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你給這個企業留下什麼?
你給這個時代留下什麼?
這大概是每一位知名企業家從舞台中心走下來時,都免不了的問題。
11月5日,海爾集團第八屆職工代表大會換屆之際,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主動提請不再參與新一屆董事提名,在辭任董事局主席受邀擔任名譽主席,周雲傑當選新一屆董事局主席,受聘首席執行官。
海爾集團今天的官方微信上,將海爾這個“歷史性時刻”稱之為海爾首創了一種使海爾在轉型成為生態型企業後仍可持續進化的傳承新機制。
對於這個新機制,海爾官方微信是這樣解讀的——
“為避免科層制模式下企業領導人交接班常見的興衰更替,張瑞敏通過16年人單合一模式的探索,把科層制企業成功轉型為自組織、自驅動、自進化的生態型企業。張瑞敏交給未來的是一個人人創客、生生不息的生態。海爾創新傳承機制的目的是加快各生態圈引爆引領,實現指數級增長的生態價值循環。”
那麼,作為創始人,張瑞敏在37年生涯中給海爾留下了什麼?又給這個時代留下什麼?
在張瑞敏帶領下,山東青島,崛起了一個世界級品牌,海爾成長為一個全球化企業,這有目共睹。
但張瑞敏的目標絕不在此。
1.
在海爾官微上海爾集團董事局換屆的這個消息後,被無數個點贊頂在首位的留言是這樣的一條——
“張瑞敏交給未來的是一個人人創客、生生不息的生態。”
這句話,或許是海爾上下對企業創始人的最高評價。
留下了一個“人人是創客”的企業文化,創立了一個無限鏈接的企業生態,或許,這是張瑞敏放心從這個他奮戰了37年的舞台退下的根本。
這個時候,不妨回顧一下2018年,在央視《對話》節目,張瑞敏的一段話——
“我希望自己交班的時候,不是把一個帝國,一個有圍牆的花園交給接班人,而是一個生態系統。因為我看到世界上很多企業,因為領導人更換就不行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那麼,張瑞敏真的做到了嗎?
2.
這個企業文化和生態的創立,耗費了張瑞敏畢生心血。
2017年首屆人單合一論壇上,曾任海爾集團總裁、和張瑞敏多年共事的楊綿綿説——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他一生都在追求如何開發人的潛能。一個企業,企業的員工,到底怎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為了這個,他終生都在奮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實驗,得到了人單合一這樣一個商業模式。這個模式經過了12年運行,經過了很多曲折,有了一點成效,但遠未成功。今後還要再探索,還會再有反覆。”
1985年砸冰箱,2015年砸組織,這“兩砸”,成了張瑞敏的標籤。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北京舉行。在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的100名改革先鋒中,張瑞敏作為注重企業管理創新的優秀企業家代表入選。這次大會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青島對張瑞敏進行了專訪。
“不管是砸冰箱,還是砸組織,都是表象。我一直盯着的,就是怎麼讓人發揮更大價值。”張瑞敏説。
張瑞敏砸完冰箱後,有跟着砸汽車的。這個階段,整個中國企業界都在搞全面質量管理。
張瑞敏説,高質量的產品是高素質的人幹出來的。你引進了德國的設備、技術,如果人不行,都白搭。
當時,引進德國利勃海爾技術的中國企業有三家,後來兩家都做沒了,一家被海爾兼併。
但是,砸了冰箱人的素質就能提上去嗎?這只是改變了原來那種幹好幹壞都一樣的觀念。
所以,砸組織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
2009年,張瑞敏砸冰箱用過的那把鐵錘進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然而,他的“另一砸”卻一直伴隨着質疑。
在砸組織時,張瑞敏承受的壓力,要比30年前砸冰箱時重得多,砸冰箱最多落個“損害國有資產罪”;砸組織,是要把一家8萬人的大企業砸碎,再造一個全新的企業文化,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張瑞敏選擇了最難走的一條路。
真正做企業的,不會在乎一時譭譽,他們內心最在乎的,是企業的生死,特別是披荊斬棘把企業從一片泥濘中帶出來的創始人。
在2018年12月那次專訪中,張瑞敏這樣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説——
“這件事一定要有結果。這因為這個結果關乎企業生存,這是一定的。”
3.
海爾官微上,對張瑞敏的評價是,他締造了一種創客文化——
“張瑞敏的貢獻不僅僅在於有形的方面,更體現在他堅持以‘人的價值最大化’為宗旨,倡導並推動持續創業創新的海爾文化,讓每個平凡的員工都有機會成為自主人的創客,人人都是自己的CEO,為實現共創價值、共同富裕做出有益探索。”
第一個從海爾平台上跑出來的小微雷神科技,是從海爾筆記本業務孵化出來的,如今已成為國內電競生態領導品牌,2020年入選山東高成長瞪羚企業。
2005年成立的海爾生物,脱胎於海爾集團低温技術研究所。被資本市場全力追捧的海爾生物,8月18日股價創下140元歷史新高。這個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的低温存儲品牌,在這次新冠疫情中的疫苗存儲運輸中大顯身手。
一台工業產品的“低温冰箱”,在經過數次裂變,串起了一個生物醫療的物聯網生態;一個主業不在醫療領域的企業,把生物醫療板塊做成了上市公司。
而如果沒有張瑞敏力推的這場改革,海爾生物的創始人劉佔傑可能就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技術專家、泰山學者,被周圍人尊稱為“劉博士”。現在,劉佔傑的人生在進入海爾集團後被分成了兩段:前半段技術攻關,後半段模式創新,用物聯網解決方案,開啓了一個傳統硬件製造商的蝶變。
4.
企業家精神到底是什麼?張瑞敏的身上,表現出鮮明的企業家精神特質。
“你怎麼看外界對你改革的非議?”2016年,吳曉波到海爾調研時這樣問張瑞敏,這個問題,已經被很多人問過了。
吳曉波在《沒有對標的日子裏》一文中這樣寫道:“張瑞敏的聲調突然抬高了三度,坐在一米開外的對面,我分明看到他眼眶陡然變紅,他厲聲説,‘如果我還在乎外界怎麼看我,這場改革還搞得下去嗎?’”
從張瑞敏提出人單合一,到現在已經過去16年了,他一直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2018年9月,海爾集團官方微信推出的《海爾的定力》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對企業家來説,所謂思考的深度,就在於思考的東西是所有企業都困惑的東西,思考的目的是為所有企業找到出路。更重要的是,找到出路之後,更要無所畏懼地帶頭走上這條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曾旁聽過海爾集團的樣板會,它更像企業內部每週一次的考試,這樣的“小微輔導課”由一個個問題組成:你為什麼做不起來?你的單在哪裏?張瑞敏親臨現場,從頭到尾地聽,點評,指導細節。
轉型會付出高昂試錯成本,這樣的集團樣板會作為覆盤和反思,整個集團最有經驗的大腦碰撞在一起,找出問題癥結,快速轉型,把試錯成本降到最低。
這個場景很像商學院教授指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但這就是實戰。在海爾這個平台上,對賭機制貫穿於整個小微組織構架,完不成對賭目標就要被淘汰。
所以,有人把它叫“跳崖對賭”——這種賭上身家的創業就像跳崖,你必須在着地前組裝好另一架飛機起飛。
改變自己,壯士斷腕,是破釜沉舟的生死考驗,也是切膚之痛。聽上去是豪言壯語,實際上需要巨大的魄力和勇氣。
2019年12月26日,海爾集團在青島舉行創業35週年紀念大會啓動第六個戰略——生態品牌戰略。
這個時候,中國經濟正在面臨巨大調整,很多曾經輝煌的企業都在寒冬中死掉了。但這樣的經濟週期,你喜不喜歡都要接受它。
在這次大會上,張瑞敏和每一位上台授獎的創業元勳緊緊擁抱。(圖片説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現場感受了這場紀念活動,它生動展示了一個35歲企業應對冬天的態度。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只相信跟投對賭!”俄羅斯鏈羣小微孫正華在這場大會上,發出肺腑之言。
俄羅斯是全球面積最大國家,是歐洲主要消費市場,是打開中亞大門的鑰匙,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進入歐洲的門户。博世、三星、LG等十幾個歐美日韓品牌在此搏殺。這個國家關税高、匯率波動非常大。海爾怎麼打開俄羅斯市場?
當初,海爾在俄羅斯的電冰箱廠建設很不順利。最終,俄羅斯鏈羣選擇跟投對賭的辦法,把自己逼上梁山。這些年輕人常年在外打拼,現在還要拿出身家湊夠100萬進行對賭,把小家庭的命運和這個項目綁在一起。
俄羅斯冬天零下30多度,當地是不開工的。他們想辦法給工地蓋了個大棚,繼續施工。結果這個項目當年投產,當年盈利,冰箱項目賭贏了!
海爾在磨練什麼?磨練創客的“狼性”。這對於一個製造業基因出身的企業而言,會有多難。華為提倡狼性,華為錢給足了。海爾給了什麼?海爾沒有給一分錢,就給了“人單合一”,給了“對賭跟投”。
因為只有“寒冬”,才可以真正逼出那些有潛力的員工,逼他們進化,蝶變。
這也是經濟低潮期的價值的——冬天就是來幫助肅清市場的,這個時期,正好將那些草莽式的企業家掃地出門,讓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退場,給有價值、有競爭力的企業騰出資源。
5.
“所有的製造業必須改變。”
2019年,海爾把第三屆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搬到上海召開,在上海松江長三角G60科創大廈,海爾COSMOPlat體驗中心揭幕時,張瑞敏講了上面這句話。
海爾在上海松江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起點,建立了海爾COSMOPlat體驗中心,這裏也是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海爾工業互聯網之所以搶灘上海,就是希望在上海這個中國先進製造業的熱點地區和高地上,加速海爾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成長。
2020年,青島有3000名中小企業用上了卡奧斯,這3000家企業去年新增工業產值117億,平均提效30%。
卡奧斯目前已鏈接企業近80萬家,服務企業7萬餘家,覆蓋15個行業,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複製推廣。
從一片厚重的製造業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卡奧斯,它的“星辰大海”不光在山東這片熱土,更在全國、在全球展開,印證着“人單合一”這個商業模式的價值。
它也印證了這個顛撲不滅的真理:只有創新,才能跨越週期。
2016年1月5日,張瑞敏受邀在大眾報業集團做了一場關於海爾集團改革的內部演講。在這次演講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對張瑞敏進行了專訪。
這一天,正好是張瑞敏67歲生日,在結束採訪時,張瑞敏引用了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永不死,只是淡出舞台。”
與他同時代的企業家任正非,1944年生人,至今仍活躍於企業界。
10月29日,任正非還在華為軍團組建大會上大聲疾呼:為國捨命,鳳凰涅槃,讓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負我們!
不管是海爾還是華為,企業面臨的挑戰,一點不會因為企業創始人鬢角白髮的增多有絲毫減少,而只會更多。
張瑞敏服務海爾37年。37年,對於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已經很長了。而時間是最好的標尺,去檢驗一位企業家對於企業、對這個時代創造的價值和財富。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