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市場震盪加劇,公募基金市場也有所降温。截至5月14日,年內已有85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發佈清算公告,遠超去年同期的33只,同比增長157.58%。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今年股債市場行情切換下,未來債基的清盤壓力或趨於緩解,而權益類基金清盤數量或會逐漸增多。
近半數清盤基金為債基
據統計,在年內宣佈清盤的85只公募基金中,債券型基金共計39只,佔比近46%,是清盤數量最多的基金產品類型,具體到二級分類,中長期純債型基金高達25只。
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楊晗認為,“清盤基金”的出現是基金業績和市場環境的綜合反映:一方面,一些中長期純債基金同質化嚴重,如果業績欠佳,導致資金大量流出,最終面臨清盤;另一方面,市場對於資金面趨緊和信用債違約擔憂,也會導致部分資金從債市流出。
滬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固收類基金經理認為,債基成清盤大户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還是機構定製的關係,不少債基機構佔比80%以上。由於定製到期,或者大客户希望退出,導致基金規模不足,需要清盤。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市場部負責人也提到,同質化產品本身在運營上壓力就比較大,特別是定製基金中的同質化產品。今年以來部分機構投資者因流動性、投資策略變化等因素可能會考慮贖回基金,以定製基金居多的債券型基金自然面臨較大贖回壓力。此外,從收益情況來看,債券市場自去年4月底調整以來,收益率承壓,也會引發投資者因業績未達預期選擇贖回。
記者注意到,為了避免意外清盤,今年3月下旬開始已有多隻定製基金修改合同,取消自動清盤條款,比如中銀基金日前發佈關於中銀豐榮定期開放債基修改基金合同終止條款的議案,擬取消自動清盤條款,變更為持有人大會表決清盤。此外,南方弘利定開債、中銀豐潤定開債、華安安逸半年定開債等10多隻產品也發佈了類似公告。
“迷你基”面臨更多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年內有22只被清盤的基金成立時間不足一年。這些基金存在一些共性:大多成立規模不大,且認購户數較少。部分基金的成立規模和認購户數,剛好踩在“不低於2億元”或“不低於200人”的成立標準線邊緣。
年內已有44只權益類基金清盤。滬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指出,權益類基金淪為“迷你基”通常有兩種原因:一種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數量過剩;另一種是產品本身業績不佳,遭到投資者的拋棄。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權益類基金經理認為,基金髮行便利化,基金公司不再願意為小微基金投入太多“保殼”資源,而是更傾向於讓其清盤,以避免內部資源的浪費。同時,去年的結構化行情疊加年後市場劇烈調整,部分小微基金規模已經跌入了清盤線。另外,過去幾年,整個公募基金行業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頭部公司強者恆強,大量的營銷投入將大量客户吸引至頭部公司,尾部公司越發艱難,不少基金因為客户縮減面臨清盤。
一位基金市場部人士透露,今年以來,隨着A股市場調整,權益類基金淨值回撤、規模縮水,甚至有部分產品清盤。這些清盤的基金,大多規模很小,不足2億,這當中也有相當部分是固收類基金。這些固收類基金清盤,除了少數的確是淨值縮水外,很多產品是一些委外資金定製的債券型基金,但隨着監管的變化以及同質化產品增多,這部分產品通過清盤退出市場。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