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又一券商資管“衝撞”監管底線,再因估值法不合理受罰,去年來15家券商因資管業務被罰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深圳,記者 楊卉)訊,中泰資管最新接到監管罰單。去年來,券商資管受罰已屢見不鮮,中泰資管又因相似問題受罰。

上海證監局在罰單中提到兩個違規問題,一是公司個別資管計劃在所投資的債券已停止競價交易的情況下,仍長期採用歷史收盤價估值,估值方法不合理;二是關聯交易制度不完善,制度中對關聯交易定價方法未進行規範。

上海證監局就此對中泰資管公司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對公司總經理及公司估值會委員徐建東、公司合規總監及公司估值委員會委員王洪懿同時出具警示函。

中泰資管的上述違規情況不符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證券投資基金估值業務的指導意見》第二條第二項,違反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應當對資產管理計劃實行淨值化管理,確定合理的估值方法和科學的估值程序,真實公允地計算資產管理計劃淨值”。

中泰資管上述行為還違反了《私募資管辦法》第六十六條第一款中則規定,

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關聯交易管理制度,對關聯交易認定標準、交易定價方法、交易審批程序進行規範,不得以資產管理計劃的資產與關聯方進行不正當交易、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

對此,上海證監局決定對中泰資管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公司應在2022年4月21日前予以改正並提交書面報告。

多家券商資管密集接罰單

監管部門高度重視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的合規經營,在此之前已有15家券商因資管業務不合規問題受到證監會處罰。

2021年2月1日,川財證券因“資管產品投資債券的交易中,存在買入的債券未入池公司債券池白名單的情況。‘’“債券交易部門經營管理混亂”“人員管理不到位”被四川證監局採取限制業務活動、責令處分有關人員的監管措施。

2021年3月24日海通證券、海通資管因“開展投資顧問、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過程中未審慎經營”“未有效控制和防範風險”“合規風控管理缺失”等問題受到上海證監局處罰。對海通資管採取責令暫停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提供投資顧問服務12個月、責令暫停新增私募資管產品備案6個月的監管措施,對多名直接責任人及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採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2年等監管措施。

2021年5月7日中郵資管因“資產管理分公司廉潔從業風險點梳理不全面,未包含‘讓渡資產管理賬户實際投資決策權限’等風險點及相應風險控制措施,未結合崗位、人員調整情況及時更新廉潔從業風險防控目錄。””資產管理業務的主要業務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收入遞延支付制度執行不規範””部分資產管理計劃所持有的金融工具估值不合理”被陝西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

2021年11月5日中金公司就因“使用成本法對私募資管計劃中部分資產進行估值”、“存在對具有相同特徵的同一投資品種採用的估值技術不一致的情況”收到北京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2021年11月6日,長江資管因“資管產品運作不規範”“投資決策不審慎”“投資對象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不到位”等受到證監會的行政監管措施,責令整改。

2021年11月11日,華安證券因“不同資產管理計劃賬户間存在違規交易”、“債券投資風險管控不完善”、“未針對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的主要業務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建立收入遞延支付機制“等問題收到安徽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

2021年11月24日,申萬宏源因為存在“未獲許可投資關聯方承銷的債券”、“與其他業務未有效隔離”、“估值方法不合理”這三方面問題被上海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2021年12月7日,浙商資管因為“對同一投資品種採用的估值技術不一致”、“對產品持有的違約資產估值不合理未按規定向投資者披露信息,部分集合產品持續開發申購、贖回”、“投資交易管理缺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設置債券交易專職合規人員、未向異地債券交易部門駐派合規人員”等問題被浙江證監局暫停六個月資管業務。而這也本輪中最重處罰。

從幾起處罰情況可以看出,估值方式不合理成為合規重災區,在已有前車之鑑的情況下,中泰資管沒能及時對照改正,本次因同樣的問題收到三份處罰。

資管業務淨收入多年處於前20區間

中泰證券主要通過控股魯證期貨、中泰資本、中泰金融國際、中泰資管、中泰創投,參股萬家基金、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等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資產管理業務一直屬於中泰證券優勢業務,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20年、2021年,中泰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分別實現淨收入1.8502億元和2.1445億元,分別排名第17位,第19位。

隨着居民可投資資產不斷增長、資產結構優化以及居民對專業投資機構信賴度提高,我國資產管理發展前景廣闊。但隨之而來的監管問題屢見不鮮。

在向財富管理轉型的大背景下,各券商優化資產管理業務結構,充分把握機遇發力主動管理,據統計數據前20強規模已突破5.2萬億元。2月23日,中基協發佈資管月均規模(更新)顯示,2021年四季度,前20強券商的資產管理規模合計6.15萬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以1.17萬億元的月均資管規模遙遙領先,領先第二名中金公司近3000億元。中銀證券以5977.38億元的規模超越招商資管,位列第三。中銀證券、中信證券的月均資管規模較去年三季度均增長超千億元,分別增加了1245.6億元、1225.89億元。

頭部券商資產管理規模優勢依然明顯,大部分券商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資管實力是券商財富管理能力的重要體現之一,但隨之而來的監管處罰給各家都敲響了警鐘。

嚴格監管資管計劃估值方法給行業帶來警示

財聯社記者就估值方法等問題採訪了相關業內人員,業內普遍認為,資管機構應不斷科學提升估值技術,保持估值體系一致性、合理性,並儘量與市場貼合,體現資產的公允價值。

資管新規後,除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信息披露等方面趨於統一外,資管產品的估值問題同樣重要。監管對於估值方法的整體要求偏向於“公允價值”(含市價)、“可視化”。由於成本估值法可能導致淨值嚴重偏離公允價值,造成披露信息偏離實際情況,對投資者造成誤導,不符合當下金融發展陽光透明的趨勢。

對券商資管而言,符合監管要求是各項業務開展的重中之重。完善內部管理、規範資管產品運作流程,梳理風險,強化定期報告,存在不規範行為的,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計劃,堅守合規審慎經營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