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年,電動車最值得關注的三大變化
回望2020年,感慨萬千。
在幾乎損失一季度的情況下,電動車行業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實現了近十年最大的增幅。
在關注數據大幅增長之外,我們更應該挖掘推動行業增長的核心動力。
01
大品牌的關注點,從“商家端”轉向“用户端”。
經過十餘年的優勝劣汰,電動車品牌從2000多家,到如今的700多家,未來能留下來的也就區區幾十家。正如我們熟知的家電、空調行業一樣。
對比大品牌和雜牌,不難發現,大品牌重視的是自身與用户的關係,而小品牌和雜牌只顧經營與代理商、經銷商的關係,因為他們只管把車子賣給代理商和經銷商。
相比之下,大品牌一直在尋找與用户溝通的最短途徑,這也是渠道下沉、工廠直供門店的底層邏輯。
02
門店的價值越來越大。
毫無疑問,優質門店已經成為大品牌的核心資產。尤其在經歷了互聯網電商的衝擊後,實體門店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
過去的一年裏,我們看到大品牌不惜重金直接購買優質門店資源,我們也看到了大品牌通過“一街多店”,來搶佔更多的市場。
再進一步,新國標帶來的換購潮來襲,需要實體門店來承接舊車的折價回收和換購,因此,優質門店不僅僅是當前市場的卡位的基礎,更是企業搶佔市場、完成戰略目標的戰略高地。
03
國標車贏在當下,電摩/電輕摩贏在未來。
過去的2020年,我們一邊感慨新舊交替帶來的市場紅利,為一觸即發的換購潮興奮不已。
另一邊,我們又為電摩何時解禁而憂心忡忡。過去的一年,我們不止一次,為電摩和電輕摩的路權和生存權吶喊、抗爭。
值得慶幸的是,在全球新能源崛起的大潮下,摩企也在摩拳擦掌,本田摩托、春風動力、金城摩托在過去的一年裏,陸續推出了自己的電摩產品,甚至,特斯拉都在蠢蠢欲動。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電摩市場,一定會贏得更多用户的選擇和信賴,同時也會擁有更開放的政策環境。
總結:
在增長的背後,既有新舊交替帶來的“換購潮”,也有產品和技術創新帶來的新的增長點。要看到用户需求升級潛藏的商機,要理解品牌成長為超級巨頭的底層邏輯,要不斷思考產業未來轉型升級的方向。
2021年,擁抱新的變化,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