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國人壽召開中期業績發佈會。此前,其發佈半年報稱,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4422.99億元,在高基數基礎上同比增長3.5%;受投資收益變化、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綜合影響,公司歸母淨利潤達409.75億元,同比增長34.2%。
在業績發佈會上,中國人壽高管層還回應了市場較為關注的壽險行業低迷,如何看待其發展前景以及代理人隊伍規模下降原因等問題。
壽險行業面臨陣痛期 高管稱長期向好趨勢未變
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為298.67億元,同比下降19%。其實,壽險業務低迷已經成為行業現象,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人身險業務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11萬億元,同比僅增0.4%,從公司層面來看,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由正轉負,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98萬億元,同比下滑1.1%。
對此,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在今日的發佈會上回應稱,上半年,全球疫情仍持續演變,外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雖然中國經濟依然實現正增長,但恢復得並不均衡,居民消費意願降低,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調查,居民通過各種方式安排理財較2019年同期是下降的,這些原因造成整個行業的新業務增長處於低位,或者説出現了負增長。
不過,蘇恆軒表示,經過認真分析,我們始終認為當前面臨的短期挑戰僅僅是行業結構與新供求平衡形成的陣痛期。我們仍然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同時,國家最近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保險業發展的政策,畢竟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保險業務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所以,壽險市場的潛力仍然十分巨大,保險密度和深度更證明了這一點,中國壽險業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發展機遇期,中長期來看,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半年少了20多萬代理人 原因何在?
此外,中國人壽大幅壓縮代理人規模也受到投資者關注。
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人壽個險銷售人力為115萬人,其中,營銷隊伍規模為71.9萬人,收展隊伍規模為43.1萬人,而截至2020年年末,其個險銷售人力還有137.8萬人,也就是説,短短半年,中國人壽就少了22.8萬的代理人。
原因何在?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表示,整個市場的隊伍都出現了下滑態勢,公司也不例外,這是符合趨勢的。後疫情時代,大家的就業選擇偏保守,就業環境也相對趨於穩定,增員難度進一步加大,同時,公司更注重甄選標準和招募質量,此外,疫情也導致隊伍留存率降低。對於我們來説,留存率降低既是主動選擇也有被動接受,被動的是整個行業狀況、市場狀況不佳,主動則在於我們壓實整個隊伍的發展質量。
詹忠認為,從整個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代理人隊伍規模預計不會再出現大幅增長的情況,大家會更注重質態,注重整個隊伍的結構。
商業保險面臨惠民保衝擊?仍有大有可為空間
2020年以來,惠民保十分火爆,有分析稱,這類產品對商業保險形成了一定衝擊,中國人壽對此怎麼看?
公司副總裁利明光在發佈會上表示,普惠保在內部統稱為城市保。基本醫保、補充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保險與城市保,共同構成了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通過多方參與,讓醫療險的經營基礎更加穩固,而且,多方參與也有利於提升社會的保險意識以及對保險的認知。目前,中國人壽已在9個省份開展27個項目。
利明光進一步表示,政府對這類業務高度重視,相關監管機構也專門出台了規範發展的文件,這些工作都為將來的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疫情發生以後,社會民眾對醫療險的關注和需求提升了很多,且需求更多體現個性化、差異化、層次化,結合這些變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未來商業保險還有大有可為的空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