶64.57美元,漲幅同樣超4%。
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為往來亞歐的船隻提供最短的海上通道,全球貿易量的12%都需通過這條繁忙的“大動脈”。因此,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在蘇伊士運河“堵船”後,世界貿易每小時的損失高達4億美元。
其中,全球大約30%的海運原油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完成運輸,而目前擱淺的這艘重型貨船仍未脱困。其他大型油輪近日也已陸續抵達蘇伊士運河附近,但“寸步難行”,航道堵塞問題不斷加劇。據《金融時報》統計,截至26日清晨,因“長賜”號擱淺而被阻滯的貨輪已超過200艘,並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日倍數增長”。
路透社援引Rystad Energy分析人士的話報道稱,由於市場認為“蘇伊士運河堵塞對石油運輸和供應的影響實際上比他們之前認為的更大”,因此26日的油價再次上漲。
“我們不想預測進度,”負責救援工作的荷蘭公司Smit負責人貝多斯基24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最快幾天內能排除,最慢則得拖上好幾個星期。”
美國價格期貨集團高級市場分析師弗林在26日表達了油價將持續上漲的擔憂,他説,一旦運河受阻持續兩週以上,將對原油市場供求產生實質性影響,導致油價不斷上浮。
不過更多分析師認為,由於歐洲和其他部分地區的新一波新冠疫情或將令全球原油需求復甦放緩,限制油價漲幅,因此該事件對國際油價主要呈短期影響,長期負面效應將減弱。能源諮詢機構WTRG Economics的能源經濟學家威廉姆斯表示,由於全球原油庫存高企,原油交付放緩幾天對市場而言並非陣痛。
作者:沈欽韓
責任編輯:宋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