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
鈦媒體注:「探路2022」是鈦媒體年終策劃專題,邀請各行業 TOP 投資人、創業領袖一起回顧過去一年的行業變化和企業成長,同時共話新邏輯、展望2022。本文為耀途資本創始合夥人楊光對話鈦媒體App「探路2022」欄目,以下為楊光對行業未來的展望。
過去一年對於芯片行業變化的關鍵詞是“向上”、“車芯”。
第一個詞是“向上”。目前來看,芯片(本身)已經火熱起來了,特別是近兩年,禁運、限令讓大家逐漸體會到了“卡脖子”的痛苦,自主創新幾乎形成了全面共識。但是,由於早些年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缺環,落下較多的課,要做好“芯片”,就要對產業鏈進行全面掌握和自主創新。
因此,除了芯片本身外,很多人都已開始瞄準芯片產業鏈的上游了——設備、材料。加上這些上游環節的國產化率也比較低,所涉及的核心技術基本都在荷蘭、美國、日本等國家;包括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等半導體設備,光刻膠、靶材、特殊氣體等材料。
第二個詞是“車芯”。中國作為汽車製造大國,汽車產量蟬聯全球第一,佔據全球四分之一市場。而一輛普通汽車平均要500-600顆芯片,一輛智能汽車平均要1000顆芯片,僅國內汽車對汽車半導體需求就十分旺盛。再加上國產車規級芯片行業佔比較低,因此,不論是模擬芯片企業,還是MCU企業、AI芯片企業,2021年都已開始瞄準“車規級芯片市場”。
因為在我記憶裏2021年最深刻的事情恐怕是由於疫情帶來的“芯荒”,最後引發了“車規級芯片”備受追捧,一“芯”難求引發了挺多事情。比如,由於疫情影響,恩智浦、英飛凌等為首的幾大芯片巨頭認為芯片需求量會大幅減少,紛紛削減了芯片訂單,進而以台積電、聯電等為首的芯片製造商主動砍掉汽車芯片產能。
但由於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市場需求反而擴大,再加上車規級芯片研發週期長,上游減產與下游擴量就導致了供不應求。最終,由於芯片短缺,導致國內一年少生產了100萬+輛汽車。
包括我們還聽到坊間説的“新能源造車產商開會內容都是圍繞芯片,而非汽車,反而更像是半導體產業發展大會”“香港劫匪搶劫約500萬港元芯片”“汽車廠商百倍高價回收芯片”等等事件。
展望2022芯片行業,中科創星的觀察是隨着摩爾定律走向“終結”,芯片在製程工藝上的瓶頸越來越明顯,已經快接近物理極限了——硅原子的直徑約為0.22納米,當製程降至7納米以下時,極易出現電湧和電子擊穿問題,也就是已經很難完美地控制電子了。
雖然代表全球最頂尖水平的台積電仍然在不斷地進行3納米及2納米的技術研發及產能投資,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集成電路的尺寸微縮最多到2030年就會達到物理極限,亟需尋找創新發展的出路。因此,如何超越摩爾定律,提升性能,以及節省能耗,就成了新的挑戰。
這意味着,接下來一方面要在材料上進一步的突破,比如使用寬帶隙半導體材,即SiC、GaN——第三代半導體在遇到高温、高壓、高電流時,跟一代(Si)、二代(GaAs)比起來,不會輕易從絕緣變成導電,特性更穩定,能源轉換也更好。
另一方面,中科創星一直也在關注的就是光(子)芯片的發展,這也符合我提出的“米70定律”的發展趨勢——與電子相比,光子作為信息載體具有先天的優勢:超高速度、超強的並行性、超高帶寬、超低損。
具體來説,一是在傳輸信息時光子具有極快的響應時間。光子脈衝可以達到fs量級(飛秒量級),信息速率可以達到幾十個Tb/s,性能能夠提升數百倍。二是光子具有極高的信息容量,比電子高3-4個量級。採用光交互系統的新型使能技術可以實現低交換延遲和高傳輸帶寬。三是光子具有極強的存儲和計算能力,能以光速進行超低能耗運算。四是光子具有極強的並行和互連能力。光子是玻色子,不同波長的光可用於多路同時通信。五是光子具有超低的能耗表現。1bit信息的能耗,光子器件比電子器件低3個數量級,僅為電子器件的千分之一。
因此,芯片由電到光的轉換,是接下來的新機會。此外,還有量子芯片、異構集成、chiplet也將會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首發鈦媒體App,內容為受訪者第一人稱表述,編輯 | 郭虹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