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連虧4年,股價腰斬,順豐同城上市即巔峯?|看財報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財經

3月30日,港股收盤後,順豐同城公佈了上市以來的首份“成績單”。

據其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入81.74億元人民幣,相比2022年度的48.43億元人民幣增長68.8%。實現毛利0.94億元,毛利率1.2%,相較於2020年度毛虧損1.8億元,有所好轉。但是年度仍淨虧損8.9億元人民幣,虧損率為11%。相比2020年度虧損7.5億元,虧損進一步加大。這已經是順豐同城公佈財務以來第四年連續虧損。

順豐同城頭頂“第三方即時配送第一股”光環上市。但提不起“精神”的何止業績,還有股價。順豐同城上市後即破發,盤中一度跌超11%,截至收盤仍跌9.26%,報14.90港元/股。相比截至3月31日收盤價7.03港元/股,股價已跌去過半。

業績連年虧損,股價相比上市首日收盤價腰斬,在阿里、美團、京東前後夾擊下,順豐同城在資本市場上該如何博得投資者青睞?

連續虧損,人力成利潤黑洞

順豐同城是繼順豐控股、順豐房託和嘉裏物流之後王衞的第四家上市公司。曾經明確表示不想“圈錢”,也不“上市”的王衞也在這些年接連IPO。

與淨利潤連年虧損相反的是,順豐同城營收一直在增加。在業務規模方面,順豐同城2018年訂單總數僅為0.798億單,而2019年暴增至2.111億單,增長率高達165%,2020年順豐同城的年訂單總數為7.609億單,增幅高達260%,近三年順豐同城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08.7%。

招其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順豐同城的總營收為9.93億元,2019年增至21.07億元,增幅高達112.2%,而2020年的營收又增至48.43億元,增幅為129.9%,三年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20.82%。

為什麼營收增長迅猛,而順豐同城的淨利潤卻一直虧損呢?這主要受累於順豐同城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人力成本的高企,被稱為同城配送行業吞噬利潤的黑洞。據順豐同城最新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勞務外包成本高達79.18億元,佔總營業成本的98%。

勞務成本對順豐同城來説一直是個沉重的“包袱”。2018年、2019年、2020年,外包勞務成本佔總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85%、86%、96%。

與此同時,研發和行政等各項開支也在不斷增加。2021年,順豐同城研發同比增加78%,行政開支同比增加56%。

由於勞務成本、研發成本、行政成本,2018年-2021年,順豐同城的運營成本一直位於高位,分別為12.25億元、24.43億元、50.32億元、80.79億元,三年間增幅達559%。

而疫情得超預期發展也使順豐業績備受壓力。雖然在年報中,順豐同城表示,疫情導致消費習慣改變,本地在線購物增長趨勢導致即時配送需求不斷增長。然而,疫情相關消費模式可能不會經常出現,未必可持續。

但是,疫情帶來得影響不僅是消費習慣導致得需求增加,還有因疫情導致得業務停擺。順豐相關客服人員表示, “現在順豐上海同城寄件基本處於停運狀態,大部分地區運送受限。從上海寄出的快遞能否送達,取決於目的地城市的疫情狀況。即便起點與終點都可以正常運送,如果轉運中心有政策要求,也會影響運送進度。”

紅海角力,過度依賴大客户

在阿里、美團、京東等同等配送線的競爭夾擊下,順豐同城想要成功突圍並不容易。

據西南證券整理,2020年,美團配送日均訂單數2780萬,蜂鳥即配日均訂單數達到450萬,達達日均訂單數達到290萬,相比之下,順豐同城日均訂單僅超過270萬。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即時配送市場中,美團配送和蜂鳥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43.0%和23.7%,位列第一和第二;達達的市佔率為4.3%,居第三;閃送和順豐同城分別以1.5%和1.2%的市佔率排第四和四五。

美團同城、達達、蜂鳥配送等背後都有美團、京東到家、阿里做業務基本盤。而順豐與其相比不具備直接的獲客流量,難免加重自身的運營壓力。

這也造就了作為主打“第三方即時配送”的順豐同城卻不得不依賴順豐控股。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各年及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五個月,順豐同城來自順豐控股的收入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2.9%、13.1%、33.6%、38.6%。

可以看出,順豐控股為順豐同城貢獻了近三分之一得營收,成為了順豐同城的大客户之一。

招股書顯示,順豐同城的客户集中度相對較高,從2018年至2020年,順豐同城來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別佔據其總收入的67.7%、67.1%以及61.2%。

近幾年,順豐同城業務的快速增長主要來源於醫藥行業、服裝行業及數碼3C行業商家、近場電商及同城零售商家等。家樂福、天虹、小米、OPPO、高濟醫療等均是其客户。業績報告中顯示,2021年,順豐同城Top 100主要客户的續簽率達到86%。

日前,赴美上市的達達業績已出,虧損難言樂觀。在港交所上市的順豐同城業績同樣不容樂觀。即配企業如何破除業績困境,不僅是順豐同城的難題,也是整個行業面臨難題。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楊秀娟,編輯|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