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八真
出品 / 節點財經
業績縮水,股價大跌,火鍋“頭牌”海底撈的2022年不容易。但在資本市場,海底撈的另類行動穩步展開。
7月11日,海底撈發佈意願公告,計劃將分拆海外業務在港交所主板單獨上市。此消息一出,立馬引發市場猜想。
很快在7月13日,特海國際便向港交所遞表,摩根士丹利和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據悉,特海國際成立於2022年5月,在拆分之前屬於海底撈全資附屬公司,海底撈持股90%。
拆分後,特海國際將不再屬於海底撈附屬公司,主要從事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以外的餐廳業務經營。
換言之,以後海底撈的境內業務和境外業務將分屬兩個獨立的核算個體,特海國際則着重於境外業務。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特海國際已在四大洲的11個國家開設97 家餐廳。
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前三月,特海國際分別實現營收約為2.33億美元、2.21億美元、3.12億美元及1.09億美元,對應虧損分別約為約為3301.9萬美元、5376萬美元、1.51億美元及2850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約為2.2億元、3.6億元、10.2億元、1.9億元。
以此計算,2021年海底撈虧損額41.6億元中,特海國際貢獻了四分之一。
但在其他餐飲指標上,特海國際的總客流量由2019年的8.1百萬人次增加到2021年9.8百萬人次。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總共錄得約3.8百萬的顧客人次,較2021年同期的約2.4百萬人次增長60.3%。
值得注意的是,特海國際此次上市並不募資,但着眼長遠,分拆還是能讓特海國際獲得獨立的上市地位及獨立的募資平台,張勇也將在海底撈和頤海國際”之後,斬獲第三家上市公司。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