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創業邦專欄作者互聯網風雲榜原創作品,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隨着宅經濟的火熱,方便速食賽道也迎來更多的變化。
近日,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寬”)向深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不過,今麥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麥郎”)也在更早前正式接受上市輔導,A股方便麪第一股顯然成了彼此爭奪的焦點。
然而這個第一股的稱號並不好拿,今麥郎曾多次上市折戟,阿寬更是淪為網紅方便食品的加工廠,如何講好資本故事並取得投資者的信任仍然是雙方亟待解決的難題,尤其是面臨着日益激烈的方便速食競爭環境,能否講出新意更是關鍵。
命途多舛的今麥郎作為方便麪三強之一的今麥郎,其業績表現更是可以與老二統一相抗衡,即便是創始人範現國認為今後的方便麪市場只會是今麥郎與康師傅之間的競爭,但至今未完成上市,也使得這些雄言壯語成為了某種大話,尤其是今麥郎從1994年起步到如今近三十年的時間裏都沒有使得上市從目標變為現實。
顯然今麥郎遲遲沒有登陸二級市場與自身逃不開關係,其中包括錯估市場環境、以及對上市認識不夠深刻等原因。
2004年日清宣佈與今麥郎合作後,先後進行了多輪投資,到2012年對今麥郎的持股比例就達到了33.4%,今麥郎也就順勢改名為“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在今麥郎在抱日清的大腿的時候,康師傅正大力拓展市場影響力,統一也不落下風並也在2007年完成上市。
寄望與日清合作的今麥郎沒想到合作僅延續了11年便徹底結束,先前想着合作既能讓自身掌握世界先進的研發技術,也能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的目的,卻在沒有按照日清的願景擺脱低端路線,反而被白象方便麪搶佔了先前市場份額下顯得像一個笑話。
之後與統一持續了十年的飲品合作也在2016年以統一宣告轉讓今麥郎飲品有限公司47.73%的股份結束。市場普遍認為雙方合作的終止很大原因是彼此間的合作目的不一且沒有某種達成共識,而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統一與今麥郎的合作沒有達到預期,也就自然不具備合作的基礎。
兩次合作受傷的今麥郎似乎認識到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開始準備獨資上市,2017年範現國大張旗鼓地宣佈今麥郎要實現千億收入並衝擊二級市場,結果卻是不了了之。
兩年後,範國強的二兒子範明科與萊茵達控股集團達成股份轉讓協議,將後者控股的萊茵體育上市公司持有的3.74億元的股份以13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前者,也就是範明科將成為萊茵體育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今麥郎也就算借殼上市。
然而僅隔一個月,這份股份轉讓協議就宣佈終止,今麥郎借殼上市也隨之失敗。行業專業人士認為今麥郎可能是不願意支付其13億元的對價,很大程度上是資金一旦因此出現斷裂,今麥郎受損會更為嚴重。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是今麥郎錯失了上市最佳時機,導致如今付出的代價更甚往日。
後來就是在2020年末證監會披露,今麥郎接受中信建投證券的上市輔導,準備再次衝擊資本市場,但截至目前仍未進一步消息披露。相比於阿寬已經向交易所遞交了招股書,今麥郎的上市日期更顯得遙遙無期。
小個子的老玩家成立於2001年的阿寬雖然也是方便速食賽道里的老玩家,但是就體量來説與今麥郎的差距依然很大,儘管阿寬將其視為不小的競爭者。
招股書顯示,阿寬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是4.22億元、6.31億元、11.10億元和5.93億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2%;歸母淨利潤分別是608.48萬元、2364.85萬元、7626.49萬元、2192.94萬元,三年時間淨利潤翻了12倍。
看起來阿寬的業績增長表現不錯,但是今麥郎2019年營收為218.49億元,與統一同期的220.2億元的年營收相差無及,到2020年營收達到240.43億元,這樣巨大的體量差異很難讓人認為彼此之間是勢均力敵的對手。
而細看阿寬的市場表現和財務數據,阿寬的真實情況或許更顯得差強人意。
招股書顯示,作為阿寬主營業務的方便麪品類,報告期內的營收佔比分別是40.60%、45.12%、53.03%、65.28%,然而主營業務擴大的同時,毛利率卻呈現出了下降趨勢,分別是37.51%、36.22%、36.30%、34.53%。
同時阿寬的整體淨利潤雖然是直線上漲,但是淨利率卻低得可憐,分別是1.4%、3.7%、6.9%、3.7%。可以看出阿寬的營利表現並不平衡,刨除掉受疫情催化的2020年,2018年和2019年的業績更能體現出阿寬的真實水平。
當紅利消退,阿寬真實的一面也就更容易看得出來,2021年上半年阿寬的營收雖然超過2020年的半年營收,但是淨利潤卻只有2020年的28.75%,可想阿寬2021年全年的淨利潤表現。
而阿寬增收難增利的原因也離不開營銷費用的大漲,招股書顯示,阿寬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1億、1.4億、1.4億、0.8億,也就説阿寬營收上漲的背後其實是不斷增長且高居不下的銷售費用的支持。
還有則是阿寬為李子柒等網紅品牌做代工服務,招股書顯示,阿寬2020年代工方面產生的營收佔比達到近14%,毛利率卻只有19%,代工規模的擴大並沒有讓其實力上漲,反而給消費者留下了低廉且品牌調性不高的印象。同樣阿寬在電商方面的投入也是如此,招股書顯示,阿寬2020年的電商營收為2.3億元,其中將近25%的比例支付給了相關主播和平台,賠本賺吆喝大概就是如此。
類似打法的還有網紅小家電的代表小熊電器,受疫情下的宅經濟催化,2020年業績大幅增長,並吸引到資本市場的目光,但到了2021年業績和股價都大幅回落。然而不同的是,即便詬病不少的小熊電器仍有較高的淨利潤,財報顯示,小熊電器2021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為1.89億元。
也就是説阿寬作為方便速食領域裏二十多年的老玩家,依然未在市場、產品、業績等方面獲得足夠的發展,即便成功上市,其潛力也很難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信任。
下行的方便麪市場即便是今麥郎和阿寬都能達到成功上市的目的,二者所面臨的局面也不容樂觀,尤其是方便麪整體市場處於下行狀態。
根據前瞻產業院的數據顯示,我國方便麪產量在2017年開始下滑,2018年更是斷崖式下降,同比下降36.59%,2019年再降,同比下降18%。方便麪的需求量也是出現明顯下滑,由2015-2017年的千萬噸下降至2018-2019年的600萬噸左右。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2013年至2017年千萬噸的方便麪產量從2018年開始大幅下滑,當年產量僅為699.48萬噸,到2020年方便麪的產量更是降至556.8萬噸。
受疫情催化下的宅經濟影響,2020年方便麪市場需求量有所抬升,但到了2021年又再次出現衰退,尼爾森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方便麪行業整體銷量同比衰退 7.7%,銷售額同比衰退7.3%。
而作為方便麪龍頭的康師傅同樣在方便麪上的表現不樂觀,財報顯示,康師傅2021年上半年的方便麪業務收入為127.22億元,同比下降14.67%,佔營收的比例為35.94%,然而康師傅整體營收卻同比增長7.47%,其中飲品業務佔其營收的62.93%。也就是説康師傅業績增長的最大支持是飲品業務,方便麪業務已難當增長大任。
統一的表現同樣如此,實質上今麥郎除了方便麪業務,也有自己飲品業務,熟水生意成為今麥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破的關鍵。
方便麪龍頭企業的主營業務不再是方便麪,由此可見方便麪市場環境的惡劣。而且新興的方便速食食品也在擠壓着方便麪的市場份額,像螺螄粉、自嗨鍋等產品憑藉出色的營銷手段成為年輕人方便速食的首選,尤其是外賣和預製菜這樣的方便速食競爭對手。
阿寬和今麥郎或者説方便麪企業們都在面臨着同樣的行業困境,只不過康師傅們已經在飲品業務上開拓出了巨大市場。今麥郎還好在熟水生意上有所發展,阿寬只有紅油麪皮這樣的大單品,其前景更是難以估計。
但不管怎麼説,無論是今麥郎還是阿寬拿到A股方便麪第一股的稱號,都不僅意味着自身發展的一大步,也意味着向方便麪市場透露出了積極信號。然而從目前雙方的表現來看,顯然成功上市並不是一件易事。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