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格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2015年牛市發行的互聯網 傳媒和新區域新經濟兩隻基金,兩年任期回報分別虧損43.5%和49.5%。留下兩隻腰斬基金的劉格菘黯然離開融通。後在2019年王者歸來,當年他管理的三隻基金包攬前三名,收益率均超過了100%,一時間風頭無兩。對於劉格菘這個基金經理大家對他褒貶不一。有人稱讚他是牛市印鈔機,還有人覺得他風格激進,賭對了就翻倍賭錯了就腰斬。
人物介紹
劉格菘,經濟學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13年開始擔任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經理,至今已有7年投資經驗,年化收益率為20%,這個收益率稱得上不錯了。
大多數人認識劉格菘,應該是在2019年劉格菘在廣發基金的三隻翻倍基。但劉格菘其實還有一段尷尬的經歷。2014年9月,劉格菘加盟融通基金。其管理的融通領先成長在2015年前5個月的收益達到了188%,在同期的全行業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排名前列。但在隨後大盤急轉直下,創新成長股進入了漫長的殺估值階段,直到2017年2月劉格菘離開融通基金,留下了兩隻瀕臨清盤的腰斬基金。
2017年劉格菘加入廣發基金,這段時期劉格菘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其管理廣發創新升級混合三年取得了228%的收益率,平均年化40%,這個年化收益率是非常高的。雖然時間只有3年時間,如果拉長之後可能不會有這麼高,但這段期間也歷經了2018年的熊市,2020年的劇烈波動,能做到這個業績就證明劉格菘還是有點東西的。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瞭解劉格菘這位頗具爭議的基金經理,頂投整理了劉格菘歷來接受的採訪中的觀點,來做一次模擬深訪。
頂投:你有哪些選股方式和投資理念?16年腰斬後對你有什麼影響?
劉格菘:2016年當時市場風格發生轉變的時候,我還在固守自己原來的風格,路徑依賴比較嚴重,沒有看到市場的變化。這段時間確實做的不夠好。後來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投資體系和理念。
2017年之後的業績做的比較好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選對方向,二是持倉集中。我的持倉在行業和個股的配置時候非常的集中,集中的持倉在選對方向的時候往往能帶來很高的超額收益,但在這些個股回調的時候也會經歷劇烈的波動。
為了避免集中持倉的股票不被市場認可遭遇回調的情況再次發生,所以我現在更多從行業比較層面去挑選市場認可的、景氣度高的行業作為重點配置,再通過基本面研究挑選行業中的優質公司集中持倉。我現在比起以前更尊重市場,已經脱離了自下而上的選股,是偏向中觀的一種投資方式。
頂投:這種迎合市場的投資方式,需要你對市場方向有很深的把握,你是如何挑選出這些行業的?
劉格菘:我們的投資方法是第一步先自上而下結合宏觀,將未來幾年需求快速增長的行業挖掘出來。
根據我過往的研究經驗,基於行業供需結構的突然變化帶來盈利趨勢變化的這類行業往往也是市場中效率最高、認可度最高的資產。例如:2013年至2015年的CDN行業、2018年四季度的生豬養殖、2019年的安全可控。行業基本面邏輯清晰,需求爆發的持續性和週期性比較長,是值得中長期重點配置的賽道。
第二步是從自下而上的角度選擇這些行業中的好公司,再用價值投資的方法來做成長投資。
很多人覺得成長投資是高換手的、不斷要換新資產的過程。但是我認為,從國外的這種經驗來看,真正的成長投資,換手率是非常低的。
所以我要求團隊一定要深入研究每一個想配的板塊,然後把資產中長期的成長空間、價值都調研討論的很清楚,爭取從中長期降低換手率去分享這些行業中優秀企業的成長。
頂投:市場上有人認為你是倖存者偏差,賭對了就翻倍賭錯了就腰斬,你怎麼看待這種言論?
劉格菘:首先,我認為看似是偶然的爆發,實則是十年磨一劍的積累。2020年是我進入證券行業的第十年,也是做投資的第七年。在2006年到2012年,我在人民銀行工作,對宏觀數據的跟蹤和研究比較多,這段時間的積累很重要。
在2013年從事證券行業之後,研究逐步轉向微觀投資階段,研究上側重個股,組合貢獻更多來自個股,而不是行業配置。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市場風格發生切換,基金業績有較大的波動,表現不理想。
再後來我對投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覺得投資最重要的是理解市場並尊重市場規律,開始以行業配置為主,輔以挑選出的優質公司分享成長紅利。
其次,我們一直在爭取降低波動率,這個是很重要的。2016年給我的教訓就是收益如果有很大回撤,前面獲得的這種成功就消失殆盡了。要在投資過程、在組合管理中不斷問自己幾個問題:現在的組合有沒有哪些風險?還有沒有更好的資產能加入到組合裏面,豐富現有的組合。
最後,我們不可能保證自己做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對的,我們只能做到盡力給投資人帶來長遠的回報。
頂投:市場上有一種叫“冠軍魔咒”的説法。奪冠之後第二年,大部分基金經理會跑輸行業平均水平。你是怎麼看待“冠軍魔咒”這個問題?
劉格菘:我認為,後面可能會有更多的新人打破“冠軍魔咒”,只要基金經理善於去突破自己,打破路徑依賴,其實可做到這一點。
投資框架是一個不斷演進、不斷迭代的過程。現在這個時點可能有現在的框架。但這個框架會隨着基金經理知識結構、知識儲備,包括各個行業覆蓋的廣度和深度而不斷迭代。從這個角度來説,基金經理就要不斷去打破自己、挑戰自己,要在市場風格發生巨大變化時,在第一時間把握這種趨勢,擺脱原來的路徑依賴。
問5:對2021年有什麼展望嗎?
劉格菘:2020年只是權益市場一個繁榮的元年,權益大市場大週期可能在後面還有很大的機會。未來幾年,因為從需求大爆發的年代,開始向供給優化的年代轉變的原因,龍頭公司會享受到估值溢價。像消費類資產,從過去5年的維度上看,其實已經反應了這個邏輯了,但製造業的資產,是從2020年才開始發生的估值溢價。
我認為高端製造可能還有很長的空間。
在國內,中國製造國產化的紅利完全沒有結束,可能還有很長的時間。
從2019年開始,中國的科技龍頭,為了尋求中長期供應鏈的安全,會優先選擇國內的供應鏈。然後經過一年時間的驗證,這些科技龍頭髮現國內一些製造業公司的產品力其實完全不差。所以國內的科技公司、尤其是半導體都享受到了國產化的紅利。
在海外,中國製造業有望受益於國外的預期復甦。
2021年可能是海外預期復甦,但是疫情還沒有控制住的大的環境。在這個情況下,可能需求先復甦了,但是供給跟不上,國內的製造業可能會享受到紅利。國內的製造業走向世界,我認為這個可能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
總結:
感謝劉格菘老師參與這次的模擬深訪,通過這次的深入交流,我認為劉格菘老師在市場上已經生存了這麼多年,其投資理念幾經進化,已經擺脱了原有的路徑依賴,是能夠經受市場考驗的。同時現在劉格菘老師非常注重降低波動率,平衡組合控制回撤,爭取為投資人帶來長遠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