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資本市場在浦東“熱土”蜕變

三十而立 資本市場在浦東“熱土”蜕變

浦東新區開發開放,是中國資本市場破繭而出、茁壯成長的重大契機。而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則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成果之一。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0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小到大,浦東聚集了各類全球金融要素市場,匯聚了銀行、股票、債券、期貨、貨幣、票據、外匯、黃金、保險、信託等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資本。目前,浦東在金融業的發展、金融市場的開放中,已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舸爭流的發展格局,並將在全球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體系中發出強勁有力、舉足輕重的“中國聲音”。

國際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是當年浦東開發開放十大政策措施之一。三十年來,上海證券交易所快速發展,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產品日益豐富完整,交易機制不斷完善,對中國經濟發展及轉型升級,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貢獻了巨大力量。同時,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際影響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可以説,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和發展,是浦東開發開放和中國經濟改革發展歷程中重要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市場規模,從當初的“老八股”,發展到今天的1765家上市公司,上市股票共有1808只,總股本達到42259.41億股,總市值達到434197.89億元。一大批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大型優質企業,陸續到上交所發行上市;一大批已上市公司通過兼併重組,實現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目前,上交所市場是境內唯一兼具現貨和衍生品交易功能的綜合性交易所,產品線涵蓋股票、債券、衍生品、基金。上交所也是第一家推出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交易機制的交易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9月,上交所的股票總市值、交易量、籌資額分別位列全球交易所第三、第四和第二位。經過三十年發展,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證券交易所之一。

2019年7月,上交所科創板市場正式開市。設立科創板是落實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激發市場活力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安排。同時,科創板的開市,也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自身發展的重大機遇。開市一年多來,科創板上市公司家數已達194家,總股本598.65億股,總市值達到30472.53億元。科創板支持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創新型企業融資上市,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上海證券交易所雙向開放的步伐越邁越大,滬港通平穩運行,中歐所順利開業,滬倫通積極謀劃,“納摩”“納羅”相繼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本市場深度合作,可謂成果累累,國際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展望未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願景,是努力將上交所打造成為全球最重要、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投資和資產配置管理中心和全球最主要的融資中心之一;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積極參與全球交易所行業治理,充分發揮上交所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輻射力。

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

除了股票市場之外,30年來,浦東已經形成了多要素、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格局。2019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成交量為14.12億手,連續四年在全球場內商品類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一;全國銀行間市場成交額1454萬億元,占上海市金融市場總成交額的75%。目前,浦東已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完備、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浦東新區已形成持牌金融機構、新興金融機構和金融專業服務機構共同發展的金融機構體系,是全球金融機構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截至2020年10月底,浦東共有銀證保持牌類金融機構1105家,其中銀行類287家,保險類309家。金融機構的集聚水平持續提升,外資法人銀行、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外資保險法人公司、外資再保險機構、合資證券公司、合資公募基金等多個細分領域的集聚度位列全國第一。

2020年上半年,浦東金融業增加值為2021.7億元,實現同比增長7.5%,浦東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區GDP比重33.9%,占上海市金融業增加值比重達58.2%。以2018年的統計口徑計算,浦東新區當年金融業增加值為2937億元,較1997年時的68.71億元增加了近42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1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十而立 資本市場在浦東“熱土”蜕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