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馬雲、王健林還有錢的閩南商人:連政府都允許他有發鈔的權力
閩南地區曾經出過一個大商人,馬未都評價他是比馬雲和王健林加起來還要有錢的富豪,政府還允許他有發鈔的權利。這位連馬未都都佩服的人到底是誰?
一百年前,因為他出色的商業天賦,就已經進入了《世界商業名人錄》榜單。他就是黃奕住。16歲只帶着36銀元下南洋闖蕩,終成民國鉅富,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看這位大商人傳奇的一生。
1868年,黃奕住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是長子,12歲就學了門剃頭的手藝,幫忙補貼家用。
1884年,黃奕住為當地一個鄉紳剃頭時,不小心劃破了他的鬢角。鄉紳大怒,大罵黃奕住壞了自己的彩頭,不依不饒找他麻煩。黃奕住無奈,加上他還有弟妹五人,家中常常入不敷出,於是他決定和同鄉人一起下南洋賺錢。
父母賣掉了一塊祖田,籌了36銀元,讓他帶在身上。就這樣,16歲的少年背井離鄉,開始闖蕩南洋。
出海後一番輾轉,黃奕住留在了中爪哇的三寶壠市,還是靠着剃頭謀生。三寶壠市交通便利,貿易發達,是中爪哇主要的土特產品集散市場。
黃奕住接觸了許多當地的商販和華僑,掌握了爪哇語言,熟悉了當地的風俗人情,思想也漸漸活躍起來,他想賺更多的錢。
此時,一位名叫魏嘉壽的老華僑啓發了他。魏嘉壽看他機靈肯幹,告訴他想要賺錢就要學會做生意,單憑剃頭是不可能發財的。黃奕住也意識到這一點,但他表示自己沒有本錢。
魏嘉壽許諾他可以借錢給黃奕住,但黃奕住需要表明自己的決心。於是黃奕住扔掉了自己的剃頭工具,丟掉老本行,靠着借來的本錢做起了小本生意。
他當起肩挑小販,每天挑着各種日雜用品,走街串巷,沿街叫賣。黃奕住非常靈活,他不僅買賣小商品,還開展代購代售業務,鄉民對他都頗有好感。
黃奕住靠着肩挑生意攢了一些本錢,就到佐哈爾廣場上租了一個固定攤位,繼續經營日用食雜和土特產品。他娶了當地姑娘蔡繮,兩人都踏實肯幹,在他們的精心經營下,小生意也做得如魚得水。
平時蔡繮看攤,黃奕住就去鄉下收購一些便宜的土特產品。兩人通力合作,生意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按理説白手起家到生活富足,黃奕住應該滿足了。但他遠遠沒有安於現狀,對他來説,這些都是小生意,他真正的眼光遠不侷限於此。
19世紀末,中爪哇地區的甘蔗種植業及製糖業進一步發展,成為了世界糖業中心之一。黃奕住洞察到經營糖業的前景,於是轉而經營糖業。他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收購蔗糖後,再轉手出口歐美各國,獲利頗豐。
由此,黃奕住已不再是沿街叫賣的小商販,他不斷擴充店面,招聘人手,並正式成立了"日興行","糖王"的事業正式起步。超脱凡人的眼光,的確令人佩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黃奕住已經攢下第一桶金,擁有了一定的資本。
很多印尼糖商擔心戰亂影響蔗糖出口,因此不敢大量囤積蔗糖。黃奕住瞄準機會,以相對低價收購大量蔗糖。戰爭影響到蔗糖供應,從1915年起,連續三年糖價居高不下,黃奕住低買高賣,賺得盆滿缽滿。
期間雖然也受到戰爭影響,出現過一段時期經營困難,但因為黃奕住已經積攢下不少資本,所以順利挺過。一戰結束後,歐洲蔗糖奇缺,海運也陸續恢復,此時糖價迎來新高峯,黃奕住順勢而上,大量出口蔗糖。
他的財富迅速累積,成為爪哇著名的"四大糖商"之一。我們常説時勢造英雄。的確,亂世對大多數人來説都是災難,但總有人能夠迅速抓住機會,完成財富的積累。
樹大招風,何印殖民政府覬覦黃奕住的財富,要求他額外繳納鉅額税款,並且當地官員不斷遊説他加入荷蘭籍。黃奕住認清這是殖民者對華僑赤裸裸的剝削,長此以往,再多的財富也終將充繳他國國庫。
於是1919年4月,黃奕住帶着家眷回國,南洋生活告一段落。16歲帶着36元銀元闖蕩南洋,35年後帶着萬貫家財榮歸故里,定居鼓浪嶼。
黃奕住是天生的商人,不再是糖業大王的他尋找着商業轉型機會。他多次到上海考察,希望能在此實現他多年的願望——開辦銀行。回國兩年後,1921年,黃奕住在上海宣佈中南銀行成立,他佔70%的股權,是絕對的大股東。
自此,黃奕住開拓出金融事業新版圖。中南雲者,亦南洋僑民不忘中國意,由此可見黃奕住心繫國家,始終沒有忘記祖國。雖然民國時期銀行多如牛毛,但中南銀行是僅有的三家可以發鈔的銀行之一。
也就是説當時民國政府只允許三家銀行發行鈔票,而中南銀行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兩家均是老牌國有銀行。因此不難看出,當時的黃奕住資金雄厚,可謂是富可敵國。
黃奕住除了親手開辦中南銀行外,還投資參股多家銀行,包括廈門商業銀行、中國銀行、香港東亞銀行等。在海外,他參股新加坡華僑銀行、菲律賓中興銀行。
同時在國內開辦錢莊和保險公司。黃奕住大概是意識到資金對實業發展的重要性,才大力發展金融事業,並親手打造出一個金融帝國。
黃奕住白手起家,短短几十年就積攢下鉅額財富,成為商業傳奇、民國鉅富。這其中當然有一小部分原因是運氣使然,但決定性因素一定是黃奕住身上的品質。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特質能讓黃奕住作出這一番成就的呢?
第1, 他勤勞不懶惰,踏實肯幹。無論是開始當剃頭師傅、肩挑小販,還是後來開拓糖業、金融業,他始終都願意付出巨大的努力。
第二,黃奕住的確是一個有野心、有遠見的人。16歲勇敢闖南洋,他身上只有一點救命錢,可他不願意一輩子當個剃頭師傅。
所以,即使是借的本金,他也想要學着做生意。做生意積攢本錢後,他沒有安於現狀、就此止步,而是開始涉足糖業,終於成了糖王,最終擁有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如果黃奕住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那恐怕他也不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像他這樣的人,往往心懷寬廣,不拘泥於蠅頭小利,而是願意把個人和祖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當初不願意將自己的財富充實他國國庫,他熱愛自己的祖國,所以放棄他國邀請,回到了廈門。他也的確為家鄉和祖國作出了貢獻,始終心繫家國。
除了金融事業以外,黃奕住在家鄉廈門經營多項社會公用事業,為同鄉人謀福祉。廈門臨海,淡水缺乏,飲用水都需肩挑,且多次轉運,極不方便。黃奕住深感此項問題關係民生,於是和其他華僑攜手創辦了廈門自來水公司,解決當地居民飲水的問題。
黃奕住還創辦了廈門電話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方便當地人對外通訊聯繫。他還熱心教育事業,捐資不菲,為促進當地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位有遠見的商人還投資了多處房地產,尤其在鼓浪嶼上就有160多棟別墅。要知道,鼓浪嶼是彈丸之地,寸土寸金,而黃奕住甚至修建了一個標準足球場。
1945年6月,黃奕住於上海病逝,享年78歲,沒能親眼看到抗日戰爭勝利成為他終生的遺憾。他曾是孤身闖南洋的少年,後來終於成長為印尼糖王、民國鉅富,這樣的傳奇故事足可以寫成一部小説。
商業奇才總能抓住屬於他的機會,不斷開拓屬於自己的商業地圖。黃奕住雖然成為歷史,但他留下來的那些老建築還是寫滿了他的名字。他帶着遺憾逝去,留下了一段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