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憶山
繼海底撈、奈雪等鉅虧之後,“連鎖火鍋龍頭”呷哺呷哺也陷入虧損的泥沼。根據公司2月11日午間發佈盈警預告,公司預計2021年收入約為61.5億元,淨虧損約2.75億元至2.95億元。
中國烹飪協會表示,2021年餐飲業從經營狀況來看仍然未擺脱困境,很多餐飲企業處於虧損狀態,甚至是大型連鎖品牌企業。
2021年營收61.5億元
將新增156家餐廳
3月11日午間,呷哺呷哺發佈盈警,公司預計2021年收入約為61.5億元,同比增長約13%。預計2021年產生淨虧損約2.75億元至2.95億元,而2020年淨利潤約人民幣1149萬元。
呷哺呷哺表示,公司2021年度出現淨虧損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2021全年關閉約230家餐廳導致的長期資產一次性虧損,以及因為部分餐廳經營業績下滑而導致的計提減值虧損,合計約人民幣2.2億元;其二,2021年公司部分地區餐廳仍然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而無法充分營業。
公告表示,集團將持續密切關注市場狀況、檢視餐廳經營情況,以及時調整組織架構和業務策略,同時將採取多項措施增加餐廳運營收入和控制各項經營成本。在2022年中,集團將整合集團各事業部的會員系統為集團會員系統,以達到引流作用,並進而提升門店經營利潤;另一方面,為繼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及降低費用率,在2022年度,新開門店選址將採取更審慎態度,繼續新增約156家餐廳。
股價方面,呷哺呷哺3月11日午間跌幅一度擴大至13%,截至收盤,每股報3.84港元,總市值41.7億港元。
海底撈、奈雪也鉅虧
餐飲業仍未擺脱困境
事實上,不止呷哺呷哺,從已公佈的上市餐飲公司2021年年報數據來看,不少餐飲巨頭都出現了虧損。
2月8日晚間,“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發佈公告稱,預計2021年將錄得收入約為42.8億元至43.2億元,錄得經調整淨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為1.35億元至1.6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奈雪的茶3年已虧損近3億元,加上上市首年再度虧損,公司四年虧損總額已超4億元。
海底撈方面,2月21日早間公司發佈公告,2021年全年預計虧損38億元至45億元。據悉海底撈2018年9月登陸聯交所,2018年至2020年淨利潤分別為16.46億、23.45億和3.09億元,合計約43億元。也就是説海底撈半年時間把上市三年的利潤基本虧光。
而除海底撈、呷哺呷哺關店之外,網紅奶茶品牌茶顏悦色也連續三次集中閉店、許留山退出香港市場並註銷大陸近150家門店、德克士關店近百家、輕食連鎖品牌新元素宣佈破產清算,門店也陸續全部關閉……數據顯示,2021年餐飲行業吊銷或註銷了近100萬家門店,涵蓋火鍋、茶飲、麪食等多個餐飲品類。
據中國烹飪協會《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及2022年市場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元,與上年相比由負轉為正增長18.6%,兩年平均下降0.5%,還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
來源:中國烹飪協會
中國烹飪協會指出,2021年餐飲業從經營狀況來看仍然未擺脱困境,很多餐飲企業處於虧損狀態,甚至是大型連鎖品牌企業。鑑於疫情反覆多發,餐飲業不斷調整發展策略,採取關停部分門店等措施應對當前困境,之前備受餐飲企業尤其是連鎖企業青睞的商場紅利也在逐漸減少。餐飲業愈加認識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從量到質的深層次變革,探索新模式創新發展。而在競爭愈加激烈的形勢下,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優質的連鎖品牌餐飲還會吸引資本加持。
啓動上海管理總部
爭取贏得更大增長空間
對於呷哺呷哺門店關閉,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啓曾對外表示,經過兩個多月的市場走訪,發現呷哺呷哺部分門店存在嚴重的選址錯誤,從而導致虧損,因此決定關閉。
對此,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分析表示,關閉虧損門店可以提升單店的收益率,即便造成了一定的非經營性虧損,那這種虧損也是具有希望的,目的是為了甩掉歷史包袱而輕裝前進,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
對於未來發展布局,呷哺方面也有新動作。據此前媒體報道,呷哺集團在2022年將設立北京、上海兩大管理總部,為南下擴張戰略謀篇佈局。而呷哺集團上海管理總部已在3月初啓動運轉。
未來三年,呷哺呷哺計劃新增至少500家門店;湊湊則每年新增80到100家門店的速度擴張。兩個品牌均會佈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中西部核心城市等國內市場。在國際市場擴張方面,呷哺集團已進軍東南亞市;其中,新加坡首店在今年春節已開業,未來計劃佈局50家門店;馬來西亞首店也有望在年底前亮相。
在多品牌佈局方面,呷哺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已啓動中高端品牌“呷哺X”項目,由呷哺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啓帶隊,將以全新的商業模式亮相,首批門店計劃年底前落户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此外,集團四大數字化系統今年將陸續上線,可實現智能開店選址、智能供應鏈管理、多品牌整合營銷和數字化運營管理功能。
編輯:艦長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