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劉子琪
來源:圖蟲創意
證券業“李鬼”又有新招數。
近期,萬聯證券、聯儲證券、華創證券、方正證券、渤海證券等券商紛紛發佈假冒券商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警示公告,曝光不法分子的行騙手段,提醒投資者注意自身財產安全。
綜合看來,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主要有幾類:一是冒充券商工作人員誘導投資者進行非法證券活動,下載仿冒交易軟件進行“投資”;二是通過互聯網提供虛假諮詢電話引誘投資者轉出資金等;三是假借證券公司名義,利用“會員費”“諮詢費”“保證金”為由進行欺詐等。
從事非法證券活動的渠道多見於電話、QQ、快手、抖音、微博、小紅書、“冒牌”APP等,甚至有人假冒知名券商人士,誘導註冊虛假交易平台,或利用“AI合成技術”換臉,假冒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騙取投資者錢財。
據時代財經統計,今年6月份以來,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在打擊非法證券活動中公佈42項投資者風險提示,被不法分子仿冒的券商涉及20餘家。
騙術再升級
“AI技術”類形式詐騙已蔓延至金融行業中,有部分券商提示投資者謹防此類高仿真詐騙手段。
據瞭解,某知名經濟學家及某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近日發聲,稱自己被人利用“AI換臉”或“AI換聲”等技術手段,通過視頻、語音等方式聯繫投資者,騙取投資者信任後,開展薦股活動。
6月13日,中國銀河證券發佈公告稱,發現有不法分子利用“AI合成技術”假冒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獲取投資者信任,騙取投資者錢財。並特別提醒投資者,應不斷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提高警惕,提升對非法證券活動的辨別能力,保護自身財產安全。
如何利用AI換臉來實施金融詐騙?太平洋證券於5月底發佈聲明稱,不法分子利用以假亂真的技術冒充與投資者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或其他可信人員身份,通過直播加羣引導,瀏覽假冒金融機構網站和下載仿冒的官方App等各類方式,獲取投資者的信任、騙取投資者的錢財。
和利用新型技術行騙相比,冒充證券公司及工作人員是不法分子們的常用手段。
6月8日,萬聯證券發佈公告稱,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萬聯證券的名義製作併發布帶有公司LOGO的APP、假冒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直播平台邀請投資者添加QQ好友、QQ羣,謊稱可向投資者提供“萬聯證券內部股權賬户”“內部控盤票佈局建倉資格”,誘導投資者將資金轉移至他人或機構的銀行賬户。
時代財經通過萬聯證券公佈出的涉事QQ號,與冒充該公司員工宋某某取得聯繫。加上宋某某後,此人反覆追問時代財經是如何聯繫到她的,並表示自己確實是萬聯證券員工。
隨後,宋某某將開户經理的QQ發送過來,並表示開户找這位所謂的“趙經理即可”。時代財經在加上此人後,趙經理再次向時代財經索要報名申請通過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趙經理還提供了他的證券登記編號。隨後,萬聯證券向時代財經表示,公司並無此人。同時,萬聯證券稱,公司不會通過qq或qq羣聯繫投資者,提醒廣大投資者保持警惕。對於是否會起訴這些不法分子,萬聯證券向時代財經表示;“我們部門目前能做的就是預防和宣傳,不太清楚法務部門會不會(起訴等)。”
另外,興業證券的從業人員也曾被仿冒。6月5日,興業證券公告中透露,被假冒姓名包括王涵、張憶東、張丹、劉瑩,還被仿冒發佈虛假文章《經濟可能回落近底部!興業證券張憶東老師或正是你在尋找的投資策略分析師》。
外資券商也被碰瓷
除了假冒證券公司從業人員,更有不法分子偽造監管處罰。
6月2日,申港證券發佈公告稱,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申港證券”工作人員身份誘導投資者下載非法APP,隨後不法分子更惡意散播公司被監管處罰需清退客户賬户為由,威脅客户轉入“信譽金”否則將無法提取在非法APP中的資金。
不僅如此,教培行業也被某些不法分子視為“商機”,進行詐騙。
5月29日,世紀證券發佈公告稱,有不法人員通過QQ等渠道,假冒我司工作人員以培訓機構返錢為由,通過“世紀督辦”APP進行非法證券活動,“退費”“清退”“返錢”“收益轉化學費”等均為不法分子的虛假宣傳噱頭。
此外,外資券商也被碰瓷。星展證券此前在4月份發佈提示,發現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LOGO、印章等信息及冒充星展證券工作人員,製作和傳播仿冒網站、虛假APP,以證券投資等理由,誘導公眾通過前述網站、APP開展證券投資活動。
事實上,證券業“李鬼”由來已久。早在2020年11月,中證協就在官網曝光,多家券商發現有不法分子利用誘騙投資者下載仿冒券商APP,或偽裝成工作人員吸引投資者入羣等方式實施欺詐活動或者非法證券行為。
2022年12月,證監會發布《非法證券活動網上信息內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清理處置涉非法證券活動的信息、賬號和網站,加強網上宣傳引導助力投資者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並要求在2023年6月底前,證券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的要求得到落實,網上證券信息內容明顯改善,非法證券活動多發頻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來源:證監會
今年4月,中證協向券商下發關於排查報送網絡非法證券活動信息的通知,求各券商、證券投資諮詢公司全網排查填報證券領域涉非(涉及非法證券活動)信息,包括獨立的涉非活動網站及APP,網絡平台上的涉非活動賬號及涉非信息,其中重點排查假冒仿冒證券經營機構和人員等涉非“自媒體”賬號與APP。
面對五花八門的騙局 ,對於投資者來説,擦亮雙眼、提高警惕,才是避免上當受騙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