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話,買三年期的銀行理財還是持有三年的銀行股票,你會選哪個?”
近期,一直以穩健示人的銀行理財產品真正打破了保本的“幻象”,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了大幅波動、甚至出現賬面浮虧,引起市場熱議。
那麼,處於估值窪地的銀行股會是否迎來一個配置的時機?今年以來,東方財富銀行板塊指數已經下跌了15%,股票價格低迷的狀態下國有大行的平均股息率有望達到5%,高於當前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一位資深銀行股研究人士李偉告訴記者:“買銀行股的大都是長期投資者,銀行股一直以來有優厚分紅的特點,可以為投資者帶來額外的現金收益。甚至可以説,一些穩健型的投資者更願意把銀行股當作打新的倉底長期持有,並不太在意銀行股的短期漲跌。”
銀行股跑輸大盤
自資管新規落地後,市場對淨值化轉型早有預期和心理鋪墊,但熟悉適應銀行理財賬面虧損對投資者而言仍算“煎熬”。
記者從一家股份行APP看到的“180天(淨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為例,主要60%-80%投向是固收類資產,譬如是中高等級信用債用以穩定票息;剩下的資金配置權益類產品,選擇公募基金組合,是一款典型的以債為主、股債結合的銀行理財產品。截至發稿,該產品最新淨值小於1元初始淨值。自4月份成立以來,從淨值曲線圖上看逐步走低,近一個月下跌1.1%,成立以來下跌1.4%。但值得一提的是,從APP等軟件看的收益率主要是以年化率顯現,賬面浮虧僅是放大到全年度,並非單單在存續期內實際的損益。業內人士早前也一直在呼籲考慮到債市持續調整,具有周期性,應該冷靜看待。
無獨有偶,6月上半旬,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信理財、中信理財等銀行或者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多款理財產品的最新份額淨值低於1;在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發行的固收類淨值型產品中都能找到跌破淨值身影。
實際上,最近銀行理財產品淨值一度跌破本金與債市近期的劇烈波動關係密切,部分銀行理財配置債券比例過大。業內人士預估,對於債券投資來説,本身就是一個長期配置,無需在意短期的波動,繼續收穫穩定的票息收益,並等待價值的迴歸。
同樣的,針對銀行股如何走出低估值陷阱亦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銀行股價、估值不斷下探,個股上處於大面積破淨狀態。2020年一季度,銀行業景氣度指數和銀行指數的累計跌幅分別為-17.5%、-14.8%,在華泰金融沈娟團隊看來,銀行股股價走勢已充分體現了市場對銀行基本面的悲觀預期。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的銀行持倉市值減少了960億元,持有的上市銀行家數從36家減少到31家。單季度減持比例為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減持集中於龍頭銀行。機構對銀行股的預期下降,導致銀行股遭受減持,以至銀行股的估值逐步跌入歷史低位。
但諸多券商分析師認為目前是銀行板塊佈局重要時機。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表示,經濟的恢復利好銀行風險預期的改善,而外部不確定性的增加或將加劇市場資金的博弈心態,銀行股短期可能有相對收益。從中期視角來看,銀行業景氣低位運行,估值極低表明板塊下行空間極為有限。
今年以來,東方財富銀行板塊指數已經下跌了15%,明顯跑輸大盤(上證指數下跌4.25,滬深300下跌2.45%)。李偉向記者坦言:“對這些年來經歷過內外部環境考驗的A股市場來説,本身的風險防禦能力正在逐漸提升,在中長期資金有望加快進入的預期下,走出歷史底部區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那麼如何看待銀行股表現跑輸大盤?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表示,這反映了眼下市場的一些極端的擔憂,主要包括中國自此進入長期低利率,銀行無利可圖,從根本上動搖銀行的商業邏輯以及疫情等衝擊造成嚴重的不良風險。
不過,王劍認為,國內目前並未出現上述兩種情況,這種對銀行股的極端擔憂顯然是過度的。他認為,一方面目前我國為應對疫情而階段性實施低利率,但暫時不會進入長期低利率。而且,目前我國各項利率數據都處於正常範圍,離歐洲、日本那樣的負利率還很遙遠。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變,隨着疫情之後國民經濟逐漸恢復正軌,屆時利率大概率會回升到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國在上一輪去槓桿、供給側改革中,高風險的企業出清了一大批,現在企業質量整體上優於過去,即使面臨下行壓力,不良暴露也會比上一輪温和。而且從銀行自身貸款結構來看,也明顯減少了高風險行業的貸款比例。
解禁壓力PK出手護價
近期國內銀行股走勢偏弱,記者觀察到銀行股解禁的提示公告和銀行出台穩定措施的公告不時刷屏。
截至6月11日收盤,同花順數據顯示,根據披露公告2020年全年度共計20家A股上市銀行迎來解禁,總共涉及解禁股數304.2億股,按照當日收盤價計算,解禁金額達1728.3億元。解禁股類型主要集中於定向增發配售股份、首發原股東限售股、首發戰略配售股、首發一般股份等。
根據同花順數據,上半年銀行解禁股數達74.5億股,青農商行共計19.51億股解禁,郵儲銀行在6月10日解禁9.05億股,浙商銀行4.82億股解禁,興業銀行5.63億股定增解禁;紫金銀行上半年分四次共解禁了13.7億股,張家港行和西安銀行分別有4.18億和7.11億股解禁;成都銀行、鄭州銀行、江陰銀行均有小額解禁。
銀行股解禁潮更多聚焦在下半年,達到229.7億股。郵儲銀行將解禁73.95億股;浙商銀行44.6億股待解禁;渝農商行和北京銀行分別待解禁股數有45.4億股、28.94億股。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首發限售股解禁,銀行次新股往往扛不住,導致股價變化的原因要考慮銀行股估值、股票市場整體環境、普通持股者和原始股東持股情況。
6月4日晚間,上海銀行發佈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上海銀行本次解禁股份為主要股東上港集團、桑坦德銀行參與該行第五次增資擴股時認購股份,五年鎖定期滿後上市流通,合計3.34億股,佔該行總股本比例為2.35%。
一位股份行高層人士認為,解禁並不意味着一定會減持。如果解禁股份的持股方以個人或者存續期臨近的基金為主,那麼可能存在較大的套現動機,但如果持股方以大股東或戰略投資者為主,那麼拋售壓力就會相對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銀行方面並未披露減持公告,其股價自解禁公告起逆市上揚。上海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次上海銀行解禁的兩家都是主要股東,本就是長期投資者,持股意願本身較強,短期內也許根本不會有動作。”
另一方面,目前上市銀行股價大面積低於每股淨資產,導致陸續有上市銀行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啓動條件。在多家上市銀行“出手護價”,陸續推出股價穩定方案的同時,包括浙商銀行、蘇農銀行、上海銀行等上市銀行年內發佈了股價穩定措施實施完成的公告。
6月5日,渝農商行發佈關於穩定股價方案的公告稱,該行11名董事、高管將以不超過2019年度自本行領取税後薪酬15%的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
郵儲銀行6月10日發佈公告,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6月8日,郵政集團累計增持該行A股7.37億股,增持金額39.8億元,佔該行已發行普通股總股份的0.85%。
疊加疫情影響,雖然不良貸款暴露存在滯後性,但據銀行高管的反應已經做好應對措施。今年一季度,36家上市銀行中22家銀行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18家銀行盈利保持兩位數增長。上市銀行的利潤長期佔據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潤的四成左右。
“銀行業市淨率創新低、股息率高,雖然銀行股價做出了相應的反應,短期陣痛也會過去,銀行股中長期的投資吸引力正逐漸增強,短期的價格調整未必是一件壞事。”李偉表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