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本週,美聯儲吹風或在3月份開始加息,而國內金融圈卻在盛傳央行降息在即。
1月11日,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本發佈研究報告指出,本週及下週一是重要的降息窗口期。緊接着,西部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發報告指,一季度調降息的政策即將落地,相機抉擇的落地時點或取決於1月經濟數據。
1月13日,時代財經採訪了多位首席經濟學家,其均認為今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會有降息落地。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時代財經分析,2022年確實是存在某些重要的利率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如貸款市場的報價利率LPR、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等。連平稱,這些調控工具有助於更好地推動市場利率水平下降,將在上半年或者説一季度某些重要的窗口落地。
“預計一季度降息概率較大。一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二是政策發力要適度靠前。”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時代財經分析,是否降息主要取決於兩方面:一是內部均衡,主要看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情況;二是外部均衡,要考慮跨境資本流動、匯率波動等因素。
在伍超明看來,當前我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實現內部均衡是主要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貨幣政策的轉向也會成為影響中國貨幣政策的變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對時代財經指出,美國的政策轉向也可能通過國際市場動盪和共振給我國帶來壓力。
陳道富認為,在複雜環境特別是面臨多重相互制約因素的環境中,中國要注重實效,意味着需要平衡、相機抉擇和迭代互動。而在美國貨幣政策剛剛開始轉向時,我國有實施更加獨立貨幣政策的時間窗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濟增長是降息與否的關鍵
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高層首次以“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描述當前經濟形勢,並明確了政策轉向穩增長的信號。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去年12月15日介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三重壓力的判斷,是在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全球疫情蔓延、產業鏈供應鏈循環不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國內階段性結構性問題突出,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下,持續做好宏觀政策的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有機結合,保持經濟穩定發展仍有較好基礎的任務落在了央行身上。
去年12月15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根據測算,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預計釋放1.2萬億元資金。
而在2021年12月20日去年最後一次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的日子,長達一年半之久的保持不變後,一年期LPR終於下調了。1年期LPR為3.8%,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65%,與2021年11月持平。
一年期LPR的下調進一步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踏入2022年,降息的呼聲升温。
西部證券宏觀研究總結出了觸發央行全面降息的三個關鍵條件:第一是經濟增速低於關鍵值。比如,2012年的8%與2019年的6%。其次是,PPI同比進入負區間,工業企業面臨通縮壓力。第三,實體經濟貸款需求不足。
伍超明對時代財經分析,預計2022年通貨膨脹水平要低於2021年,處於3%以內的温和水平,對降息與否的影響較小。“但經濟增長在三重壓力下,下行壓力大,因此經濟增長是決定降息與否的關鍵性因素。”
陳道富也認為,2022年,我國的通貨膨脹可能處在相對舒適區。
“如果2022年我國的CPI在2.5%-3%之間,PPI在5%-6%之間,基本上就可以認為我國的通脹壓力適中,處於舒適區。舒適區意味着貨幣政策沒有必要過於受CPI等通脹因素制約,可主要考慮經濟增長問題。”陳道富解釋道。
伍超明進一步指出,當前我國需求收縮、預期轉差,有必要採取逆週期措施穩定需求和扭轉預期。
“具體看,流動性供給方面,維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很有必要,但歐美式大水漫灌卻弊大於利,只會延緩甚至阻礙經濟結構調整,加大已經存在的金融風險,併產生新的增量風險,無益於經濟的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而資金價格方面,可以降低利率水平,包括五年期貸款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政府債務利息負擔壓力,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的擴張。”伍超明説道。
降息一旦落地 社融增速有望回升對股市形成支撐
對於降息的時間窗口,李超團隊日前表示,1月開年至今,DR007連日錄得2.1%下方數值,本週及下週一是重要的降息窗口期。
當時,李超預估,降息形式或為以下兩者之一,一是1月14日(本週五)開展7天逆回購並降息5BP,1月17日(下週一)續作本月到期MLF並同步降息5BP,開展14天逆回購並同步降息5BP,1月20日LPR報價日,1年和5年期LPR均下降5BP。第二是本週不降息,1月17日開展7、14天逆回購,續作到期MLF並同步下調三者利率5BP,1月20日1年和5年期LPR均下降5BP。李超還補充道,若1月降息落空,2月中旬仍有降息窗口。
截至1月14日下午發稿,當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逆回購操作。鑑於當日有1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單日實現零投放零回籠。這意味着,李超預估的第一種情形沒有實現。
儘管降息尚未到來,但多家機構預測降息的腳步聲漸進,或許在上半年,甚至是一季度就落地。
一旦降息落地將有何影響?
伍超明分析,2022年穩增長目標明顯被置於更加重要的位置,貨幣政策開啓新一輪寬鬆週期的必要性提升。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國內貨幣寬鬆加碼將推動債務增速有所提升。
在伍超明看來,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淨息差已降至2011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低位水平,加之疫後商業銀行利潤增速遠不及疫前水平,銀行讓利空間已偏小,依靠降低政策利率中樞,未來可以緩解銀行利率約束、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若降息“如約而至”,社融增速回升也在路上。伍超明稱,國內新一輪貨幣寬鬆已來,2022年降準、降息均可期,預計2022年社融增速有望回升至10.5%左右。
歷史經驗顯示,除2016年外,每一次社融增速回升,滬深300估值均有所抬升,對股指上漲形成重要支撐。2016年出現例外,主要與當年央行加息收緊流動性相關,預計2022年出現類似情況的概率偏低,意味着A股估值中樞將有望提高,與盈利共同支撐股指上行。
此外伍超明還稱,降息的操作有望推動DR007為代表的短期市場利率中樞下台階,但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主要由經濟基本面的邊際變化決定,預計2022年利率債市場總體將面臨較多壓力。
李超團隊也認為,若降息落地,貨幣政策將表現為寬信用+寬貨幣,長端利率或更多關注寬信用,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進入反轉向上過程,一季度高點預計將上行至3.2%附近,但降息對1年期國債收益率有向下指引作用,因此會推動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峭化。
在美國加息前,中國有獨立的貨幣政策時間窗口
正當國內金融圈醖釀降息討論的時候,美國勞工部當地時間1月12日報告,美國2021年12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7%,美國2021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98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聯儲下設分支機構的主席布拉德表示,美聯儲可能會在2022年加息4次。在美國通脹仍然偏高的情況下,FOMC非常可能會在3月份開始加息。
而在前一天,美國時間1月11日,美國參議院聽證會正式通過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升任為副主席的提名。鮑威爾在此次聽證會上再次釋放出信號——必要時美聯儲將加息更多次,縮表會比以往更快更早。
陳道富對時代財經指出,國際經濟發展到今天,大國的政策之間都會有相互影響,需要考慮到或者把對方的一些政策選擇和回應放到政策框架裏面。“不論主要經濟體最後決定要選擇何種貨幣政策擇,都得把對方的政策作為背景來看。”
陳道富分析,美國貨幣政策同時受制於通脹預期和資產市場。他認為,如果放任通脹預期進入市場利率,短期利率水平會被抬升,會對美國的股票和房地產的資產價格帶來壓力,也會加重美國國債的利息負擔。
“畢竟當前美國的資產市場和國債利息負擔與長期低通脹、低利率環境相適應的,一旦這種環境改變了,市場需要調整加以適應。”陳道富稱,目前美聯儲通過加息打掉通脹預期,如果加息快了,通脹預期可能下來,但是加息本身又會把短期利率抬升起來,對資產價格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政策策略應該“多説少做”,更多的預期引導,如果不得不加息,也會採取“小步慢走”的方式。
在陳道富看來,在美國貨幣政策剛剛開始轉向時,我國有實施更加獨立貨幣政策的時間窗口,至少2022年上半年如此。
“如果能在這期間夯實我國經濟穩定基礎,下半年政策就有了更多的靈活性。”陳道富最後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