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共享經濟盛行的那幾年,有些共享類創業項目備受資本熱捧,一時之間風光無限,最終卻淪為犧牲品,例如最早涉足共享經濟領域的ofo。
也有的共享類創業項目一開始並不被資本看好,卻逐漸站穩腳跟,甚至在悄無聲息中實現了逆襲。投身共享充電寶的怪獸充電,就是幸運兒之一。
目前,共享充電寶“三電一獸”行業格局的形成,也印證着共享充電寶模式可以實現正向盈利,是確認可行的商業化模型。由此,也才有怪獸充電衝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繁榮景象。
不過,通過怪獸充電IPO招股書可以看出,怪獸充電營收雖然增速良好,但利潤越來越薄。而且,近3年數據顯示,怪獸充電的用户增速呈現逐年下滑趨勢,用户總規模也有見頂之勢。加之整個行業投訴不斷,讓其未來的發展,依然存在諸多變數。
如今,怪獸充電上市在即,其是否能夠藉助資本的力量,突破發展瓶頸,也成為業內熱議話題。
「於見專欄」認為,怪獸充電面臨的問題,是行業大環境發生鉅變使然,隨着各大頭部企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美團等其它實力玩家的入局,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紅利已然見頂。
因此,怪獸充電即使是登陸二級資本市場,恐怕也難以在短期內逆轉其增長乏力的“頹勢”。
流量紅利見頂,怪獸充電用户增速放緩
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共享充電寶也藉助充電場景,掌握了這個流量巨大的入口。2014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生根發芽,多輪洗牌後,來電科技、街電科技、小電科技、怪獸充電四強鼎立的格局已經形成。
2020年,在反覆試探後,美團也第三次重啓共享充電寶項目,來分得這個市場的一杯羹。由此,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競爭格局進一步升級,五強爭霸的局勢,也讓這個原本並不被資本看好的市場,充滿了火藥味。
不過,經過幾年高速發展,共享充電寶的用户增速明顯下滑,當初的指數型增長態勢,已經風光不再。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共享充電寶的總用户規模呈現上升趨勢,從2017年的0.8億人增長到2020年的2.9億人,但增長速度卻在明顯放緩,年增長率從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
反觀怪獸充電,雖然在用各種方式力挽狂瀾,但是同樣難掩頹勢。
數據顯示,2020年一年,儘管怪獸充電合作的點位增加了7.6萬,增加到66.4萬個,可用移動電源增加了81.8萬個,增至536.08萬個。 但是盈利狀況卻並不樂觀。
數據顯示,在這樣的高速擴張下,即使被認為是賺錢的共享充電寶項目,也曾出現虧損。根據招股書,怪獸充電2020Q1淨虧損1.37億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386.7萬元。
這樣的頹勢自然有疫情對線下業務衝擊的影響。但是外部競爭的加劇,或許才是根本原因。
怪獸充電的招股書顯示,在疫情期間,怪獸充電許多商户點位合作伙伴暫時或永久關閉運營,從而對怪獸POI覆蓋範圍和財務業績造成負面影響,2020年繼Q1淨虧損過億後,上半年依然保持虧損狀態,而2019上半年淨利潤為6495萬元。
儘管疫情衝擊是行業的基本盤,但是競爭對手並沒有停止進擊的步伐。而此時的怪獸充電,也相當是在逆流而行,不進則退。而同為共享充電行業頭部企業的小電、街電、來電對外公佈的城市覆蓋率均超過90%。而行業後來者美團, 則依仗其數億的APP的日活用户數,快速蠶食着這個越來越小的市場。
另外,隨着一二線充電市場被幾個巨頭瓜分殆盡,共享充電寶的競爭主戰場也逐漸轉移至下沉市場。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整個行業出現了增勢放緩的頹勢,怪獸充電更是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畸形的“價格戰”:“漲價”已成無奈之舉
過去,巨頭之間的價格戰,多數以補貼用户,提升用户活躍度為目標。但是共享充電寶行業卻剛好相反。在用户量增長已經見頂後,資本看重的,或許不再是這類企業的用户增長數據,而是看重其盈利能力。
這也逼迫該類企業追求更加健康的財務數據模型,一方面通過提升單次使用價格增加營收,另一方面通過擴張規模降低邊際成本。因此,共享充電行業頭部企業的價格戰,不是像其它行業通過補貼搶佔用户拓展邊界,而是不斷加價收割用户,搶佔合作商户資源。
近日,充電寶漲價又登上微博熱搜。據瞭解,被網友吐槽不已的是,原本幾毛錢1度的電能源,裝進了充電寶,幾乎成了天價。
據瞭解,很多熱門商圈的價格從原來每小時1元錢,普遍漲到每小時2到5元錢,部分繁華地段甚至高達每小時10元。
據「於見專欄」觀察,畸形價格戰的背後,是利益與成本驅動的結果。
首先,由於共享充電行業多個頭部企業的存在,商家的可選性增加,議價權也更大。其次,一些高端的消費場景入場費高昂,運營商的成本也水漲船高,不得不將部分成本轉嫁至用户。
由此帶來的結果,最初免費進場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得不給合作商户開出條件,付費進場並提高商户分成比例。而且,2020年疫情的來臨,這種趨勢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怪獸充電披露的數據,其入場費則從2019年的1.06億元增至2020年的3.8億元,增長了約260%。支付給合作伙伴的佣金從2019年的8.22億元增加45.5%至2020年的11.96億元,佣金費率相對穩定,分別為42.7%和44.1%。
由此可見,原本已經被資本逐漸認可的盈利模式,因為各大巨頭的投資加碼,帶來共享充電寶的入場費及佣金支出也水漲船高,從而陷入了盈利變得越來越困難的窘境。因此,怪獸充電急於奔赴二級資本市場,也被視為是藉助該行業最後的一波熱度,來進行韭菜收割的無奈之舉。
投訴不斷口碑下滑,遭用户拋棄或成必然
一直以來,共享充電寶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黑貓投訴上搜索發現,無論是街電、小電、來電還是怪獸充電,都面臨着用户和商家對充值多扣費、押金不退、歸還不規範等問題的投訴,總計超過6000條。
如果説漲價是用户勉強能夠忍受的,那麼無厘頭的扣費,便是用户所不能承受之殤。有用户表示,使用不到一個小時就歸還,但2天后提示已經使用2天18小時,扣款84元。
據網友反饋,這樣的烏龍事件,並非個案,而且事後投訴無門。因此也有網友明確表示,用過一次怪獸充電後,不會再用第二次。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樣的投訴事件已經有氾濫成災之勢,埋在用户心頭的怒火有隨時一觸即發的可能。但是,怪獸充電似乎也沒有將其澆滅的兆頭與決心。
「於見專欄」曾注意到,在黑貓投訴上,有關怪獸充電的投訴已達7千餘條。最被廣為詬病的是,即使是熟悉新技術新事物的年輕人,也常常不知道怎麼才算歸還成功。而只要歸還不成功,都是2天后短信提示扣除近100元的金額。
用户大量吐槽、公開投訴的背後,是怪獸充電口碑的直線下滑。由此,也勢必會帶來大量的用户出逃。實際上,當共享充電的價格瘋狂漲價後,共享充電寶並不是自以為的那麼無可替代。畢竟,買一個幾十元的充電寶,只要隨身攜帶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於見專欄」分析認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技術壁壘並不高,商業模式也可以輕易複製。由於進入門檻低,共享充電寶企業想從眾多的入局企業中脱穎而出,也絕非易事。因此,其核心競爭力歸結為四個方面:資源、產品、運營以及規模。
而且,共享充電寶歸根結底是一個流量生意。作為這樣一個靠收割流量的平台,也許未來只有深耕用户,聚焦服務,甚至於演進商業模式,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結語
儘管共享經濟的浪潮已過,但是共享充電寶行業卻是眾多共享模式下的鮮有的成功案例。多個頭部企業在尚未上市前,就已實現盈利,也印證了該創業模式的可行性。
如今,怪獸充電寶衝刺IPO奔赴二級資本市場,也是其模式逐步得到資本認可的信號。
只是,任何商業模式,都需要考慮其成長空間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前景。很顯然,以怪獸充電為代表的共享充電企業,已經告別了野蠻生長的階段,逐漸進入了比拼資源、產品、運營與服務的關鍵時期。
但是,無論是增量空間逼近天花板,還是頻繁漲價,以及收費亂象的行業問題,都是擺在怪獸充電面前的現實難題,其是否能夠跨越這道坎,也將是決定其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但願怪獸充電能夠打破目前的行業禁錮,找到一條破解增長乏力的經營之道。或許唯有如此,其未來以共享充電的巨大流量入口為依託,才能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