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 1個多月前的一場合作,讓外界對於交行未來的發展有了新的期許。9月16日,交通銀行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在杭州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這已是螞蟻集團與第五家國有大行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1個多月前的一場合作,讓外界對於交行未來的發展有了新的期許。9月16日,交通銀行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在杭州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這已是螞蟻集團與第五家國有大行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令外界好奇的是,他們牽手後,將會在哪些領域發力呢?在昨日舉行的三季度業績發佈會上,交通銀行董事會秘書顧生詳解了這場合作內容。
牽手螞蟻並非零和博弈
交通銀行董事會秘書顧生在發佈會上表示,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是交通銀行多年來的重要的客户,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了深化雙方戰略合作,9月16日,交通銀行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在杭州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打通銀行服務、場景權益與客户消費全鏈路,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下互聯網公司與金融機構深度合作的典範。
根據合作協議,交行將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主要在公司金融服務、支付業務及數字金融場景的拓展、金融科技、長三角一體化等方面開展合作。
具體包括:存款、理財、融資、貸款、跨境金融、同業、供應鏈及普惠金融、投資銀行、快捷支付、線上線下收單、數字銀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業務。
據透露,在支付業務方面,交行與支付寶將開展綁卡用卡的合作,提高客户交易的限額,實現免輸卡號綁卡。同時,爭取支付寶向交行開放普通行業商户的H5頁面,App和小程序的銀行卡支付的權限,做大場景交易。
在消費信貸方面,交行正在與螞蟻集團推進消費信貸業務的合作,整合雙方在場景、運營、資金、技術、風控等方面資源,在花唄、借唄產品上開展業務合作。
關於市場擔憂的雙方競爭問題,顧生認為兩者更多的是合作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交行在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戰略合作中,發揮各自的優勢、集成互補、互通場景,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客户的體驗。在這個過程當中,會給交行帶來新的客户,新的業務增量。另一方面,在這種競合關係下,金融科技公司為交行帶來互聯網思維,加快了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之路。
數字化轉型提速
除了與螞蟻集團深度合作外,交通銀行正在進行自身的數字化轉型。
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表示,疫情加速了客户對線上化、移動化的需求,交行也在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全面推進業務模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
首先,從金融科技的管理架構調整,以適應數字化轉型的需求。8月25號,交銀金科公司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註冊成立。
交銀金科將聚焦“高端基礎設施的研發及人才供應,集團子公司業務的應用於研發、第三方客户服務於產品輸出”三大主業,加快產品的研發,賦能金融業務的發展。這個架構的調整,就是為了適應交行業務數字化轉型的需要。
其次,從加快場景建設看,交行數字化的用户數量快速增長。截至三季度末,手機銀行MAU達到2827.69萬户,較上年末增了609.45萬户,增速為27.47%,增幅在主要銀行居前。企業電子銀行渠道客户數較上年末增長了14%,微信雲端銀行服務客户規模較上年末增長了139%。
而在交行更為看重的個人和小微企業服務方面,交行也有不少探索。
“今年交行從惠民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等場景服務政務民生領域入手,特別是在對接上海“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中,聚焦落地醫療付費,小微融資,抵押登記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補貼發放等一個“一件事”,把它打包成為交行的業務。”
其中,截至9月末,交行醫療付費“e件事”簽約客户10萬户,佔據市場份額的85%以上。
在公司業務方面,打造“金融+政務”“金融+互聯網”等數字化服務體系。以“金融+互聯網”為例,聯合阿里巴巴集團在阿里1688平台創新互聯網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推進快捷安全的“銀企付”業務。
此外,交行還加快數字化、智慧化平台體系建設。通過加快AI能力平台、統一圖引擎、數據中台、線上線下一體化雙核異構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豐富客户畫像,為風控、營銷等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郭莽透露,下一步,交行將持續推進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在明年的工作中,交行會有一個數字化轉型的行動方案,對一些工作會做出相應安排。其中主要是要繼續加強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優化體制機制,統籌山管理體系,明確戰略目標和實現路徑,推動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能力建設。
業績出現改善跡象
在經歷了疫情影響後,交行三季度業績整體出現回暖跡象。
交行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實現淨經營收入1856.35億元,同比增幅5.17%。其中利息淨收入1140.14億元,同比增幅7.23%。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527.12億元,同比降幅12.36%,降幅較上半年呈收窄的趨勢。報告期末,集團資產總額10.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8.98%。
與此同時,交行資產質量情況出現好轉。截至三季度末不良貸款率1.67%,較上半年回落1.1個百分點,較上年末上升0.2個百分點。資產質量出現改善跡象,其中不良貸款生成率下降了88個基點。此外,風險先行指標開始有所改善,逾期貸款餘額比不良貸款餘額少了43億元。
交行財務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前三季度淨息差同比下降了一個基點,但跟上半年相比,收窄的幅度是明顯下降的。
從息差的角度來看,主要得益於積極的負債管控措施,三季度當季淨息差1.61,環比第二季度1.52,上升了9個基點。
從未來的趨勢來判斷,四季度淨息差的表現會有一定的市場壓力,但是總體趨勢,預計還是比較穩定。
交行財務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交行會採取以下的措施,保持淨息差的穩定:
從資產端來看,繼續優化資產結構。從四季度來説,隨着消費的一個回升的態勢,該行可能在資產的結構方面會向信用卡消費貸和支持普惠、小微的金融貸會做一些結構上的傾斜,保持相對來講比較高的收益率。
從負債端來看,該行將進一步優化負債結構,控制負債成本。繼續加大活期存款的程度,壓降大額存單和定期型結構性存款。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孫忠
編輯:顏劍
未來銀行之路:交行行長劉珺談“金融科技”的重塑力
9月23日,交通銀行行長劉珺在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雲端峯會上作了題為《科技之於金融,不僅是賦能,更是重塑》的演講。
劉行長的演講乾貨滿滿,小編再為大家劃個重點。
什麼是“金融科技”?
論及金融科技,常規思路是科技嫁接於金融之上,金融為主,科技為輔,但是這次真的不一樣。金融與科技的關係不一樣,不僅是範式變化(paradigm shift)和結構變化、不僅是劃時代變化(epoch-making),而且是一種新範式(a new paradigm)、一個新時代(a new era)。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內核是智慧生產,是一切皆互聯,而與之對應的金融更是網絡化、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的科技先行者。金融與科技已無分野,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行且一體化”,共同應對時代變化並給出一致的答案:那就是金融科技。
如何定義金融科技的變與不變?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是加速度的,對金融的作用尤其明顯。至少兩條脈絡能夠觀察到金融科技的漸進質變過程,首先是科技與金融的融合使得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方式和交付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並且效率和功能的提升是革命性的;其次是互聯網科技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不斷衝擊並重塑金融的中介職能與定位,甚至重構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今時之金融已非往昔之金融,無論內因還是外因,無論質還是量。
科技至上的論斷有道理嗎?
在金融科技領域,智能投顧、量化投資、大數據和雲儲存、雲計算等科技創新日新月異,金融的科技含量非線性增長,已然模糊了金融與科技的分界線。金融科技一定意義上應該是科技金融了,科技似乎包辦一切了。但其實,科技的瑕疵和技術的缺陷始終存在,不僅很多,而且多為新問題,如網絡安全、信息泄露、網絡病毒、數據質量、信息降噪等,還不包括未知的不可預見的風險。科技至上主義不可取。科技取金融而代之並非符合邏輯的選項,二者的有機融合才是大方向。
人定勝“機”的信念能否消除恐懼與焦慮?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之快已突破人的一切大膽假設,如AlphaGo的出現就顯示了機器迭代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慮及此,金融科技對既有金融體系的衝擊必然更大,金融服務的移動化、自動化甚至智能化,貨幣的數字化,投資的智能化,融資的“比特幣化”等,既重塑金融的基礎架構和邏輯框架,而且重新定義金融的生產方式和交付方式,進而使金融與經濟的交匯、與社會的互動以及與人的關係發生顯著變化,其中人與機器如何相處並實現雙贏是避不開的命題,人的至高地位和人對機器的有效駕馭切不可想當然。
科技之於金融,將不僅是賦能,更是重塑。
重塑經營模式
首先,金融科技驅動下的經營模式將具有平台化、非網點、輕資產和重數據等特徵,能夠帶來更高的金融效率、更低的金融風險。這要求銀行由傳統的封閉式內生過程轉換為更開放、主動的市場化過程,通過更加專業高效的運作機制和對客户、市場更深更細的瞭解,以極致客户體驗為中心,以線上線下融合為設計原則,重塑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鏈路,實現業務流程數據化、線上化。
其次,隨着線上場景的完善和外部環境的整體數字化轉型,將會在各行業中不斷孕育出新的細分領域,促使銀行在更多領域上參與並競爭,提供的服務也需從通用類金融服務轉變為更為專業的垂直化、個性化金融服務。這要求銀行打通內部各業務板塊,將原本獨立的線上場景不斷融合,形成一個個垂直化的專業平台,在更大範圍裏推進線上場景平台化的發展,提高競爭力。伴隨着更加開放化和市場化競爭,這些垂直領域的專業平台也勢將進一步的融合和壯大,並逐漸形成一個開放多元的金融生態,吸引第三方加入或者融入第三方,使銀行金融服務的觸角和能力以數據為載體,以科技手段為支撐,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完成生態重塑。
同時,傳統金融的集中式也勢必將走向分佈式,傳統的系統觀念也將逐步轉向更加開放的架構觀念,搭建銀行企業級架構,構建靈活配置的產品和服務體系,通過具有更高透明度、更強包容性的協議,將信任風險最小化,市場參與度最大化,從而以類似樂高積木的方式形成多元化應用並存共生的生態體系。
重塑價值曲線
傳統企業的價值曲線以“資產負債表”為載體,數字化轉型則更加強調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對新經濟的發展所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也對銀行推動數據資產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銀行不僅要管理傳統意義上的資產負債表,更要建立並有效管理“數據資產負債表”,讓數據的來源和運用同樣構成新經濟資產負債表的驅動因素。當前,數據採集、存儲、處理的資源成本和人工成本快速增長,銀行必須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做好數據資產的梳理整合,豐富和發展內外部各種數據源,做好數據的經營,才能讓數據負債轉化為價值資產。銀行更要加強數據全流程、深層次的分析應用,讓數據貫穿於業務經營的方方面面。要以數據為支點撬動原有業務流程、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真正實現客户服務“千人千面、極致體驗”,內部運營“高效集約、靈活便捷”,經營管理“精準定位、精細操作”,助力銀行突破發展瓶頸,挖掘出資產負債表中新的可持續、差異化發展優勢,並以此建立適應新經濟發展業態的價值模型,開啓新的價值增長曲線。
重塑技術架構
銀行的技術架構始終應隨經營模式、展業方式的變化而變,在底層,將通過盤點整合客户、業務、渠道、產品等原有的結構化數據、結合客户手機銀行瀏覽日誌等非結構化數據,以及政府等機構合作獲取的外部高價值數據,形成海量的數據湖,並通過標準化、可擴展的數據治理整合,盤活數據資產,形成企業級數據模型。在中層,將依託高性能分佈式雲計算平台的能力,形成具備大批量高吞吐計算能力以及高速實時計算能力的計算平台,既能支撐數據統計、業務與監管報表等傳統批量應用和客户360度視圖等新興數據應用,又能為業務提供實時營銷、個性化推薦、風控防欺詐等靈活定製的實時決策能力,實現數據價值。在上層,將面向業務整合、戰略定位統籌企業級架構,以模塊化、組件化的方式推進各種產品和服務需求的敏捷迭代,助力智能化、場景化、線上化的業務應用能夠隨時隨地響應外部的金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霧端計算和邊緣計算正在逐步成為銀行數據體系發展的又一個熱點。通過將數據的存儲和計算部署在霧端和邊緣端,有助於減緩雲端的壓力,為用户提供更為快速及時的響應,降低數據傳輸、數據集中存儲、數據集中計算和數據回傳等環節中的服務器、帶寬等諸多成本,實現儲存力和算力的分佈和使用投入產出最優化。同時,在霧端、邊緣端直接彙集和處理敏感數據,如身份信息、銀行賬户、社交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交易信息、上網記錄等等,取代原先上傳至各類服務提供商的數據中心處理做法,可更好地滿足國家網絡安全以及用户個人隱私的要求。
在數字經濟時代,在“一切皆互聯”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金融與科技一定會融合並進,數字之於金融是血液;數字化之於金融,是基因;科技之於金融,不是簡單的賦能或催化,而是重塑和哺育。
本文來源:交通銀行
編輯:張亞軍、唐湯健
微信編輯:江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