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行業整體競爭力得以提升”——專訪英聯糖業中國總裁張有基

“食糖行業整體競爭力得以提升”——專訪英聯糖業中國總裁張有基

“中國的製糖業過去大量存在產能過剩、裝備落後、管理低效等問題,隨着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增強自主發展意識,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管理水平,行業發展步伐加快,食糖行業整體競爭力得以提升。”近日,英聯糖業中國總裁張有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食糖行業整體競爭力得以提升”——專訪英聯糖業中國總裁張有基

(受訪者供圖)

英糖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原料採購商和食糖生產商之一,英糖中國從1995年便入駐中國製糖行業。

隨着中國不斷開放,“英糖中國得以將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機、優質的甜菜種子以及環境友好的植保劑帶入國內,提高農業種植、管理和生產水平。”張有基説。

甜菜種植破局

全球的糖原料主要來源為兩種:甜菜和甘蔗。這兩種作物雖然一個像樹幹,一個像蘿蔔,但產出的糖都是蔗糖。

張有基表示,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人均年食糖消費量才6公斤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已經到達了20公斤。隨着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居民收人大幅度增加,對於食糖的需求也相應增加,中國食糖的產需存在着巨大缺口。而造成這一缺口的一大原因便是完全依靠人工種植。

“以甜菜製糖為例,2007年以前,從紙筒育苗的點籽、秧苗的移栽到除草和起收等全過程都依靠人工勞動,平均單產量極低。由於北方大風乾燥的天氣,使得種植户種植尤為艱難。甚至辛辛苦苦種下的甜菜籽,可能一陣大風吹過,甜菜籽便連帶着土一起被吹走。因此,鮮少有種植甜菜的大户,種植面積都很小,土地零散,甜菜發展一度陷入僵局。不僅如此,由於缺乏專業種植知識,種植户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對於土地和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傷害。”

而中國入世是甜菜種植破局的關鍵時間點。張有基認為,外企進入中國的過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利用其全球的技術、知識、網絡等,加強中國農業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能力。

“就英糖中國而言,我們堅定地相信只有讓種植户持續盈利,企業才有機會實現良好發展,並確定了推廣機械化種植的策略。但我們走了彎路——公司最早出資近1.2億從國外引進全套種植機械,最後卻發現因為價格高昂,根本無法在種植羣體中推廣。考慮到種植户的現狀,公司及時轉向主推國內農業機械生產廠家研製的中小型設備,通過幾年在企業積極幫助下與農業生產相磨合與實踐,本土化全套甜菜種植機械已日趨成熟。隨着農業機械的推廣和土地資源的整合,種植户們提升了種植利潤,也越來越積極參與甜菜種植,種植規模因此持續擴大。”

截至2020年,英糖中國所簽約的種植户中,有90%已經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甜菜單產超過3噸/畝。

“現在去往甜菜種植地,看到的不再是一個個種植户彎腰勞作,而是種植户熟練駕駛着一台台農機在田間地頭穿梭,1000畝的地也只需要幾天就能耕種完成。”張有基説。

質量興農

張有基表示,加入WTO後,中國與國外教育、科研、技術交流更加頻繁,加速了國內農業人才綜合素質的增強,使得英糖中國能夠吸納更多優質人才,一起推進甜菜種植的現代化發展。

不僅如此,英糖中國還將質量興農的理念帶給種植户。

2019年,英糖中國率先推出“以糖計價”糖料收購新模式,過往收購甜菜都是按照甜菜的重量計算收購金額,而現在通過檢測甜菜重量和含糖量來計價。

“在這一收購模式的推動下,種植户從根本上改變了從重視重量到重視質量的種植實踐轉變,一系列現代種植技術得以運用,種植技術的革新降低了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影響,推動了甜菜種植的可持續的發展。”張有基説,截至2020年,簽約以糖計價的種植户達到了總面積的70%,甜菜含糖量也從最初的14%左右增加至16%以上,種植户的收益得以增長。

張有基表示,未來,英糖中國將繼續推行“以糖計價”的模式。除此之外,中國的數字化發展全球領先,英糖中國也將應用數字化的手段加強與種植户的溝通,通過線上系統,實時為種植户答疑解惑,進一步服務廣大的種植户。

記者:李曦子

編輯:程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6 字。

轉載請註明: “食糖行業整體競爭力得以提升”——專訪英聯糖業中國總裁張有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