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的朋友們,經常有個問題:為什麼在第三方平台看到的基金盤中估值與晚上基金公司公佈的淨值有差距,而且有時候差距還比較大?這是為什麼?
在這裏和大家做個小科普:首先,基金估值顧名思義就是基金淨值的估算,基金淨值估值數據並不代表真實淨值,僅供參考,這是大前提。
基金淨值,是根據基金都實際持倉和股票、債券等資產等收盤價計算的,由基金公司、託管銀行雙方同時獨立計算,數據核對一致後才能對外公佈的。基金經理對資金只有管理權,是無法直接接觸資金的,基金公司只收取管理運作費用;基金募集的資金,都是交給基金託管銀行保管,託管人以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為核心,保護投資者財產,監督基金管理人是否合規運作。不會存在“偷吃”現象。
實際買基過程中,我們還會發現不同的估值平台,同一只基金,盤中同一時間點都估值都不太一樣。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基金淨值估算的邏輯:
一般情況下,各個估值平台會根據基金定期公佈都報告(如季報、半年報、年報等)等內容去提取估值需要等信息,像按行業分類的股票投資組合、按公允價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股票投資明細等等,再使用一定等算法對基金進行估值計算。所以各平台計算出結果都不太一致。
那基金真實淨值與第三方平台估算值有出入,其實是由以下幾大因素造成的:
1、時間滯後性
一般基金季度報告的在每個季度結束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公佈,半年報在上半年結束之日起60日公佈,年報則是每年結束之日起90日內公佈,時間相對滯後。
所以,大家看到的所謂的最新持倉數據,大多都是晚了半月以上的時候了。滯後性帶來的結果是:這個過程中,基金經理很大概率會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正常的加倉減倉、更換持倉等操作,而基金估值使用的還是舊數據,可想而知,會導致實時估值的偏差。
2、估值模型差異性
可能大家會在不同的平台買基金,而不同的平台使用的計算方法和估值模型不一定相同。所以每個平台的估值數據也會有差異。就會出現同一只基金,在A平台的估值和B平台的估值不一樣的情況。
3、重倉資產侷限性
我們看到都估值參考持倉信息大多都是來自於基金都定期報告,報告中只會列出前十大重倉資產而已,十名之後的持倉無法得知,自然沒辦法要求最終得出來的數據精確無誤了。
總而言之,第三方平台的基金的估值是給大家一個參考,並不能完全代表淨值,最終淨值需要以託管行復核的數據為準,我們瞭解了背後的計算邏輯,就能理性看待這個問題。
(文章來源: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