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打造的世界》新版上市,反思“全球化”積累效應

記者 曲鵬

近日,《貿易打造的世界(第4版)》的中文版正式上市,彭慕蘭在為新版所作序言中説道:“本書能得到讀者青睞,初版問世以來二十年的世局演變幫了大忙。”隨着不平等、糧食危機、能源轉型、生態破壞等議題的重要性日漸凸顯,這部以過去六百年全球各地發生的事件為焦點、以世界經濟的歷史與創造為主題的通俗歷史讀物,更有益於大眾讀者回顧當今世界的紛亂來源,反思全球化進程的積累效應,繼而探討關於未來的可能性。

《貿易打造的世界》新版上市,反思“全球化”積累效應

《貿易打造的世界(第4版)》

[美]彭慕蘭 史蒂文·託皮克 著

黃中憲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貿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經濟》最初是由彭慕蘭和託皮克為《世界貿易》(World Trade)雜誌《回顧》專欄(Looking Back)撰寫的文章集結而成,以7箇中心主題為綱,圍繞着世界經濟本質和形塑世界經濟的因素有系統地進行編纂。自2000年初版以來,該書已暢銷20餘年,歷3次增修再版,現包含7章92篇故事,各章內按主題和事件發生的年代編排。

書中首先探討現代早期的市場,及其運作時所不可或缺的體制和準則;然後探討暴力在資本積累、市場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國家主導的壓制行為、民間創新作為、海盜等“不法之徒”;第三章聚焦於咖啡、煙草、鴉片之類致癮性商品,以及它們對於長程貿易的貢獻;接着檢視後來成為期貨的各種商品,從尋常可見的馬鈴薯、玉米到黃金、白銀、絲織品,從工業原料(如橡膠)到稀奇古怪的東西(如胭脂蟲);第五章探討運輸工具改良對聯結遙遠市場、促進貿易的貢獻;第六章思考現代世界經濟的特色,例如金錢、度量衡、時間的標準化、貿易準則的誕生、企業等;最後一章探討工業化過程及去工業化的幾個事件。

《貿易打造的世界》新版上市,反思“全球化”積累效應

第4版進一步擴大了地理廣度和歷史縱深:增添了10篇新文章,和1篇涵蓋全球且經過大幅修訂的文章,並較小幅度地修訂了其他文章,再次更新了“結語”。總體增修篇幅達15萬字。新文章涉及不少熱門話題,如煙草、罪惡税、現代早期探險家、僑商、勤勞革命、穀物全球化、稀土等。這些故事表明,更大範圍的貿易和全球變遷繼續在上演。

該書凝聚了作者四十餘年的研究精髓和不斷反思。在彭慕蘭看來,這本書之所以吸引讀者,是因為兩位作者並非以“世界”歷史學家甚或“全球化”歷史學家的身份起家。他們最初都專攻特定地區——彭慕蘭專攻東亞,託皮克專攻拉丁美洲,這使得他們充分相信地區的特殊性,即使地區外的聯結越來越多。其宗旨就在於將從世界體系分析所得到的深刻見解與地方研究視角熔於一爐,開啓新的討論。

《貿易打造的世界》新版上市,反思“全球化”積累效應

該書揚棄以歐洲為中心的目的論,即歐洲人是首要推動者,其他人只能被動響應;主張世界經濟存在已久,其他地區的人在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歐洲人所擁有的優勢,往往既來自經濟的早一步發展,也來自運用暴力或運氣。歐洲直到其歷史的後期才明顯享有生產技術上的優勢,歐洲是否曾擁有獨一無二的高創新精神或高社會適應能力,仍有待商榷。”

要想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除了要考慮市場經濟,也應將道德經濟納入考量,也就是應考慮到什麼是人們眼中正當的事,考慮到影響人們評判貨物、勞力之價值的文化傾向”。長期來看,不平等現象愈演愈烈,乃毋庸置疑;各地的文化往往是以出人意表的方式在影響經濟;而人們也已重新發現,一度快要完全臣服於人類需求與技能的“自然”,其實一直都在舞台上。誠如作者在全書結尾所言:“貿易所打造的世界未來會變成什麼樣,我們只能耐心等着瞧。但消極等待事態自行發展,並不可取。或許,着手瞭解世界和着手改變世界有利無害。”

《貿易打造的世界》新版上市,反思“全球化”積累效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3 字。

轉載請註明: 《貿易打造的世界》新版上市,反思“全球化”積累效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