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2日電(記者 張之豪)9月22日,在中國提出“2060碳中和”目標一週年之際,由廈門大學“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編制的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2021)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在線發佈。為助力我國碳達峯與碳中和事業的統籌謀劃和綜合部署,廈門大學“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積極領會中央“碳中和”相關指示精神,緊跟國家“碳中和”大政方針指引,自主開發編制了全國首個評價地區碳中和發展能力的綜合指數,在構建中國特色的碳中和發展力評價體系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貢獻了先鋒力量。
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2021)旨在系統評估我國各地區推進“2060碳中和”目標的實施基礎、發展條件與政策部署,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全面把握各地區碳中和發展進程提供參考依據,為我國碳中和事業的統籌謀劃與綜合部署提供數據支持。廈門大學“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首席專家孫傳旺教授表示,“在深刻領悟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內涵,發揮我們對相關領域的深刻理解,將碳中和發展的綜合能力作為研究碳減排路徑的重要抓手”。
據悉,該指數的構建以“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推動碳中和工作部署為基本指導思想,遵循獨立性、客觀性、系統性、科學性與可擴展性的原則,以“五力”驅動模型為基本框架將地區碳中和發展力結構化分解為成長力、轉型力、競爭力、協調力和持續力。通過聚焦於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優化潛力、能源結構轉型基礎、綠色技術及碳匯發展、碳價機制及碳金融體系建設、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制度建設和支持力度等碳中和發展的重點內容,輔以政策輿情等輔助性指標,最終形成了一套“五+N”的中國碳中和發展力評價體系。
在指數測算方面,廈門大學“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採用了前沿距離法及獨立性權重法等定量方法。測算採用的原始數據均來源於國家統計局等官方部門披露的公開數據,從而保證了指數測算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從發佈的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2021)上看,各地區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分佈在40~75分區間,其中華東、華南地區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相對較高。根據“五力”驅動模型對排名靠前的六個省市進行結構化解析,廣東省在成長力和轉型力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浙江省在轉型力和持續力上表現突出,江蘇省的競爭力得分最高,北京市在持續力得分上表現最好,上海市的顯著優勢在於協調力,而福建省表現較為突出的則是持續力。同時,“五力”指標對地區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的貢獻度也各有偏重,各省市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發展潛力與發展優勢各不相同。
孫傳旺教授表示,未來隨着我國碳達峯、碳中和頂層設計的不斷加快,廈門大學“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將持續努力,緊跟國家政策步調,進一步豐富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評價體系內涵,提升指數發佈科學性、及時性和權威性,為從全局角度確定地區低碳轉型與產業優化升級的梯次發展目標貢獻廈大智慧,助推我國“雙碳”事業的系統部署與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