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週一新基發行又火!上午再度大賣600億,1月發行有望衝擊3000億,“抱團行情”愈演愈烈還是危局乍現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延續開年首周的熱絡,本週一新發基金持續火爆。

截至1月11日上午12點,南方阿爾法首募規模已經超過210億元,該基金募集上限為80億元,據渠道透露,該基金預計配售比為20%-30%;富國價值創造首募規模超180億元,也已超過90億元的募集上限。此外,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工銀圓豐三年和易方達戰略新興首募規模也分別超過100億元、80億元和55億元。

不難發現,隨着市場風險偏好上升,基民“跑步”入場的火爆場景重現。開年首周,多隻基金一日售罄,募資規模超百億元,引發開年的基金投資熱潮,甚至帶動基金登上了“熱搜”,而這也不是基金第一次上榜。

2021年開年首周,16只主動偏股型基金髮行,權益基金爆款頻出。從開年新基金髮行情況來看,截至1月8日,共有14只基金公告提前結束募集,其中一日售罄的基金有9只,加上這個週一(1月11日)的3只,開年以來,一日售罄新基金至少12只。

其中,首募資金規模破百億的基金有7只,累計認購資金近1500億元。據東吳證券統計,今年1月新發基金已披露募集目標合計2480億,全月有望衝擊上年7月高點3000億年,1月或將迎來基金髮行規模新高。

對於開年基金髮行市場火爆,海富通量化投資部總監杜曉海認為,歲末年初,流動性狀況比較寬裕。過去一年的權益市場收益狀況良好,帶來很好的賺錢效應。而投基金的體驗明顯好於散户炒股的效果。理財淨值化轉型的進程也在不斷深化中。這些情況都進一步帶來基金市場的火爆。

本週43只基金投入發行

進入2021年以來,新發基金引來的“火爆”認購熱潮持續延燒。

週一,據渠道消息,截至11點30分,今日首發的南方阿爾法募集金額超過210億元,同時工銀圓豐三年混合、易方達戰略新興募集金額也分別超過80億元和55億元。

回顧上週情況,16只主動偏股型基金髮行,權益基金爆款頻出。截至1月8日,共有14只基金公告提前結束募集,其中一日售罄的基金有9只。首募資金規模破百億的基金有7只,累計認購資金近1500億元。

細分來看,1月8日,由明星基金經理曲揚執掌的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髮布公告稱,該基金的認購申請確認比例37.44%。該基金僅發售半日售罄,累計有效認購申請金額已超過募集規模上限100億元人民幣。

1月6日,由興證全球基金陳宇掌舵的全合興兩年封閉運作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首發募集設定了80億元募集上限,亦發售一日售罄,有超200億元資金參與認購。除此之外,廣發興誠混合基金、富國均衡優選混合型基金和中歐悦享生活混合型基金等均一日售罄。而根據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測算,有5只以上產品認購資金超百億元。

與此同時,更多的爆款產品在排隊入場,包括易方達基金劉武、富國基金王園園、海富通基金周雪軍、南方基金章暉、工銀瑞信袁芳、國泰基金程洲、景順長城基金詹成、大成基金李博、中庚基金丘棟榮等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新產品都將集中亮相。

就本週情況來看,1月11日至1月15日期間,將有多達43只基金投入發行,其中主動偏股基金20只,固收+基金12只,這兩大類產品仍然佔據發行市場中的主流地位。不難發現,延續開年首周的火爆,進入新一週,基金髮行市場熱度不減。

對此,公募基金人士指出,新基金之所以在1月密集發行,一方面是因為去年賺錢效應突出,基金公司趁勢積極佈局,另一方面是公募基金相對看好今年的市場。不過,有業內專家指出投資者在配置基金投資時仍需注意理性投資、長期投資。

2021仍是基金爆發年?

有公募人士就指出,新基金髮行火熱原因在於:其一,A股近來急速上漲,疊加基金公司品牌宣傳助力和銀行渠道的力推,造成市場情緒火熱;其二,雖有流動性收緊擔憂,但支撐市場上漲的邏輯未變,長牛呼聲愈來愈盛。其三,2019年和2020年兩年賺錢效應使得大眾投資基金意識覺醒,公募基金成為大眾理財工具。

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公募基金已經連續走出兩個業績大年。在2019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接近40%的情況下,2020年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平均漲跌幅為46.05%,百餘隻偏股型基金實現淨值翻倍。

投資者持有公募基金的賺錢效應大於直接持股,讓“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深入人心,也助推了公募基金進入天量發行的大年。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公募基金髮行基金產品數量1435只,發行規模達3.16萬億份,發行數量創2020年曆史新高,發行規模更是超過2017年和2018年發行規模之和,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國盛證券研報就預計,2021年全年偏股基金髮行有望繼續超過10000億元,淨增量預計6000億元-8000億元,有望繼續構成A股市場的最重要增量資金。

重倉行業有哪些?

從國內公募基金的歷史數據上看,在過去15年間,尚未出現過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的平均業績連續三年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情況。進入新的一年,公募基金能否延續前兩年的強勢業績,也是當下市場關心的問題之一。

統計1月新發基金的基金經理20Q3 重倉行業佔比,前五分別食品飲料(21%) 、電子(15%) 、電氣設備(13%) 、醫藥(10%) 、家電(5%) ,後五分別採掘(0%) 、紡服(0.1%)、 建築裝飾(0.3%) 、公用事業(0.4%) 、房地產(0.8%)。

1月新發基金的基金經理超配電氣設備和消費板塊,2020年三季度重倉行業市值佔比相比公募整體超配電氣設備(5.2pct) 、食品飲料(4.0pct) 、家用電器(1.5pct) ;低配醫藥(-4.7pct)、房地產(-2.0pct) 、銀行(-1.6pct)。

抱團行情將如何演繹?

此外,由於近兩年公募基金“抱團”趨勢越來越緊,在此背景下,部分基金重倉股的流動性有所下降。隨着爆款基金不斷,營銷持續發力,百億級規模的基金已不稀奇,這類基金由於規模較大,一旦“抱團”瓦解,後果同樣令人忐忑。

事實上,歷史上,公募“抱團”雪崩引發踩踏,確有前車之鑑。尤其是成長股風格發揮到極致,導致公募基金出貨困難進而引發個股持續回撤的情況多次發生。這或許就是基金經理們不斷勸説基金持有人降低預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

但當前主流市場觀點認為,上述擔憂不會在2021年發生。浦銀安盛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 李羿就認為,如果2021年信貸同比增速穩定,而核心資產公司業績又能兑現現在的估值,那麼2021年的股市並不悲觀。但如果信貸環境收緊速度大於公司業績增長速度,那麼對股票等資產收益則需要降低預期。

東北證券表示,公募基金的行為對後市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而公募基金重倉股在牛市中對後市有一定前瞻性。事實上,通過分析公募基金2020年三季度報告重倉股,公募基金重倉股中前四大行業分別是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電氣設備,四大行業市值佔比合計52.2%。食品飲料行業長期處於高配,2019年二季度達到高點後,一路下行,2020年三季度開始回升,使得食品飲料配置絕對比例位居所有行業之首。

進一步來看,在居民財富大遷移過程加速背景下,業內主流觀點就認為,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或延續到2021年。在這個大遷移過程中,A股市場成為居民財富遷移的主戰場,公募基金由此也成為不少投資者財富配置的主要渠道,這一趨勢之下,公募“抱團”行情或將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