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公開反對,歐洲“禁燃”遇阻

德國公開反對,歐洲“禁燃”遇阻

作為傳統燃油車的發祥地,歐洲“禁燃”時間表的確定標誌着這個龐大且成熟的汽車產業鏈必須加速轉型的進程。與此同時,反對的聲浪也不小。主要汽車製造國——德國就公開反對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計劃,這無疑會帶來巨大的阻力。但無論進程如何,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成為全球汽車業必須接受的現實,技術升級和格局重塑,牽動的是全球大工業羣的調整。

為內燃機續命

兩週前,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歷史性的決議,決定2035年完全停售新的燃油轎車和小貨車。而擬議的歐7(Euro 7)排放標準將對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污染物進行更嚴格的排放限制。

這兩項決定在歐盟國家中反對聲音四起。德國交通部長Volker Wissing週二表示,德國不會支持歐盟從2035年起禁止銷售內燃機新車的計劃。意大利能源部長Gilberto Pichetto Fratin也在週二表示,意大利打算投票反對歐盟在12年內禁止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車的計劃。

法國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意大利工業部長烏爾索呼籲,歐盟的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採取務實、具體、非意識形態的態度,並表示他希望與德國和法國建立聯盟,減緩其對工業和消費者影響。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三個國家是歐洲最強的三個工業國家,它們有足夠的影響力左右歐盟政策的實施。數據顯示,2022年僅德國的大眾、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等車企,就為歐洲製造了超過400萬輛汽車,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國。

在此之前,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政府已經對歐盟在2035年前禁止銷售新燃油車的決定表達了強烈反對,一位部長稱強制向電動汽車轉型是一種自殺行為。

與此同時,德國仍在努力為內燃機續命。該國已經向歐盟提出要求,允許使用碳中和燃料的內燃機汽車在2035年後繼續在歐洲銷售。

德國數字和交通基礎設施國務秘書邁克爾·特奧雷爾(Michael Theurer)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歐盟部長會議上説:“我們相信電動車現在是發展的方向,但我們需要更多樣的方法。合成燃料技術和生物燃料技術也是我們需要的。”

現實很骨感

此刻除了政府在頭疼以外,汽車製造商也對歐盟的計劃表示不滿。歐7標準預計於2025年7月實施,但是已經有多家汽車製造商表示,新標準無論在排放限值上,還是時間上都不具有可操作性。這個日期沒有給它們足夠的時間來開發符合要求的動力系統。

Stellantis的CEO唐唯實不斷抨擊這一決定。他説:“歐7對於電動化沒有任何幫助,不利於客户,也不利於環境,是毫無意義的,而且會適得其反。”大眾、寶馬、奔馳的高管也曾表示:“2035年禁售燃油車,是對燃油車的歧視。”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從基礎配套設施來看,歐盟會遇到幾個問題,首先是充電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嚴重滯後;其次是各國充電設施機構分佈不均衡,有的國家多有的國家極少;此外,隨着電車增長,歐洲電網將面臨巨大考驗。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就曾指出,歐盟在禁售燃油車,推進電動車的同時,忽視了歐洲充電基礎設施匱乏的現狀,停售燃油車計劃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確實,歐洲充電樁建設遠遠稱不上完備。2021年,歐洲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548.3萬輛,同比增長72.4%。但根據IEA數據,歐洲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僅為33.4萬輛,公共車樁比為16.4:1,直流快充樁僅佔9%的比例。

此外,還不乏對歐洲本土車企市場份額減少的擔憂。歐洲議會偏右派的德國議員Jens Gieseke就表示:“歐洲正在將其汽車行業推向死衚衕,禁止內燃機將使新車更加昂貴,失去數千個工作崗位,並導致歐洲核心產業的衰落。”

根據歐洲汽車供應商聯合會發佈的研報顯示,汽車電動化的快速轉型將導致大量工作崗位的減少。預計到2040年,歐盟汽車供應商將削減大約50萬個工作崗位。

不過,“禁燃”議案的支持者認為,它為歐洲汽車製造商提供了一份明確的時間表,刺激以大眾、奔馳、寶馬、斯特蘭蒂斯、雷諾等為代表的歐洲汽車製造商們在2035年前將生產轉向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以此來帶動投資,從而加強歐洲車企的競爭力。

比如去年10月,在歐盟就2035年“禁燃”達成協議後,德國政府已經採取行動,批准了一項斥資63億歐元(約合67.4億美元)在全國範圍擴大充電站數量的計劃,並加快了對充電站建設的審批速度。

加快產業重塑

雖然歐盟將停售燃油車的時間點定在2035年,但以各大國家公佈的停售燃油車時間點來看,預計將在2030年前後達成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目標,燃油車轉型、新能源車搶佔市場只有最後7年時間窗口。

歷經百年汽車工業發展的燃油車,真的要被電動車顛覆?對於歐洲汽車業來説,這一協議將迫使各大汽車製造商主動或被動接受轉型的現實。

有業內人士認為,百年車企們過去在燃油車巨大的投入和積累,包括龐大的供應鏈、生產線和相關產業人口,讓它們下不了徹底掉頭、壯士斷腕的決心。

而對全球汽車業來説,歐洲“禁燃”雖早已不是新聞,但其標誌性意義仍然明顯,將加速全球汽車業全面轉向新能源的步伐。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顏景輝表示,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德國、日本、美國等為首的傳統汽車工業強國,壟斷了發動機、變速箱等汽車業關鍵技術,形成了強大的品牌紅利,但在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型的過程中,這些傳統車企的優勢明顯減弱甚至不在。

顏景輝還提到,對中國車企來説,歐洲“禁燃”或許是個利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企業出口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

不過,新能源車固然是未來,但協議執行起來似乎難度不小。寶馬集團CEO齊普策就表示,“全球範圍內每天都在經歷不確定性,任何超過十年的長期政策都為時過早”。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9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國公開反對,歐洲“禁燃”遇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