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曾創下世界“經濟奇蹟”,如今卻深陷債務泥潭,巴西做錯了什麼?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財經

巴西前總統盧拉曾預言道,“19世紀屬於歐洲的時代,20世紀屬於美國,21世紀則屬於巴西。”作為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發展環境,地理位置靠海,環境優美,關鍵還坐擁豐富的資源,比如巴西是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國、全球第九大石油生產國,比世界許多國家都有發展優勢。坐擁2億人口的巴西,還是世界第九大經濟體,無論從人口、面積,還是GDP來看,巴西都是妥妥的世界大國,也有望成為多極世界中的重要一極。

據國際專業服務公司普華永道《2050年的世界》報告,2050年前,巴西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國。在很多巴西人的心目中,巴西被認定為“潛在的超級大國”。最近幾年,巴西在國際上頻頻舉辦世界級賽事,似乎更給人一種錯覺——巴西離超級大國越來越近,比如2014年的世界盃與2016年的奧運會都先後在巴西舉行。

不過,擁有許多發展優勢的巴西,卻將一副好牌打成爛牌。人均GDP是衡量一國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多年以來,巴西的人均GDP都徘徊在1萬美元水平左右,至今沒有突破聯合國劃定中等國家收入標準,掉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巴西國內還存在許多嚴重的社會發展問題,比如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失業率長期高企、基礎設施落後、城市治安差等等,國際機構還發現,巴西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那麼,巴西為什麼深陷發展泥潭呢?

巴西能成為世界第九大經濟體,豐富的自然資源創造了絕佳的物質條件。無論是農業資源、還是自然能源,巴西都在全球數一數二。巴西的大豆、咖啡、牛肉等農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礦產資源也多到令各國豔羨。巴西有29種礦物產品儲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鐵礦石儲量和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巴西還是世界第九大石油生產國;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萬立方米。

相比資源匱乏的國家,豐富的資源幫助巴西經濟迅速實現崛起。靠着豐富的資源,巴西從“一戰”期間就開啓工業化進程,到1920年期間,巴西全國已擁13萬家工業企業。即便在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期間,巴西的工業仍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據不完全統計,1933~1940年間,巴西在工業產值方面增長44%,並培育了一批石油、鋼鐵、化工等工業企業。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時間,巴西更是堅定不移推行工業化道路,尤其鼓勵外資投資和吸納先進技術。

發展工業化,也讓巴西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尤其在 1968-1973年,巴西GDP年均增長率達到10%以,全球都為之震驚,這段發展期也被全球公認為“巴西奇蹟”。伴隨着經濟快速增長,巴西人均GDP迅速提升,在1975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由低收入國家正式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1980年,巴西的人均收入還高於當時的“亞洲四小龍”。

然而,這樣的輝煌成績沒有維持下去。20世紀八九十年代,巴西接連遭遇了拉美債務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濟陷入停滯甚至衰退狀態。隨後,巴西通過實施自由主義市場改革和推行穩健務實的經濟政策,重新走上穩定發展道路。

進入21世紀後,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全球經濟蓬勃增長,這帶動了石油、鐵礦石和農產品等大宗商品需求攀升,巴西的貿易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其經濟也大幅受益,並再一度吸引全球目光。2004年,巴西GDP增長率達到5.7%。即便在經歷金融危機後的2010年,巴西經濟增速仍高達7.5%。2011年,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巴西的經濟體量首次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但好景不長,隨着全球經濟放緩、對大宗商品需求減少,以2011年為分水嶺,巴西經濟從之前的快速增長進入加速下行的通道,GDP增長率從2011年的3.9%持續下滑,2015年和2016年分別跌至-3.8%和-3.6%。儘管隨後爬出負增長的深坑,但至今都在萎靡的邊緣徘徊,2017年-2019年,巴西經濟增速徘徊在1%左右。雪上加霜的是,受疫情打擊全球經濟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巴西GDP增長率為-9.1%,將創下120年以來的最大經濟衰退。

簡單回顧,二戰結束以後,巴西經濟表現不俗,工業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建立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並確立農業出口大國的地位,在國際上地位也大幅提升,還收穫了“金磚國家”、“新興經濟體”等稱號。但往昔成績驕人的巴西,當前發展的潛力似乎越來越黯淡,國內各種社會問題紛繁複雜。巴西為何落得今天的局面呢?

(1)經濟加速“去工業化”

豐富的農產品、礦產資源對國家發展經濟本來是利好,但卻使巴西的經濟受資源部門主導,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受到不同程度擠壓。通過出口大宗商品,巴西愈加感受到出口資源獲得收入更快,尤其是在全球經濟繁榮時期,同時直接發展消費服務業對經濟的促進效果更為明顯區,這使得許多的便利條件和政策都在向資源和服務行業靠攏,資金和人才也大量流向資源開發、金融、零售、房地產、大宗商品貿易等行業。

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巴西服務業上升,工業地位下降,國內經濟面臨“空心化發展”的現狀,這也影響了巴西的就業前景。更悲哀的是,巴西還走上了主動“去工業化”的道路。1970年代後,巴西工業在整體經濟結構中的佔比逐漸下降,特別是進入1980年代後,降幅更為明顯。

在建立自由主義市場後,巴西的經濟結構愈加服務於國際商品市場,經濟對大宗商品出口越來越依賴。有數據顯示,在巴西的出口結構中,大宗初級商品的出口佔到了總出口額的50%左右,鐵礦石佔16.3%,農產品佔16.8%,石油燃料佔8%。經濟對大宗商品的過度依賴,導致巴西國家制造業的競爭力提升大幅緩慢。

到2017年,巴西工業在GDP中比重已經下降到21%,與此同時,服務業佔比大幅上升,2017年已經高達72.8%,比德國(68%)、日本(68%)、韓國(52.84%)等發達國家還要高。製造業具有產業聚集效應,能夠促進社會生產效率,加快“去工業化”的後果導致巴西經濟結構單一,缺乏長期經濟增長活力。

對大宗商品出口的高依賴還嚴重損害了巴西經濟的穩定性。以大宗商品為主的出口結構是巴西出口業的典型特徵,大宗商品約佔出口額的50%。即便巴西擁有淡水河谷這個議價能力極強的鐵礦石巨頭,但各個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市場投機風行,價格波動性非常巨大,對於巴西這樣一個人口龐大的國家來説,將經濟前景都押注在大宗商品市場並不明智。

單一的出口結構,使巴西經濟承擔了全球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進入21世紀早期,大宗商品繁榮週期帶動了巴西經濟發展,並加大對資源行業的投入,但隨着全球工業和基建投資下滑、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巴西的經濟很快就遇上“寒冬”。2011年後,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價格開始大幅下挫,巴西的石油、鐵礦石、大豆等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大跌41%,其中鐵礦石和石油價格更是“腰斬”,這給當時的巴西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帶來重創。

(3)國家陷入“高福利”病

巴西經濟依賴資源出口,導致巴西經濟結構單一,背後的原因是資源和服務行業產業鏈較短、對社會生產效率提升有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無法產生太多高價值的就業崗位。作為2億人口的大國,由此巴西的失業問題非常嚴重,民眾整體收入水平較低。這不僅導致了巴西市場內需長期低迷,而且還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治安問題、貧民窟居住問題,這意味着巴西的經濟很難形成良性健康的發展循環。

另一方面,資源出口所賺取的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導致巴西國內收入長期不平衡,收入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出現城市治安糟糕、貧民窟等現象,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在民眾的日益不滿下,巴西政府開始走上迎合民眾,不斷增加財政開支,以擴大社會福利的道路。

目前,巴西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免費醫療推行全民、從小學到大學的免費公立教育以及養老金、退休金和高額救濟金。可以説,巴西人拿着發展中國家的工資,卻早已享受着發達國家民眾的生活待遇。以退休金為例,與平均工資相比,巴西人的退休金相當於退休前税後工資收入的97%,遠高於經合組織所提出的69%平均水平;

然而,這樣的高福利制度對於經濟結構單一的巴西來説,實在有些“奢侈”,並且已經變得尾大不掉,甚至拖累巴西長期的經濟發展,比如每年高昂的福利支出擠佔了巴西投資基建項目的資金,導致落後的基礎設施常年制約巴西的經濟發展。

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顯示,在全球140個國家,巴西基礎設施評分位列第81名,低於全球競爭力,也與其世界第九大經濟體的地位嚴重不符。在12個具體分項中,除機場聯通外,巴西公路、港口、電力、鐵路、供水等其他基礎設施均十分落後,道路質量和港口效率甚至在一百名開外,巴西國內市場也飽受落後的交通基礎面貌帶來的嚴重割裂。據估計,基礎設施缺口每年給巴西經濟帶來的損失多達10%~15%。

總的來説,巴西具備成為發達強國的潛力,不僅有豐富的資源,還走上了工業化道路,並形成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在原有發展道路上,如果能成功抓住21世紀的全球繁榮期,那麼巴西成為發達國家本來不成問題。

然而,在發展輝煌的時候,巴西卻走上了經濟盲目擴張和去工業化道路,淪為典型的“資源詛咒”國家,這導致巴西經濟結構單一,經濟缺乏增長潛力,還造成巴西出現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對於想要發展經濟的國家來説,豐富的資源本來是錦上添花的事,但如果淪為一種發展阻礙,那麼這對國家而言無疑是一種是悲哀。

文 | 鍾志生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盧文祥 審 | 凌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