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四餘年發展,科創板始終立足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戰略,堅守“硬科技”定位,聚集了一批科技創新領域的優秀企業,板塊內公司數量以及市值均有較大提升。
今年以來科創50指數受到美聯儲持續加息影響下跌近11%。雖然指數下跌不多,但是科創板有不少個股跌幅超過50%。這其中跌幅前十大的公司有:昱能科技、利元亨、禾邁股份、容知日新、美迪西、金博股份、泰坦科技、信安世紀、派能科技、東威半導。
根據這些個股的行業可以發現,這些個股大部分下跌的驅動因素主要源於新能源的週期性。
交銀國際預計2024 年內地光伏新增裝機將進一步增至210 吉瓦,從23 年112%的同比增長的高基數下將放緩至明年的14%。光伏玻璃方面,主要原材料價格2024 年均將進入下跌週期,但在新產能投放後不排除毛利率在2024年將再度探底,不過,考慮到產能預警機制的存在,長期下降空間有限。多晶硅方面,2024 年產量將增長32%至200 萬噸,為終端需求的1.49 倍,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將考驗企業的成本控制。
光伏中游的產能過剩首先影響的是上游的設備企業今年的下跌主要源於此。
鋰電池方面,新能源汽車處於價格戰階段,疊加動力電池行業嚴重產能過剩,庫存高企,預計需求增速繼續下滑,國投安信期貨給出的需求增速預期在 27%。其他領域,國投安信期貨預期消費電子增速在 3%,儲能增速在 35.5%。鋰電產業鏈和光伏一樣存在估值大幅下調的預期,電池設備股在今年表現持續不佳。
具體來看前三大跌幅熊股:
遇到經營逆境的昱能科技
昱能科技自 2010 年成立起一直致力於 MLPE 組件級電力電子的研發及產業化,產品包括微型逆變器、智控關斷器、功率優化器、EMA 智能監控等,是全球範圍內最早實現微型逆變器量產出貨的廠商之一。自 2011 年起,公司持續發力佈局全球,相繼在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荷蘭、墨西哥等國際主要光伏應用市場成立分公司及子公司,形成了全球化的銷售服務網絡,躋身全球第二大微型逆變器產品供應商。
昱能科技雖然在歐美微逆市場手握一手好牌,但2023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公司營收9.69億元,淨利潤1.8億元,同比下降28.65%,表現不如預期。同時,公司存貨金額一直維持在17億元左右,表明公司在經營上遇到了一些麻煩。
在新的競爭環境中,微逆市場已經轉移至成本和製造工藝的角逐,這對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降本增效”將成為企業長期的戰略指引。
全球儲能時代來臨,一個萬億級微逆市場即將形成。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只有綜合能力更強的“六邊形戰士”才能贏得未來。因此,昱能科技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股價、庫存、生產、營銷、區域、研發等各個方面入手,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同時,公司也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靈活調整戰略和業務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現代社會中,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及儲能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隨着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在亞洲、歐洲和北美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不斷攀升。在此背景下,鋰電池生產設備的需求也持續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鋰電生產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增收不增利的利元亨
利元亨(688499.SH)作為一家與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等深度合作的鋰電設備生產企業,在鋰電池製造設備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其產品線覆蓋全鋰電工藝,從電芯製作到模組Pack、智慧物流,實現了專機、一體機、局部環節整線、真正的整線的產品佈局。高研發投入使得利元亨在行業內保持技術領先地位,獲得了與頭部企業合作的機會。
然而,客户集中度過高成為利元亨的一大隱患。前五大客户銷售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較高,尤其是第一大客户新能源科技佔比超過70%。這使得公司的業務受到下游客户採購策略和經營狀況的影響較大。同時,存貨跌價風險和壞賬風險也不容忽視。隨着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逐年增加,而存貨週轉率較低,導致存貨跌價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逐年攀升。
2023年上半年,利元亨的業績開始出現虧損。雖然營收同比增長了56.56%,但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了118.62%。主要原因包括毛利率下降、期間費用增加以及信用減值損失和利息費用的拖累。此外,公司還有多個在建工業園和其他配套工程,資金來源主要是自籌,借款餘額較高,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資金壓力。
總的來説,雖然利元亨在鋰電池生產設備領域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客户集中度過高、存貨跌價風險和壞賬風險等問題對公司的業績和未來發展構成威脅。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公司需要採取措施降低客户集中度、提高存貨週轉率並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以改善財務狀況。同時,面對行業競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利元亨還需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產品結構和提升技術水平,以保持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高光之後的禾邁股份
禾邁股份,自2012年創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光伏逆變器、儲能相關產品、電氣成套設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和設計,是光伏領域內的微型逆變器供應商。然而,與其在光伏領域的專業地位相比,更讓市場矚目的則是其作為A股歷史上發行價最高的公司之一的身份。
禾邁股份的發行價高達557.8元/股,成為A股歷史上的高價新股。然而,高價背後反映的是高市盈率和高估值。以公司的靜態市盈率計算,已經超過了200倍;按照2021年的淨利潤計算,市盈率也在100倍以上。這種高估值在市場預期行業景氣下滑或公司業績不及預期時,極易導致估值和業績的雙重打擊。
禾邁股份的案例給我們帶來了幾點思考:首先,對於公司估值的合理性需要深入探究。將禾邁股份的估值與全球微型逆變器領導者Enphase相提並論是否合理?為何市場總認為市場份額小就意味着更出色的成長性?其次,市場炒作和預期管理對於新股價格的影響不容忽視。如果禾邁股份的發行價更低、市場炒作情緒更淡、預期更為保守,市場波動是否會更小?最後,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如何合理運用募集資金、保持經營專注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短期的市場波動並不應掩蓋這些企業在科技創新和長期發展潛力上的光芒。對於光伏和鋰電池等新能源行業,儘管當前面臨產能過剩等問題,但隨着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行業的長期前景依然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