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頻繁傳來控制權變更的消息。而這家公司收到的一紙公告,卻讓其半年多以來的易主計劃打了水漂。
9月9日晚間,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鷹股份”)發佈公告稱,收到農發集團(全稱“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送達的《告知函》,內容為決定終止《股份轉讓意向書》擬收購股權事項。
9月10日,金鷹股份低開0.87%,截至10日收盤,公司股價收報5.95元,跌幅擴大至7.03%。
國資入主無望
這次股權轉讓事宜始於今年年初。
2020年1月,公司控股股東與農發集團簽訂了《股份轉讓意向書》,後者擬以不高於8.5元/股的交易價格受讓上市公司27%的股份(共計9847.4萬股,交易總價不高於8.37億元),受讓完成後,農發集團將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也將從傅國定變更為浙江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浙江省國資委”)。
收購控制權分為“三步走”戰略。
根據公告,首先,農發集團將收購上市公司24%的股權;之後公司的控股股東金鷹集團需出具放棄其所持有的6%股份投票表決權的承諾函/聲明函(表決權降為18.58%);在前述股權完成過户交割之日起滿6個月後,農發集團再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收購剩餘3%股份,金鷹集團的放棄表決權承諾也將隨即失效。
記者瞭解到,農發集團主要從事資本經營等投資業務,浙江省國資委控股90%,浙江省財務開發公司持有10%。
協議中還約定,浙江省國資委正式取得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地位後,董事長繼續由傅國定擔任,非因法定情形,於任期1年內保持不變。
而隨着如今的一紙公告,上市公司易主國資的計劃也隨之擱淺。
對於終止收購股權的原因,農發集團表示“根據浙江省國資國企監管部門的有關要求,決定終止擬收購股權事項,雙方可繼續探索謀求新的戰略合作規劃。”一位長期關注上市公司的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或是雙方在收購價格方面存在着分歧”。
那麼,公司下一步計劃是什麼,未來是否還可能會有易主動作?帶着前述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向金鷹股份發去了採訪函,董秘辦的人員表示“會查看”,但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覆。
困局待解
金鷹股份最初主要從事麻、毛、絲、絹紡織機械成套設備製造銷售,於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不過,公司上市以來業務增長近乎處於停滯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金鷹股份選擇了轉型這條道路。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金鷹股份與日本共創株式會社、日本能量研究所、日本小沢英耐時公司舉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合作項目簽約,簽署了《關於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片狀三元鋰電池)等電池項目合作協議》,進軍了當時熱門的鋰電行業,正式開啓了轉型之路;同年6月宣佈開展“年產3.0億安時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及2萬套電池系統”的項目建設。
2016年12月,公司又宣佈將新建年產5000噸鋰離子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與此前投資的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將來在品種上形成互補及協同作用,項目總投資1.95億元,所需資金由公司自籌解決。
故事説得很誘人,而從後續結果來看,公司無疑只是給投資者畫了個“大餅”。
證監會調查發現,截至2019年9月,上述項目累計投入金額僅2041萬元,且自2017年5月投入生產以來,一直處於停產狀態,屬於重大變化,但上市公司未對上述事項履行持續信息披露業務。對此,證監會給予金鷹股份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給予時任董事長傅國定、時任董事會秘書韓鈞出具警示函措施決定。
除了項目未能按時建設,公司的轉型事業也並未有太大起色。
2019年,也就是佈局鋰電業務的第五個年頭,金鷹股份營業收入為12.4億元,同比增幅僅3.44%,但扣非後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87.74%;根據最新財報,2020年上半年,金鷹股份的營業收入同比下跌21.48%。
轉型未有明顯成效,如今易主國資計劃也泡湯,未來金鷹股份會將以何種方式來提振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