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李迪
“我管理基金的核心想法就是打造長期收益,希望基於行業賽道成長性、公司核心競爭力、管理層治理能力等長期性指標,集中選出各方面都較為突出的公司。”談及投資理念,長盛基金研究部總監、長盛優勢企業精選混合擬任基金經理郭堃如是説。
精選核心優勢企業
數據顯示,截至1月12日,郭堃任職長盛同盛成長優選基金經理7個多月,任職總回報高達88.45%。如今,又一隻沿襲其長期投資理念的產品——長盛優勢企業精選混合型基金將於1月19日正式發售。
據郭堃介紹,新基金將從均衡行業配置、識別相對“便宜”板塊、精選最優質公司這三大維度進行投資,力爭為持有人帶來長期穩健回報。在行業配置方面,新產品依然延續均衡配置的狀態,將偏成長性的賽道作為配置的主體,同時會精選處於底部的週期性板塊作為補充。在維持行業配置整體均衡基礎上,他還堅持精選“相對便宜”的板塊,基於行業不同時期的相對估值優勢,對行業的權重進行動態調整。
郭堃認為,在目前時點,偏成長類行業的估值整體在40倍以上,存在一定收縮空間。市場估值整體偏貴時,應關注行業的相對估值。“對於性價比更高、估值與成長性匹配更好的行業,我們會更多配置。以新能源板塊為例,新能源與食品飲料、TMT等偏成長性的板塊相比,板塊相對估值更安全,成長性相對更確定,配置比例也會偏高。”
然而,無論多麼看好某一行業,郭堃堅持不打破均衡配置的整體原則。他表示,“對於最看好的行業,我的持倉比例也不會超過25%。當某一行業板塊漲幅十分喜人,在整體持倉中的佔比超過25%時,我會進行減倉,這是我為自己設定的紀律。”
“研究的深度決定了超額收益的高度”,在精選最優質公司的思路下,郭堃的持股集中度始終較高。對於新基金,他將在個股深度研究的基礎上,繼續聚焦相對確定性投資標的,通過集中持有優質股票,做好長期投資。
今年應降低收益預期
郭堃表示,投資者應對2021年市場降低預期。從結構性機會看,由於當前A股的估值分化較大,隨着未來成長股的調整與週期股的復甦,兩大板塊間的估值鴻溝或呈現收斂趨勢。在兩者估值差異收斂到一定程度,由盈利驅動的成長股的投資機會,仍然要大於週期股。
他分析,首先,隨着疫苗推出和經濟復甦進程的推進,順週期行業的低估值現狀是存在修復的理由,高估值的成長板塊也會隨着流動性收緊存在估值迴歸合理的要求,週期、成長估值的此消彼長,是兩大板塊估值收斂的內在驅動力;其次,由於疫情對經濟週期的干擾,導致在2019年底就觸底反彈的週期股復甦進程受阻,5G建設進度滯後,預計2021年週期迴歸此前復甦進程,但由於海外需求低迷,疫情仍有反覆,週期股的市場表現不可過於高估;第三,2020年部分高估值的成長股開始調整,但由於成長股仍具備業績確定性和較好成長性,調整下來的成長股,將由估值驅動轉為盈利驅動,仍然具備較高景氣度。
因此,郭堃在新基金投資上將以大消費、大製造、TMT等板塊作為主體配置,偏週期股作為輔助,立足長期構建組合。
在細分板塊上,他認為新能源是全球唯一能夠達成共識且可以形成合力,同時我國又真正實現自主可控的板塊,行業的成長確定性要更好;二是大消費仍然是市場中盈利持續性、確定性較強的行業,可以在相對估值合理的區間構建組合;三是會發揮主動擇股的能力,自下而上尋找一些有估值保護的個股的投資機會。
針對市場關心最多的順週期和低估值板塊,郭堃也會預留一定倉位去配置,他認為2020年四季度製造業繼續復甦確定性仍然較高,但2021年市場會利弊交織,比如汽車及海外需求大概率回暖,但目前工業復甦的力度遠強於消費,供需間的不平衡可能會阻礙工業復甦進程。另外,大金融有較為明顯的估值優勢,仍然可以為組合提供較好的安全邊際。
郭堃表示,從中長期看,他將嚴選個股作為核心,通過優選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或者商業邏輯,對業內競爭力可持續的優秀企業進行研究,立足偏成長行業的賽道,爭取為組合創造較好的阿爾法收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