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中國拿下了世界造船業半數訂單,“乘風破浪”怎麼做到的?
造船業的起落興衰,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經濟的風向標。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船成交量同比萎縮了51%,但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工業的新接單量保持領先,今年一到九月份,我國造船新接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8.3%,船廠手中的訂單也佔到全球份額的48.3%。
訂單量不降反升
這家船廠秘籍何在?
10月28日,大連一家造船廠碼頭,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建造、舾裝、試航和調試,一艘載重6.1萬噸的散貨船在當天交付日本船東。
受疫情防控的影響,日本船東沒法到中國參加交付儀式,只能通過網絡舉行簽字、交付儀式。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的“雲交付”充滿儀式感。
疫情防控期間,由於很難和船東見面,企業開創了雲推廣、雲簽約、雲交付等線上商業新模式,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的衝擊。今年3月,他們就拿下疫情以來的首張大單。客户包括歐洲和日本。
雲交付儀式後,工作人員舉着彩旗,來到碼頭為這艘載重6.1萬噸的散貨船送行。這是今年以來,吉燕霞他們給這家日本船東交付的第2艘輪船了。
今年以來,受市場不確定性和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造船業整體處於低迷狀態,最近,丹麥船東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新船手持訂單已經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雖然不同船型之間存在差異,但油船、集裝箱船、散貨船這三大主要船型手持訂單佔現有船隊比例都處於幾十年來的低點。
全行業低迷,這家船廠今年的業績卻不降反升。這家企業的“獨門秘籍”就是讓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更高。
這艘載重30.8萬噸的節能環保超大型油輪,搭載了船廠所在集團自主研發的能效管理系統,和市場上相同主尺度的船舶相比,日均油耗同比降低了3%。
這是一艘尚在設計階段的全新船型,能裝載2.3萬個標準集裝箱。今年3月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刻,他們公司接到來自境外的訂單,要求開發生產2艘這種新船型。此前他們只建造過能裝載2萬個標箱的集裝箱船,對於整個團隊而言,這是一場全新的挑戰和考驗。
這個超大型集裝箱船,總長399.9米,型寬61.3米,甲板面積將近三萬平方米,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總高度68米,貨倉加甲板堆箱層數達24層,相當於22層大樓的高度,它的尺寸和航空母艦相比,也毫不遜色。
研發團隊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的時候,船廠的生產製造部門也開足了馬力,為了降本增效,車間裏還正在進行着智能化改造。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智能生產線,機器人已經代替人工進行焊接作業。眼下,這裏在用工量減少一半的情況下,實現了更高的生產效率。
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煥明
眼下,這家船廠已啓用了19條智能生產線,具備24小時作業的能力,生產效率達到了日韓先進水平。與此同時,他們還啓用了智能倉庫,用工減少了一半,作業環境和作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他們建造的6.1萬噸散貨船,交付時間不到一年。
智能倉庫
中國船廠進軍液化天然氣船
欲摘造船業明珠
10月29日,第十四屆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開幕。這是自疫情暴發以來國內外首個公開舉辦的線下國際海事展覽。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正在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產品推介會。在他們的展台上,造船業的“三大明珠”,航空母艦、大型郵輪、液化天然氣船的模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液化天然氣船模型
液化天然氣船一直因為其高附加值、高技術難度,被列為造船業“三大明珠”之一。而我國大部分液化天然氣船訂單被國外廠家拿走,加快發展國產液化天然氣船刻不容緩。
液化天然氣船裝載的是經過壓縮的液化氣體,船體設計建造難度更大。最近,他們接到了液化天然氣船的意向訂單。整個團隊正開足馬力,期待着在自己的手上能夠早日締造出液化天然氣船,摘下造船業的這顆明珠。
【半小時觀察】向海而生 實現由大到強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在全球持續蔓延,給全球的航運、造船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由於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得當,中國船舶工業率先復甦,今年1到9月份,從造船完工量,到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中國造船業佔世界造船三大指標的市場份額紛紛位列第一,這份成績的取得難能可貴,體現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日益增強,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我們也注意到另外一組數字,今年一到九月份,中國船舶行業75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71億元,比去年一到九月份增長1.1%;利潤總額12.5億元,卻只是去年一到九月份的一半。因此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造船業還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提升創新創能力和盈利能力。我們期盼着,我國的船舶工業能夠抓住機遇,從造船大國邁向造船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